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山西国有林场:有地方以建景区为名划拨林地 亟待政策保障(组图)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山西大同县小南山区林木茂密的景象。摄影/章轲
山西大同县小南山区林木茂密的景象。摄影/章轲


  10月的晋北大地,林木茂密。小叶杨的叶子多数已经泛黄,远远望去,一片金色。加上樟子松、油松的翠绿和略显枯黄的草场,以及沟壑纵横的黄土地,仿佛就是一幅典型的黄土高原油画。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日在山西省采访时了解到,目前该省国有林场林地改造任务艰巨,面临着资源保护压力较大、部分职工生活贫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亟待政策保障。

  改造“小老树”林地

  在朔州市金沙滩林场,老职工魏明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林场所在地叫黄花梁,这里曾是一个青山绿水、松柏参天、百鸟鸣啾、虎啸猿啼的绿色王国。但由于生态退化和多年的过度砍伐,黄花梁早已成了风沙遮日、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

  在当地,过去有民谚说:“砍尽黄花梁,修建应县塔”。还有一段民谣道:“雁门关外野人家,不植桑榆不种麻。百里并无梨枣树,三春哪得桃杏花。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满黄沙。上了黄花梁,两眼泪汪汪。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
山西大同县小南山区林木茂密的景象。摄影/章轲
山西九梁洼林场退化林分改造现场。摄影/章轲


  自上世纪70年代起,几代务林人营造了20多万亩小叶杨防护林,将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目前,整个金沙滩林场,林地面积达到15.98万亩,总蓄积量达到17.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74.2%。

  在晋北大同县,演绎着同样的造林防风沙故事。

  10月13-14日,本报记者在大同县九梁洼林场看到,成片的山林一眼望不到边。林场场长高步化告诉记者,林场位于大同县火山垄岗区,土地瘠薄,加上十年九旱,有“种树比养娃还难”的说法。

  九梁洼林场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是京津风沙源治理重点区域。从上世纪60年代起,林业人在当地大面积种下了小叶杨。这种树自然也成了当地的“先锋”树种。
山西大同县小南山区林木茂密的景象。摄影/章轲
山西油坊林场苗圃。摄影/章轲
山西大同县小南山区林木茂密的景象。摄影/章轲
山西油坊林场围墙上书写的建设现代林业的标语。摄影/章轲


  山西省杨树局科技中心主任张有华介绍,在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小叶杨树以其顽强的生命力阻止了沙漠东移南侵,起到了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的巨大作用。但这种树矮小,退化严重。如今,大多数小叶杨树已经变成树干弯曲,树枝歪斜,树皮枯燥,病虫害频发的“小老树”。

  “这些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改造"小老树"林地,在退化的小叶杨树下,栽植樟子松、油松等,实现针阔混交、乔灌混交,改造林分结构。”高步化说。

  山西省杨树丰产林实验局给本报记者提供的资料称,目前正在对绵延200公里、总面积110万亩的上世纪栽植的退化小叶杨林进行生态改造。

  林场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除了间种外,记者在山西省杨树局科技中心实验基地看到,“杨树伐桩嫁接”也已经取得成效。张有华告诉记者,所谓杨树伐桩技术,是以活立木伐桩为砧木,以杨树新品种作为接穗的一项综合技术,嫁接成功率超过90%。

  张有华说,这一技术具有周期短、成本低、成活率高、不用浇水、速生丰产、加快推广、生态扰动少等七大优势,是杨树丰产林和低产林分快速更新换代的新技术,也是新品种更替的重要手段。目前,这一技术成果已经在山西广泛应用,总面积超过2万亩。
山西大同县小南山区林木茂密的景象。摄影/章轲
山西薛家庄林场林苗一体化基地里的护林员们。摄影/章轲
山西大同县小南山区林木茂密的景象。摄影/章轲
山西金沙滩林场杨树伐桩嫁接项目。摄影/章轲


  山西省杨树局总工程师周玉泉对记者表示,退化林分改造实现了单一树种林分向多样化林分树种转变;脆弱的生态防护林向健康稳定的生态防护林转变;从单纯的生态建设向生态保护、生态景观转变。

  记者在九梁洼林场看到,这里的种苗产业生意也十分红火。高步化介绍,林场苗圃面积由建场初期的不足百亩已发展到目前的1200亩。2011年至2015年苗圃出售不同规格苗木743万株,销售收入达1032.3万元。

  在金沙滩林场,副场长杨海兵介绍,今年已完成300株大树和900株小树的修枝造型作业。大树每株价格可卖2000元,小树每株价格可以达到300元,为其原市场价格的3倍。

  “但目前山西国有林场绝大部分还是自收自支性质,与所承担的生态建设职责任务不相适应。”山西省国有林管理局信息产业科科长卢居峰对本报记者表示,山西全省现有36个全额财政保障林场,67个差额预算林场,164个自收自支林场(其中省直136个)没有固定保障,林场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政策保障待完善

  卢居峰介绍,山西国有林场目前还存在着资源保护压力较大、部分职工生活贫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尤其是市县林场,各种开发建设占用林地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地方以建设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名义随意划拨国有林场林地,造成林地流失。

  2014年,山西国有林场年人均收入4.04万元,其中市县属国有林场年人均收入3.45万元(部分林场人均年工资不足1万元),是山西省2013年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4.64万元的74%。

  本报记者在山西采访时了解到,在一些市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欠账多,部分林场场部年久失修,大部分管护站租用民房或上世纪建造的土坯房,职工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管护手段落后。此外,现有职工年龄老化,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山西全省市县林场40岁以上的职工占63%以上,技术人员仅占总人数的14%。
山西大同县小南山区林木茂密的景象。摄影/章轲
山西金沙滩林区黄花梁瞭望台护林员宿舍。摄影/章轲
山西大同县小南山区林木茂密的景象。摄影/章轲
山西金沙滩林区黄花梁瞭望台护林员宿舍。摄影/章轲

  山西现有267个国有林场,其中省直9个林局辖147个,市县属120个(其中市级国有林场6个)。林业在职职工10683人,离退休人员5474人。全省国有林场林地总面积4009万亩(其中省直2262万亩,市县1746万亩),占全省林地面积的31.5%;有林地面积2406万亩(其中省直1445.66万亩,市县960.13万亩),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61.3%;活立木蓄积7893万立方米,占全省活立木蓄积的71.3%。

  卢居峰介绍,根据《山西省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送审稿)》,2020年底,山西全省国有林场总数由267个减少到200个以内,事业编制减少30%左右,国有林区非林单位总数减少50%以上。国有林场经营面积由现在的4009万亩增加到5000万亩以上;有林地面积由现在的2400万亩增加到3000万亩以上;活立木蓄积由现在的7900万立方米增加到1亿立方米以上。

  “国有林场保护着全省最精华的森林资源,需要完善政策保障。”卢居峰说,应按照事权划分、分级负责的原则,将国有林场事业编制内人员相关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将国有林场扶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扶贫工作计划,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对林场基本公共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林场与周边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卢居峰认为,下一步应按照改革后国有林场相应类别及标准,实现职工“五险一金”全覆盖。同时开发适合国有林场特点的信贷产品,充分利用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政策,拓宽国有林场融资渠道。

  作者:章轲来源一财网)
business.sohu.com false 第一财经网站 https://www.yicai.com/news/2015/10/4698512.html report 5728 山西大同县小南山区林木茂密的景象。摄影/章轲10月的晋北大地,林木茂密。小叶杨的叶子多数已经泛黄,远远望去,一片金色。加上樟子松、油松的翠绿和略显枯黄的草场,以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