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从政前,普罗迪有过长期的教学经验,也是西方公认的经济学家。选择来中国发挥余热,因为身为经济学家的普罗迪对中国经济此前快速增长充满兴趣。当然,在欧洲政坛打拼的经验更丰富了他观察中国经济发展、中欧关系变化的视角。
普罗迪回忆道,他人生中的一些闪光时刻离不开中国的身影。比如,在2003年,正是普罗迪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的时候,中国与欧洲决定将双边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也是在普罗迪的力推下,中欧就“伽利略计划”的合作达成一致。
今年恰逢中欧建交40周年,普罗迪乐见中欧之间频繁的高层互访。普罗迪认为,从中欧建交之处的1975年至今,40年间,中欧之间的贸易额和投资量不断上升,取得了非常多的进展,收获了很多的友谊,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热恋期”。
有意思的是,普罗迪一再强调,“热恋期”的中欧关系之所以迟迟没有步入“婚姻”状态,他坦言,中欧关系之间依旧有些紧张时刻,但好在彼此间的联系一直未曾中断。
中欧未来合作渠道拓宽
对于当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普罗迪认为它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发挥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向世界发出了一个有意思的信号。中国所有的邻国,诸如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等都在观望与思考,该怎么样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做出反应,究竟是投资港口还是建立工业园区等。
普罗迪指出,根据“一带一路”的倡议,届时会有很多包括铁路、物流、交通网络的基建项目,会给沿边国家和地区带来深远的政治意义,而且将打通欧亚大陆之间的贸易渠道。“所以,在未来中国和欧洲的合作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再也不像以前单一地依赖某一条路线了。”普罗迪说道。
在接受包括《第一财经日报》在内的媒体联合采访时,普罗迪强调,“一带一路”倡议的最直接的后果便是交通成本的下降。目前中欧贸易中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靠船运,铁路运输的比重并不大。不过,铁路运输的周期是8天~9天,船运的周期是铁路运输的4倍。普罗迪所谓的靠铁路带动的中欧贸易便是如今穿梭在欧洲与中国一些城市间的9条中欧班列。这些班列已覆盖欧洲7个国家11个城市,明年可能还会设置新的站点。
不过,普罗迪也指出,陆路贸易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和平要求很高,一旦某个地区出现小规模冲突就会使得铁路运输暂停。所以,“一带一路”倡议在便捷了交通运输渠道之时,也会间接地给地区和平带来红利。
不过,普罗迪也指出,通往欧洲的陆路贸易绕不开一个国家,即俄罗斯。因此,俄欧关系的现状、中俄关系的未来趋势也是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不可忽略的因素。
互为重要贸易伙伴还不够
经贸关系一直以来被视为中欧关系的基石。的确,在40年间,中欧双边贸易见证了从零到如今6151亿美元(2014年数据)的飞跃。此外,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的谈判也正有序进行。中欧双方极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就协定的草案达成一致。
普罗迪表示,从贸易额来看,中欧已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但仅仅在贸易方面成为重要伙伴并不够。尽管中欧已将双边关系提升至战略伙伴关系,但普罗迪认为,在战略深层次领域,中欧之间的合作还有待更进一步。“一带一路是推进双边战略合作的一个很好契机,”普罗迪说道。的确,如今,欧洲也推出了着重基建领域的“容克投资计划”。如何将两大战略进行对接,是中欧双边急需考虑的问题。
有分析指出,欧洲国家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态度也有区别:经济、技术实力强、经济形势好的国家,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就开明一些;反之就谨慎和保守。但欧盟的表决机制需要“全票通过”。
因此,普罗迪指出,要深化中欧战略层面的合作,方法可能就要有一些变化。“就像此前的一些政治家呼吁,希望能够促进中国和欧盟成员国的一些联系,”普罗迪说道,“可能未来对话双方不是北京和布鲁塞尔,而是北京和每个欧盟成员国的政府。”
当然,普罗迪也提醒道,在努力开展与欧盟成员国的双边关系时,还必须兼顾欧盟这个联盟的概念。“从短期看,双边业务对各个国家好像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你要打造非常长久的关系,需要考虑与整个欧盟的关系。”
作者:潘寅茹来源一财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