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全国性的专车新规即将出台,企业和政策之间的博弈仍在继续。
界面新闻从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由交通运输部联合多部委拟定的,全国性《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很快就要出台,届时交通运输部将举办新闻发布会。
界面新闻记者9月14日从参与《办法》制定研讨会的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办法》对参与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下称专车)运营的公司、车辆、司机做出新要求。车辆、平台公司需要获得道路运输许可证,专车司机需要获得上岗证。车辆还需要获得营运证,私家车需要把车辆属性变更为营运车辆。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际刚对界面新闻分析称,《办法》制定过程中政府主要有两方面的责任,一是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目前私家车接入专车平台的成本较低,与专业运营出租车的公司相比,需要设定持证上岗等方面的准入规则,解决不公平竞争问题。二是要让专车运营符合交通法规的运营许可,保障乘客的安全。私家车主的身份信息、车况信息和车辆实时定位信息都应被监管部门掌握,以此保证乘客的安全。
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今年3月份两会期间曾表态,永远不允许私家车进行专车运营。此次《办法》还是给私家车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空间,允许符合一定资质的私家车,属性变更为营运车辆后进行专车运营。
但营运车辆使用年限的限制,将继续让私家车接入专车平台的商业模式承受巨大压力。据了解,目前参与专车营运的私家车基本都是小、微型机动车。对于这类机动车的使用年限,2013年开始实施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指出,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无使用年限限制,小、微型出租客运汽车使用年限为8年。地方政府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严于上述使用年限的规定,但小、微型出租客运汽车不得低于6年。
这意味着从事专车服务的私家车主,如果将车辆属性登记为营运车辆,私家车使用年限将从不受限制到最多使用8年时间。使用年限限制带来的高昂成本,无疑会导致大量私家车退出专车平台。
但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高秦伟认为,在车辆准入条件上,要不要将专车性质一刀切定义为营运车辆仍值得讨论。2014年全国交通运输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出租汽车日平均运送乘客42次,但90%以上的专车每天接单在10次以下。因此有人建议可以将市场再做细分,把专车在非营运与营运之间单列一类,并通过保险制度创新来解决理赔和安全问题。
目前占据中国专车市场前三名的分别为滴滴、Uber和神州专车。滴滴、Uber的专车业务大部分由私家车来支持,《经济参考报》报道称,截至9月5日,滴滴出行的加盟私家车司机已达704万。截至5月份,Uber在北京、广州、成都、杭州注册车辆达66万,活跃数在22万左右。有业内人士分析,私家车在整个专车市场中占比已超过90%。
滴滴和Uber通过私家车的接入快速抢占市场,并纷纷获得巨额融资。但如果《办法》落地,无疑会导致专车车辆大量减少,对运营产生重大打击。排名第三的神州专车,车辆均为正规租赁车辆,受《办法》影响较小。摩根大通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即将出台的专车新政是神州专车模式的一个重大利好。《办法》一旦落地,或许会引起专车行业新的格局变化。
但易观国际分析师张旭对界面新闻表示,他认为该《办法》落地的阻力还很大。企业肯定更期望对私家车放开,如果真是按传闻的条款这样进行限制,实际上是对共享经济的否定。企业和政府间可能还在博弈,最终可能会对车况、司机设立准入标准,但对车辆的使用年限等后续情况没有太多的限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此前曾多次表示对共享经济的支持,9月10日,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表示,目前全球分享经济呈快速发展态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路子。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