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务院出台支持金融融资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近期不少地方性融资租赁资产交易平台向我推荐投资年化预期收益在10%左右的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这类产品风险有哪些?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辨别这类产品的投资风险?
我比较好奇的是,通常租赁资产的租期约在2-3年,但我发现近期不少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期限都不到1年,且预期收益也高于融资租赁业务平均贷款利息,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其中是否暗藏风险?
全国租赁资产交易平台(普资所)董事长王丁辉:
其实,当前这些租赁资产交易平台所销售的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是租赁资产应收债权的份额化转让。这类投资产品的最大风险,就是租赁公司能否确保租赁资产承租人按期支付租赁费用,产品本息是否按期兑付。
这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租赁公司对租赁资产承租人信用程度的把握度,二是租赁公司在设计租赁资产应收债权份额化转让产品时,是否增加足够充足的增信措施与风控手段。三是租赁公司对租赁资产物权是否有绝对的支配权,保证当承租人无法支付租赁费用时,租赁公司可以及时变现租赁资产用于产品本息兑付。
对于一位不太了解融资租赁业务的投资者而言,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辨别这些风险,的确比较难。何况,融资租赁资产交易市场存在不少的信息不对称,比如有些融资租赁交易平台只是做简单的租赁资产债权转让业务,很少对租赁资产做必要的风控审核。
比如增加优先/劣后份额的结构化设计、适时增加租赁资产担保措施等。
当然,也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投资者大概辨别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投资风险,一是关注租赁公司的经营年限、资产规模、公司性质、股东背景等,作为衡量它资金实力强弱的重要依据;二是关注租赁资产证券化的相应投资项目,是否属于国家鼓励或扶持的产业,这意味着它能否获得银行贷款等其他融资路径,解决产品本息兑付问题;三是要考察租赁资产标的物流动性是否较高,能否及时变现用于产品兑付;四是要了解承租人的实力,相比而言,国企、上市公司,或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出现支付租赁费违约的现象较低。
本报观察员陈植:
笔者此前接触过这样一个案例。某家租赁公司将一批工程机械设备租赁给某家企业,双方签订租赁协议并完成登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这家企业却瞒着租赁公司,又将这批工程机械设备抵押给投资机构寻求融资,当这家企业出现还款违约时,投资机构便向法院申请处置这批工程机械设备。此时租赁公司再想确认对这批工程机械设备处理的优先支配权,就遇到了法律障碍——由于租赁公司的租赁合同文本被视为“应收账款转让行为”,导致他们在争取得到这批工程机械设备优先处置权时遭遇不小的困难,大大增加了租赁资产应收债权份额化转让的风险。
这背后,是国内租赁动产权属登记相关法规尚不够完善。所以,笔者想提醒一句,若投资者看中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高收益率与低风险,不妨先向融资租赁资产交易平台多询问一句,是否存在投资者利益保护措施,再考虑投资。
全国租赁资产交易平台(普资所)董事长王丁辉:
这位投资者之所以会看到很多期限较短的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原因是租赁公司将一个租赁物应收债券先后分成多个时间期限,迎合不少投资者喜欢短期高收益回报的投资心理。
至于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预期收益高于融资租赁业务平均贷款利息,我个人觉得,其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租赁公司宁愿牺牲一部分的租赁业务利润(其实是将这部分利润补贴给投资者),也要尽快将租赁资产证券化进行份额转让,以尽早回笼资金拓展新的业务。毕竟,租赁公司有时会发现通过租赁资产证券化回笼资金所付出的利润损失,远远小于拓展业务所需的银行信贷、民间借贷融资成本。目前普资所也遇到不少租赁公司有类似的盘活资金需求,但我们对此的重要考核标准,仍是这些租赁资产是否拥有足够强的风控担保措施与稳健的还款来源。
本报观察员陈植:
如果投资者发现一个融资租赁资产交易平台存在大量期限较短、预期收益远高于融资租赁业务平均贷款利息的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还得多提高警惕。
因为有些融资租赁类P2P平台会虚构一些短期、高收益的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P2P投资品种,吸引投资者资金进入资金池不断借新还旧。以此吸引风险投资。笔者疑问的是,万一风险投资机构看穿了这类平台的业务猫腻,拒绝投资,如此一旦后续投资资金跟不上导致整个资金链断裂,他们就只能突然跑路,把坏账留给投资者。
为此,笔者还是不厌其烦地强调一句,投资者在选择融资租赁资产交易平台进行投资时,不妨先看看这家机构以往是否具有融资租赁资产转让交易业务,尤其要了解他们的租赁资产来源,判断它发行的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是否有着真实租赁物与租赁合同背景。若投资者对此不能确定,不妨借鉴一句投资格言:“不要买自己不了解的金融产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