新华网长春9月1日电(记者宗巍)9月1日,第十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在吉林省长春市拉开大幕。作为中、朝、日、韩、蒙、俄6国共同参与的重要活动,东北亚博览会也是观察该区域合作的有效窗口。站在第十届的历史节点回顾和梳理,可以清晰勾勒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生长曲线”。
从3万到10万:热度持续升温
9月1日上午,在长春市国际会展中心,第十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开幕。未来几天时间里,来自世界各地的10万多名客商将汇聚一堂,共同寻找东北亚区域合作商机。
“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辐射区,东北亚区域潜力巨大,东北亚博览会为各地客商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参加本次展会的马来西亚建坤国际有限公司执行主席林祥才说。
东北亚区域包括我国东北及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面积约1700万平方公里,人口占全球的25%,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20%。
从2005年举办以来,东北亚博览会搭建起的区域合作平台受到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东北亚及欧美、非洲客商把目光瞄向这一区域。10年间,东北亚博览会吸引了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参加,商品贸易成交额累计超过69亿美元。
本届东北亚博览会执委会副主任赵强华介绍,东北亚各国的参会规模、层次逐年提升,参会客商从3万人增加到10万人,对外贸易成交额从2.92亿美元增加到8.41亿美元,从中也能看出东北亚区域合作不断升温的态势。
“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俄罗斯的"新东方政策",日本的"西海岸开发计划"以及韩国的"欧亚计划"等都聚焦东北亚地区。”在参会的韩国庆尚北道经济副知事李仁善看来,未来这一区域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从单一到多元:广度不断拓展
8月31日,作为本届东北亚博览会的一项重头戏,第二届中日韩人文交流论坛举行。来自3国政治界、学界等领域的150多名代表围绕深化3国人文交流等议题展开讨论。与会代表认为,人文交流已经成为推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动力。
很多东北亚博览会的老客商发现,与往年相比,第十届东北亚博览会内容变丰富了,除一些经贸论坛外,人文、旅游等主题活动也在增多,展示更加多元。像新设立的“互联网+”科技体验馆、金融展区,以及中日韩杰出经济人交流论坛、东北亚旅游论坛等,都是这届展会的亮点。
“东北亚区域存在多元文化,加强人文交流,推动多元合作,有利于逐渐消除分歧,增强双边或多边交往,推动区域交流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于潇说。
2012年9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东北亚博览会更名升格,由原来的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变为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更名背后,意味着东北亚博览会这一平台承载的内容更加丰富。
东北亚博览会执委会主任陈伟根表示,这些年来,东北亚博览会已经逐渐从单一的经贸投资展会发展成一个多元交流合作平台,成为东北亚政府间对话交流的重要渠道、人文交流的重要通道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从短期到长效:机制逐渐完善
每届东北亚博览会,最引人关注的要数东北亚合作高层论坛。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东北亚6国定期对话机制,这一论坛每届围绕一个主题,通过磋商和对话,协调解决合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旨在探讨建立互动交流的长效合作机制。
在1日上午举行的第八届东北亚合作高层论坛上,围绕“面向未来,构建东北亚陆海联运大通道,共促区域经贸合作新格局”的主题,与会嘉宾展开交流讨论。
与短期的展会相比,建立一个长效合作机制,是东北亚博览会从成立之初就追求的目标。在第一届东北亚博览会上,就签署了“大图们江行动计划”,并达成一批合作项目。此后,这一行动计划在各方支持下不断向前推进,图们江区域经贸合作也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
东北亚合作高层论坛、大图们倡议、东北亚智库论坛、中日韩地方政府合作会议……一系列论坛和政府首脑会议,延长了东北亚博览会的“生命周期”,一个推动东北亚各国之间多层次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逐渐完善。
商务部亚洲司商务参赞宋耀明表示,这些年来,东北亚博览会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需求,规模层次不断提升。我国与东北亚国家在双边和多边领域保持良好合作。目前,中日韩自贸区正在稳步推进,大图们倡议项下的合作逐步趋向成熟,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正在逐步推进。
作者:宗巍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