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10月25日电(记者张颖、姜明明)眼下正是秋收时节,吉林省四平市农民耿志宏开着越野车穿行在70多公顷流转的土地间,指挥田间机械作业的合作社社员进行收割、装车。“耿志宏如今已被大家称为"耿老板"了,他是我们的致富带头人。”农民陈鹏向记者介绍。
50岁的耿志宏是四平市铁东区石岭镇农民,家里一直靠种地和打工为生。2012年,他带领村里8户村民共同成立了“力源生态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了村里外出打工者的土地。“当时只有40多户农民愿意流转。”耿志宏说。
为了让流转的土地提高产值,耿志宏没有盲目投入生产,而是走访了农科院等相关科研单位,向专家请教,改变了以往种植模式。“贷款买了免耕播种机、收割机等机械设备,全程机械化,节省了人力。从科研所直接购买种子、化肥,减少了成本。”耿志宏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公顷土地平均提高30%的产值,4年还清了400万元的贷款。
“如今种地不能靠天吃饭,必须科学种田,绿色生产。”耿志宏庆幸陆续将流转土地上了滴灌,使得在今年干旱的状况下,玉米没有减产。“否则后果不敢想象。”耿志宏说,他每公顷投入2000元的滴灌设备是顶着压力的,因为当时合作社的成员不理解。
为了保护耕地,耿志宏率先在流转的土地上实行秸秆还田。“剩余的秸秆还可以卖到造纸厂和发电厂,每公顷有3000元的收入。”耿志宏如今正在联系国外做实用菌的企业,准备将秸秆出口。“这些过去被农民看成包袱的秸秆,如今都是宝贝。”
“我家的土地也流转到合作社,我和老婆在合作社打工挣钱,年终还有分红。”47岁的陈鹏说,他现在是村里的拔尖户,每年十几万元的收入让村民羡慕不已。机械种田比自己种地轻松多了,越来越多的村民要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
采访时,耿志宏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或是想把土地流转给他的村民,或是要收购他玉米的经销商,还有想与他进行合作开发生物能源的科研人员。“"老板"是大家给起的,合作社是大家的,我只是起了带头作用,但这个称呼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压力。”耿志宏说这话时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记者从吉林省农委了解到,吉林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从2015年开始在全省推开,到2017年基本完成。
作者:张颖 姜明明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