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记者观察: 保险资金不应是“门口的野蛮人”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在最近几个月的二级市场上,保险公司很忙。安邦保险、前海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国华人寿、阳光保险等险企争相举牌上市公司。一时间,称险资为“门口的野蛮人”的声音不绝于耳。那从种种迹象来看,保险资金真的是“门口的野蛮人”吗?

  门口的野 蛮人?

  “资本本来就是逐利的,况且大部分险企进行举牌并非想要控制企业,说险资是‘门口的野蛮人’不免有些偏颇。”一名大型保险资管公司高管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门口的野蛮人”一词出自布赖恩·伯勒的《门口的野蛮人》一书,讲述了华尔街历史上最著名的公司争夺战——四个竞标方对美国RJR纳贝斯克公司的争夺战。而门口的野蛮人也被华尔街用来形容那些不怀好意的收购者。

  举牌是否想达到控制的目的,成为了评判“野蛮人”的重要标准。从之前的保险公司举牌来看,鲜有发生险资通过举牌控制上市公司的先例,而即便前海人寿及其关联方在中炬高新韶能股份非公开发行后将成为其控股股东,也是通过举牌+定增双重方式达成。

  “险资举牌上市公司一般出于两个目的,一是财务投资,二是战略协同。保险公司并没有很大的动力和需求去控制一些与保险主业完全无关的上市公司。”上述高管表示。

  其中,财务投资可谓是主要动因。险资对于一些上市公司在举牌之后再减持的举动无疑印证了这一目的。

  以安邦保险在万科A上的投资为例。早在去年三季度,安邦保险即通过“安邦人寿保险公司-稳健型投资组合”产品,持有万科2.35亿股股份,占总股本比例为2.13%,位列第四大股东。而到了今年一季度,安邦已然退出了万科前十大股东行列。这一“转身”股价涨幅已超四成。

  背后的逻辑

  而频繁举牌寻求的背后和这些险企的业务逻辑不无关系。

  粗粗一看活跃在举牌“第一线”的险企名单,会发现基本就是这几张“熟面孔”,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理财型产品占比较高,规模增速很快。另一边,几家上市大型险企却甚少出现在举牌险企之列。

  “安邦、前海这些公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保险公司做法。”上述高管表示。

  在他看来,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大型险企,业务模式是负债驱动型的,即先设计了负债端的保险产品,再去找资产。所以这类保险公司的难点是如何将保险产品卖出去,其企业文化就是“销售为王”。而像安邦保险、前海人寿这样的公司,虽然也有销售队伍,但是人数和传统险企不能同日而语,因为他们走的是资产驱动负债路线,负债端是为资产策略来服务的。“这样的险企,看到他们觉得好的投资标的自然会及时出手。”

  而负债端规模的不断上涨也对这些险企资产配置形成压力,要知道,他们为了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卖的很多都是收益率不低的理财型产品。根据保监会最新数据,今年前十个月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1627.07亿元,同比增长21.17%,而寿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本年新增交费6563.6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90.86%。

  这几家公司中,安邦人寿前十个月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为469.11亿元,而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和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合计为217.81亿元,几乎是前者的一半;富德生命人寿今年前十个月前者为668.16亿元,但后者却有723.14亿元;前海人寿则更为夸张,后者是前者的3.53倍。反观四家A股上市险企的理财型产品占比却很小。以中国人寿为例,其2015年前十月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292.21亿元,但保户投资款新增保费仅有161.9亿元,还不到前者的5%。

  这些理财型的产品通常都会带来负债端的高成本,这也迫使保险公司追求资产端的高收益,而在目前固定收益产品利率下行的情况下,险企钱虽多但却遭遇了场外项目的“资产慌”。这种情况下,低估值、高股息且险企相对熟悉的金融、地产股以及类似国企改革之类的概念股就会成为“香饽饽”。从被举牌上市公司名单看,有金融股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地产股万科A、天宸股份;还有合肥百货、韶能股份等国企改革概念股。而保监会对于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的比例放宽更是让一些险企可以“大胆采购”。其中,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已成为了包括南玻A、万科A等多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有市场人士分析,之所以前海人寿背后的“宝能系”能在上述上市公司中成为第一大股东,是因为宝能系选择的类似南玻A、中炬高新、万科A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股权结构较为分散,在宝能系之前都没有控股股东。这样分散的股权结构有利于宝能系在二级市场上吸筹,以及便于进行向董事会派驻董事以对公司形成“重大影响”等动作。

  会计处理考量?

