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IPO的重启及注册制临近,让等待上市的企业长舒一口气 ,停滞近5个月的市场终于重新开放。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乐见其成。以往“垃圾股”赖以生存的“壳资源”价值或随着此次IPO重启与注册制推出,价值将被重估。凛冬已至,壳资源与雾霾不期而遇。
分析人士指出,现在IPO相对接近于注册制,对壳资源的估值肯定会有一定的影响,当然,这一方面取决于IPO向注册制实质性靠拢的力度,以及短期内(半年至一年)市场参与者对于注册制的理解。
“壳”炙手可热
IPO暂停的背景下,苦于上市无门,多数企业通过两种策略来快速实现其“资本梦”。一是被上市公司收购,二是通过上市公司借壳上市。
被借壳的公司永远是资金追逐的热点。如停牌近一年,曾多次欲重组未果,因重大事故导致净利润严重下滑的世纪游轮,在近期复牌后却成为股市“明星”。其背后则是明星公司巨人网络的借壳。世纪游轮于今年"光棍节"11月11日当天复牌,给了投资者们一份“大礼”——复牌后连录15个涨停板,短短15个交易日,累计涨幅高达317.76%,股价由原来的31.65元暴涨至132.22元。
无独有偶,中江地产与世纪游轮的走势如出一辙,其在11月12日复牌后,连获13个涨停板,即便在27日大盘大跌之下,仍逆势涨停。复牌至今,累计涨幅达245.36%,股价由14.45元涨至45.38元。而其背后,则是九鼎投资通过竞购持有中江集团100%股权,通过中江集团间接持有中江地产72.37%的股权。
财富证券在9月29日的研报中指出,今年A股上市公司借壳上市有爆发之势,截至九月底,今年实际发生借壳案例67家,已完成借壳上市25家,实际完成数已达去年全年水平,今年7月初,受市场影响,IPO发行和发审会全面暂停。据证监会7月3日公示的IPO排队信息,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607家(不包括28家已拿到发行批文却暂缓发行的公司),“IPO堰塞湖”又一次出现。
Wind资讯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两市共发生借壳上市案例69起。2013年有15家企业试图收购“壳资源”曲线上市,而2014年借壳案例较上年增长3倍,共有56家企业试图通过壳资源上市。
《第一财经日报》统计发现,目前两市共有49家*ST公司,其中有16家*ST公司在今年策划重组事项,且6家已经完成资产重组,分别为*ST安泰、*ST国通、*ST金化、*ST南纸、*ST秦岭、*ST天化。在这49家公司中,有14家预计全年业绩扭亏,18家预计依旧亏损。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策划借壳上市但尚未完成的44家公司,在披露的三季报中可以发现,近七成的公司净利润呈现下滑,近五成的公司净利润亏损。从上述借壳上市案例看,“壳资源”本身经营难以为继,上市公司及股东层面重组的意愿非常强烈。
注册制临近影响壳估值
证监会主席肖钢此前曾指出,在股市异常波动之后,《证券法》修订推迟,国务院可能采取法律授权方式出台意见解决,全力以赴明年三月注册制要有结果;先放发行节奏,后放价格;缩短发行流程,给企业明确预期。
而此次IPO改革和重启,也被业内认为是为注册制“铺路”,将缩短目前企业上市审核时间,增加市场新股供给。
某券商投顾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企业要上市的话还是适用核准制,核准制的上市流程很繁琐且整个过程比较长。注册制与核准制是与相对应的,如果注册制推出的话,企业上市的过程会变得简捷,所以IPO的量也会增多。
注册制的产生将会改变上市难的现状,一方面政府由原来的审批权转变为监管权,有利于加快发行节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业上市的可能性。另外,企业一旦上市,就要接受市场检验,若实力不够准备不足则可能面临退市境地。注册制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直接融资规模、优化市场融资结构,而这更进一步削弱了壳资源价值。
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嘉禾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注册制对壳资源的估值肯定会有影响,但注册制之下的壳资源也有一定的价值,如缩短上市流程等。像香港市场就有注册制,但壳资源还是有一定的价值。而A股市场,过去几年壳资源的价值大幅抬升,而注册制对于这部分的公司会有影响,其价值会下降。在A股市场中散户的交易量较多,市场价格是由交易价最多的人决定,但他们对壳资源的理解尚有欠缺,在过去几年以“壳资源”为主的炒作养成了习惯,所以整个市场一下改到按照注册制来定价会比较难,需要一定的过程。当然,市场估值体系的变化也与注册制的推进速度有关,预计IPO核准制过度到注册制会有一个过程,管理层会有效把控节奏。
作者:林琴思 关键字 寒冬来源一财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