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中国IPO重启制度改变 打新无风险高收益难以重现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1月8日电(记者桑彤潘清)11月6日,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先恢复前期暂缓发行的28家已缴款的企业的发行,并考虑年底前重启IPO。同时改革新股发行体制,取消新股申购预缴款制度。业内人士称,这意味着因A股巨幅波动而暂停了4个月之久的IPO终于得以恢复, 而发行制度的改变将减缓打新的“流动性虹吸效应”,新股无风险高回报将成过去时。

  证监会决定,在IPO暂停前已获得发行批文并完成预缴款的10家企业,将作为第一批重启发行,发行时间约在两周以后;18家已获批文未完成缴款的企业,拟在12月分两批完成发行。

  IPO暂停是7月股市巨幅波动背景下的临时措施,有序恢复也是预料之中。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只有恢复市场的融资功能,才能解决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中的一些根本问题,只有重启IPO才能让当前流动性过剩却资产配置荒的局面有所改善,投资者能获得更多选择。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认为,IPO重启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有助于推进注册制改革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更加规范法治的资本市场将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承担历史性使命。

  博时基金认为,从时点来看,A股经历了三季度的巨幅波动、清理配资、严查市场操纵,目前已经逐渐企稳且恢复了正常机制。

  此次新股发行制度对承销制度有较大改革。比如,取消?a href="https://q.stock.sohu.com/cn/601988/index.shtml" target=_blank>中行鹿缮旯涸は冉煽钪贫龋奈范ㄅ涫凼亢笤俳薪煽睿还⑿?00万股以下的,取消询价环节,由发行人、主承销商协商定价。

  华泰证券分析师张晶表示,之前IPO集中发行的弊端就是每逢新股发行时,大量的资金因为参加打新而被锁定,从而导致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股市因此出现不必要的震荡。所以需要改革新股发行时打新资金冻结问题,避免打新抽走市场流动性,以减缓新股发行给市场带来的冲击。

  2015年已发行的新股中签率通常不足1%,即意味着打新冻结资金超过了实际申购规模100倍。虽然预缴款有利于控制风险,但资金利用效率极低。这次取消新股申购预先缴款,除了减少打新带来的旧股卖压,也将解决巨额打新资金冻结对于货币市场的扰动。

  另外,现行的发行制度规定了新股定价的估值上限,新股发行价格通常显著低于市场价格,存在制度套利空间,使得打新收益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无风险利率。上半年股票市场持续上涨,新股回报率一度超过500%。

  博时基金认为,在取消预缴申购资金后,与上半年相比,打新资金的利用效率将显著提高,新股中签率将进一步下降;同时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新股持有期收益率也将有所降低。

  “小盘股取消询价,改为由发行人和中介定价,也意味着小盘股IPO被低估程度可能将大幅减弱,打新的一二级套利收益下滑,打新很可能不再是无风险事件,需承担跌破发行价的风险。”国泰君安分析师徐寒飞判断。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重启IPO无需过度反应。首先,重启IPO的具体时间可能会是在年底以前而非现在;其次,小规模的IPO对于资金面并无显著影响,今年的28家企业中小盘股居多,融资压力不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重启IPO取消申购预先缴款却仍保持市值配售制度,意味着持有股票拥有打新的权利,却无打新成本。这也增强了投资者持有股票动力,满仓打新成为可能。

  作者:桑彤潘清
business.sohu.com false 新华网 https://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1/08/c_1117075463.htm report 2243 新华网上海11月8日电(记者桑彤潘清)11月6日,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先恢复前期暂缓发行的28家已缴款的企业的发行,并考虑年底前重启IPO。同时改革新股发行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