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华盛顿9月20日电(记者刘劼)美国商务部前高官伯瑞·约翰逊曾对中国企业家说,一些投资者对在美国投资的认识过于简单,他们相信美国遍地是牛奶和蜂蜜,但直接投资者需要理解和应对当地固有的挑战和风险。
在这些挑战和风险中,文化差异是几乎每一个在美中资企
业都会遇到的问题。中资企业在这种差异中不断完善对中美两种社会和商业文化的认知,并试图找到打通隔阂的“钥匙”。
每周五下午,科尔集团位于南卡罗来纳州工厂的负责人王可都要花两个多小时和工厂里的美国雇员开恳谈会,了解他们对工作的想法和要求。“工厂正处在试运行阶段,工人提出的各种要求相当繁杂。有人要求减少工作时间,有人要求在休息室增加冰箱、微波炉和垃圾桶,”王可对新华社记者说。
参与建立金龙集团美国公司的张旭辉对新华社记者表示,美国员工向他提出每天必须保证两小时喝咖啡时间,这让他感到头疼。金龙美方副总经理基斯·韦尔告诉记者,双方讲着不同语言,哪怕一个简单问题,大家的理解有时也会南辕北辙。
25年来,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市市长怀特接触过数不清的外国投资者。在他看来,外国公司在美投资的共同顾虑就是文化差异,德国公司严谨,意大利公司随性,中国公司和德国公司有点类似。
说到文化差异,格林维尔市的律师弗兰克·戴维斯举了个例子:中国工厂在国内建厂往往会把免费提供员工宿舍作为招工时的一个卖点,这些宿舍往往建在离厂房不远处;但在美国,不但员工不买账,这些宿舍还会被当做违规建筑。
比起这些生活细节,更难应对的是美国工人的生产效率。由于纺织业在南卡罗来纳州已消失多年,科尔集团不得不从中国请来十几个技术指导教如何使用从中国运来的纺纱生产线。每排纺纱机的尽头都有一个数字显示屏,实时显示操作人员操控的机器运作效率。中国工人很少会让这个数字低于97,而美国工人目前的最好水平仅能达到70多。
在美国有近10亿美元投资的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此前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谈到,虽然中美存在文化差异,但只要能够协商好条件,合作依然可以很顺利。“我答应了每小时加两美元工资,这是前雇主与工会打了四年官司却未能解决的要求;但作为交换条件,我提出美国工人在工作时必须达到与中国工人同样的标准。不能拿钱不做事啊!”
张旭辉认为,既然生产力主要要素中的人变了,管理思路和方法也得跟着变。他说:“这就好比同样是做羊肉,在中国会红焖,但在美国就要烧烤。”
肯阳资本中国区总裁李向辉认为,中美两国的商业文化不存在孰优孰劣,应相互了解、加强交流、协同配合,才能体现跨国投资公司的“全球化”平台优势。
作者:刘劼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