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片已经传遍社交网络。
邵逸夫说“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是慈善家”。
扎克伯格因女儿出生就“激情捐款”,捐出了其持有的Facebook 99%股份。大部分人可能有捐款1000元的勇气,但是捐出价值450亿美金的股份怎么也要考虑两个晚上。当然,绝大部分人都没有450亿美金。
扎克伯格夫妇开着价值1.6万美元的本田,住着普通中产的房子,2014年却当选了“美国最慷慨的人”。就是说,他不是第一次大手笔捐款,比如2013年扎克伯格向硅谷社区基金会捐赠了1千8百万股Facebook股票,总价值约10亿美元,是2013年美国最大的一笔捐款。
相比神一样的慈善家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扎克伯格身上的符号更为多元——美国最年轻的富豪,新生代80后,美国的犹太人。他身上体现的价值观更为复杂。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这不仅是美国私人慈善奠基者卡耐基的名言,也是美国富人的价值观。扎克伯格无疑继承了这种价值观,甚至比比尔·盖茨做的更彻底。
图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已经是慈善界神一样的人物。 |
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在2010年发起过一场“裸捐”倡议,并公布了其“慈善名单”——有40多位上榜的美国富翁承诺把自己超过一半的财富捐赠给慈善事业。比尔·盖茨和巴菲特2010年9月底还莅临北京,邀请中国富豪赴一场慈善晚宴,这真是一个尴尬的宴会。本能的理解,这是一场劝捐的“鸿门宴”,去要花钱,花很多钱,不去就意味着拒绝慈善。当时除了陈光标高调响应外,绝大多数富豪对此事都讳莫如深。事实证明宴会并非劝捐,是我们想多了。
当年在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慈善名单”上当然没有扎克伯格,那时候扎克伯格还是个预测不到出头之日的创业者。直到2012年Facebook上市时扎克伯格财富急速增值,Facebook发售4.2亿股,融资规模达160亿美元,Facebook的估值为1040亿美元。到2015年Facebook的估值已达2260亿美元。
在2015年的福布斯美国富豪榜上,比尔·盖茨排名第一位,净资产是792亿美元;扎克伯格排名第16位,净资产是334亿美元。要知道,扎克伯格的财富积累主要集中在上市后的3年时间里,比尔·盖茨的财富积累则用了40年(微软公司1975年成立)。如今,比尔盖茨是59岁,扎克伯格30岁。
同样是IT时代,扎克伯格所处的互联网经济时代财富增值速度如坐过山车一般。
相比前辈,1984年生人的扎克伯格生活做派更加随性和超脱,作为美国80后,扎克伯格身上有美国年轻一代的时代烙印。
美国战后及20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人被称为“X一代”(Generation X),时代特点被定性为“寻找未知”,“否定现实”,“物质主义”等。Generation X这个词是加拿大作家道格拉斯-库普朗1991年出版的《X一代》而流行起来的。
美国80后则被称为“Y一代”(Generation Y),他们身上的羁绊少了,不像美国50、60年代出生的人还笼罩在核战争,以及美苏大战的阴影中,从而看待世界的眼光更加开放。诸如扎克伯格等年轻一代富豪对科技进步更加熟悉。他们也比“X一代”更重视社会的公平性。
本来Generation Y是消费主义者才对,在消费上更加开放。但像扎克伯格这样在物质生活、婚姻情感上如此自律的非常少见,不能不说带有个人的特质。
这或许也与他的犹太血统有关。犹太人的吝啬是对自己的吝啬,中国某些富豪遭遭遇道德审判是因为对他人吝啬。
扎克伯格极为朴素。他出席大部分场合都几乎是同一个行头,牛仔裤灰T恤。媒体说他只有一件T恤,以证明扎克伯格是多么的节俭啊!其实扎克伯格说他衣柜里有20多件T恤,只不过都是灰色的。
犹太人的吝啬只有在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里才被嘲弄,但是吝啬实在被犹太人奉为美德——对钱财分毫的计较恰恰是精于投资的商业素养,奢侈浪费才是丢人。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是犹太人,他的节俭和对金钱的算计更加极致。比如他向他的秘书借了5美分,还钱的时候,秘书不好意思要,洛克菲勒大怒:“记住,5美分是1美元1年的利息!”但洛克菲勒也是慈善家。
扎克伯格99%股份的捐赠获得一篇赞美声,包括在中国,最大的幸运就是与主流价值观相契合。
可是为什么扎克伯格捐赠就受表扬,潘石屹、杨澜等中国富豪捐赠就遭受质疑?做好事却被怀疑了动机——不是洗钱,就是逃税,至少也是沽名钓誉。
中国富豪遭遇道德审判就由来已久,虽然这有中美两种财富观的差异,但重要的是中国慈善环境和私人行善制度的不完善。单纯探讨人性是没有意义的,人性的善与恶,一部分靠觉悟,一部分靠环境。制度是规范行为的基础,什么时候中国的法律和慈善制度都相对完善了,一切才顺理成章。
(文章来自 微信公众号 老昙一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