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增速首次“破7”,再度点燃海外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忧虑。
在亚洲开发银行(下称“亚开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看来,第三季度GDP增幅6.9%这个数字,反映出中国经济已经出现双轨的情况,中国经济的增速可能比7%略低,但不会出现大幅偏离。
国家统计局本周一公布一系列经济数据,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9%,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同月零售总额增长10.9%;1至9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GDP 6.9%的增速,为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新低,但整体符合市场预期。
“中国政府一直说经济增长的目标是7%左右,并不是必须到7%。”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魏尚进表示,相信略微低于7%仍是可以接受的。
第一财经日报: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经济数据中,GDP增幅为6.9%,市场解读认为虽然创下几年来新低,但优于预期,你如何看待这一数据?
魏尚进:这个数字反映出中国经济出现双轨情况,制造业的增长速度下滑得比较快,另一方面服务业增长速度比较快,二者综合作用带来6.9%的增速。
亚开行此前的预测是6.8%,当时的判断也是看到经济增长中,一方面投资增长和进出口数据比较弱,另一方面零售、消费数据还是比较稳健,加上对中长期基本面的判断,包括就业人数的缩减,以及劳工成本上升带来的挑战,经过几方面综合考虑后做出的判断。中国的增长可能比7%要低一点,但也不会差很多。
面对这样的数据,市场会猜测中国是否再有刺激政策,这里的问题是,如果第四季度经济要保持较高速度增长,是通过经济刺激还是结构改革、结构转变来实现?最好的政策是在经济刺激调控总需求和结构改革之间避免造成矛盾,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多考虑财政政策的作用,税收政策可以既提供总需求的刺激,又可以促进结构的改革,通过降低税负,让很多有竞争力的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日报:你认为,中国政府是否会为了“保7”而在第四季度再推出一些经济刺激政策?
魏尚进:中国政府一直说经济增长的目标是7%左右,并不是必须到7%,6.8%或6.9%也差得不远。中国经济现在遇到的问题,一个是继续促进结构向良性增长,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一些风险,不能让经济出现大幅下滑,现在来看政府还有很多宏观、微观的工具使用,使得经济没有必要一定出现大幅下滑。
这些工具,一个是前面提到的财税政策,另一方面是结构性改革。加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意义是改善资源配置,国企改革应该从增加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增加经济生产力的角度来推进,国企改革做得好的话,将提高经济生产率,同样资源可以带来更高生产力。
中国现在的就业市场还是比较好,就业年龄的人口减少,本身人口结构的变化,令每年新增就业需求发生变化。今年上半年,城市新增就业人口700多万,这个增幅很不错,根据我的调查,很多企业还在继续加工资,反映出市场存在需求,中国经济不会太差。
日报:对于中国经济第四季度的表现,你现在有何预期?
魏尚进:这取决于几个因素,一是国内能否保持继续改革的势头,包括国企改革、税收改革,另一方面是国际形势。中国到今天还是一个高度外向型的经济,如果美国、日本的经济能够复苏,中国将会受益。现在虽然顺差占GDP的比重较低,但出口本身占GDP的比重还是比较高,按中国的广义定义,大概有1/3到一半左右都是直接、间接出口的企业。
日报:央行最近推出了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的新举措,你如何看待这个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魏尚进:中国的央行非常有创造性,不断有新的工具出台,把质押品合格品范围扩大,主要意义不仅是提高流动性,最重要的是增加中小企业融资的范围,降低融资成本,这个政策反映出央行在探索方法实际地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在这个政策下,一个重要的受益群体就是民营、中小企业,它们有很多资产可能不符合原来的质押合格品的定义,但能够满足新的要求。接下来,一个需要观察的重要变量就是,将有多少新的投资发生,尤其是生产率高的民企做出多少新投资。
日报:今年央行还有继续降息降准的空间吗?第四季度是否还会再度适度宽松?
魏尚进:我们的观点是中国的确还有降准降息的空间,但是否需要这么做?
我们认为,宏观政策领域中还可以考虑其他措施,尤其是降低税率,税收结构更加合理化,不仅对宏观需求有刺激,还可以继续促进经济结构的好转,扩大让更有生产力的企业,包括民营中小企业继续发展的空间,短期、中长期都有好处。
作者:秦伟来源一财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