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常修泽:“东北病”需下猛药 国企改革是第一要务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东北三省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滑落到全国后五名,主要是因为“体制病、结构病、发展方式病”在作怪,要害在国有企业。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在17日的“经济新常态下的东北振兴论坛”上提出,下一步应该以国企改革为第一要务,突破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扰,同时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对外开放和创新驱动。

  东三省经济增速整体下滑引起各界的关注。常修泽在递交大会的报告中分析,东北病的关键一是“体制病”,体制上国有经济比重过高,民营经济不发达;政府权力存在明显跨界;二是“结构病”,服务业发展滞后,重工业超高;三是“发展方式病”,拼资源,拼人力,拼设备,粗放增长。

  他认为,东北要再振兴,就必须先改革,真刀真枪地推进体制和结构改革,尤其要突破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和掣肘。

  “东北经济困境,不是依靠上多少基建项目或资金扶植就能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体制问题,而其要害在国有企业。”常修泽说。

  从这个意义上说,东北可以说是“成也国企,败也国企”。正是当年的重工业建设使得东北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镇,并在2003年之后的振兴东北热潮中取得十年快速发展。但是三大东北病的存在使其成为“泥足巨人”,无法适应新常态下的挑战。

  常修泽建议,要按照“做优、祛劣、提升中间”的分类思路推进国企改革,抓住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牛鼻子,在竞争较充分的领域,国资“可控,可参,可退出”,让出一定空间让民营资本进入。在这一轮新的国企改革中,常修泽认为,可以像当年搞深圳特区一样,设立东北国企改革先行试验区,让东北的国企“杀出一条血路来”。

  鉴于越来越多的东北企业将总部设在外地,常修泽建议可以在东北设立“中国(辽宁或吉林或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避免本土企业外迁到其他自贸区。

  未来几十年,中国将由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常修泽认为,这个过程中创新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建议东北通过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海洋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鼓励创新,让众多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行为的“创客”脱颖而出,激发东北经济发展的活力。
business.sohu.com false 第一财经网站 https://www.yicai.com/news/2015/10/4698413.html report 996 东北三省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滑落到全国后五名,主要是因为“体制病、结构病、发展方式病”在作怪,要害在国有企业。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在17日的“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