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和浩特—额济纳之间运行的的K7911、K7912列车。摄影/章轲
车窗外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荒芜人烟。车内,只要是有缝隙的地方,就有细沙钻进来,落在桌椅上、床上和行李上,甚至钻进嘴里。
窗口和座椅上常常堆积着沙土。摄影/章轲
这是从呼和浩特开往额济纳旗的K7911列车。再从额济纳旗坐汽车北行77公里,便到达了中国和蒙古国交界的策克口岸。
额济纳旗地处中国北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北边陲,境内多为无人居住的沙漠区域。因其胡杨、沙漠的奇特景观,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旅客到这里游玩。但一路恶劣的风沙环境,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13日晚,《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登上这趟“风沙列车”,亲身体验了荒漠之旅的艰辛。
列车长张亮告诉记者,这趟列车2010年开通,全程1069公里,由呼和浩特经包头、临河,到达额济纳,单程需16个小时。其中,额旗境内的铁路里程有675公里。列车一过临河,便一路在乌兰布和、巴丹吉林等沙漠和戈壁中穿行。
行李车厢内专门设置了清沙应急工具箱。列车长张亮正在开箱。摄影/章轲
列车乘警长曹天潮向记者展示清扫工具。摄影/章轲
“每到风沙季节,沙石会掩埋铁路,列车不得不停车,乘务人员们下车清扫。和别的列车不同,我们在行李车里专门配备了各式清扫沙石的用具,包括铁铲、防护镜、手电、手套和大衣等。”张亮说。
列车乘警长曹天潮已经在这趟列车上工作了5年,“沙子封路的事,我碰到过3次。最大的一次是2011年,列车白天运行,沙子上道,有30到50米长的铁轨被覆盖,花了2个多小时才清理完。”
乘务员在列车连接处清理沙土。摄影/章轲
乘务员在餐车内打扫。由于风沙大,餐桌上一会就能覆盖上一层沙土。摄影/章轲
列车发电机房里积满了沙尘。摄影/章轲
“我跑了30多年车,走过内蒙到甘肃、天津、成都、北京、等地的线路,像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非常少见。”代理乘务长郭恒对本报记者说,“每年春、秋两季,风沙起来,50米外什么都看不见,真有"下土"的感觉。”
“行车最担心的是遇到重病号。”曹天潮对记者说,沿途不要说没有医疗条件,就是城镇都没有。车上有备用的药箱,但有了病人,只能通过车上广播找懂医护知识的旅客帮忙。”
代理乘务长郭恒向记者展示手机里收藏的家庭照片。摄影/章轲
代理乘务长郭恒望着窗外一望无际的沙漠,若有所思。摄影/章轲
列车员们同样非常辛苦。张亮告诉记者,“我们每次都要连上4天班,吃住在车上,在呼和浩特和额济纳旗之间走两个来回,然后才能回家休4天。休息时,基本上也要到站里开会、办事。陪家人的时间很少。”
郭恒说他干到2017年就能退休了。“在铁路上跑了30多年,最大的心愿还是旅游。”他对记者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到时候就带着老伴出去转转,“我老伴昨天就自己双飞到昆明旅游了,我请不了假。”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