  但是,很多市场人士的疑问是,财务投资怎么会投成第一大股东呢?于是,关于会计处理上的考量成为很多人分析猜测的一大原因。

  具体来说,一般保险公司购买上市公司股份会将其作为金融资产分类至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如果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即成为联营企业,则可被分类为长期股权投资,用权益法来进行后续计量。一旦达到控制成为子公司,则母公司(即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并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根据会计准则,投资方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持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上但低于50%的表决权时,一般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除非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该种情况下不能参与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决策,不形成重大影响。而一名从事保险行业审计多年的注册会计师对本报表示,如果持股比例达到30%,就会考虑是否构成控制,再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做判断。

  而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在即将正式实施的“偿二代”下,将会对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造成影响。据上述注册会计师称,在偿二代下,作为偿付能力充足率计算时的分母,最低资本要求的计算公式中针对不同的基础资产引入了风险因子。在金融资产、联营合营企业以及子公司之间,风险因子的排列由高到低。

  其中,如只是被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股票的风险因子分别为0.31、0.41及0.48。而一旦被分类为长期股权投资,那该风险因子立即降低,联营合营企业为0.15,子公司更是只有0.1。风险因子的降低意味着最低资本要求的降低,也就意味着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提高。

  不过,说了那么复杂的一套会计核算方法,在一些险企投资负责人的眼中却没什么大用。接受采访的一些参与过举牌的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表示,在投资的时候并不会想得那么多,只是到了相关比例就要做披露,也就成了公开“举牌”了。

  “险资频繁举牌一些上市公司也会有其自身风险,譬如说举牌的锁定期6个月过后,股价是否会下跌造成投资亏损,最近被举牌的企业是否每个都是‘入货’的好时机,我看也未必。而对于监管机构而言,险企的这些投资也会产生跨业监管的问题。”上述高管表示。

  控制并非易事

  回到在这些举牌险企中近期显得尤为“凶猛”的前海人寿,由于其对于中炬高新、韶能股份的控股即将成行,对于宝能系是否想夺取万科A的控制权,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对此,多位险资投资人士的回答都是“不好说”。而事实上,在公告中,宝能系也表示在未来十二个月内不排除进一步增持或减持万科A股份的可能性。

  不过要达到控制万科也绝非易事。根据万科章程,要成为万科的股东股东,方法之一是需要持有公司30%的股份,另一个方法则是可以选出半数以上的董事。

  但如果持有万科30%的股份,则将发动要约收购,这对宝能系来说可不是笔小数目。而虽然宝能系股权比例已超过20%,但要想派出董事,根据万科的章程规定,宝能系必须先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并在股东大会上获半数以上股东的通过。毕竟华润、万科合伙人、刘元生等可结成一致行动人同盟,合计持股20.64%,对宝能系能起到牵制作用。

  即便控制并非一朝能成,但万科管理层还是颇为担心。董事长王石和总裁纷纷发文,被外界解读为向中小投资者“拉票”。“宝能系的实际控制人姚振华的房地产背景可能会让万科担心与其理念不一,如果是换四大上市险企的一家来举牌,也许万科就不会那么担心了。”

  而也有媒体报道称,万科管理层正积极寻找新的合作者,并不排除引入新的投资方。同时,华润之前两度增持狙击宝能系,如今是否会再度出手也成为了市场的关注点。

  究竟万科之于宝能系是成为下一个天健集团,成功稀释宝能系股权比例;还是下一个中炬高新,最终与宝能系“握手言和”?静待一场“大戏”上演。

  作者:杨倩雯来源一财网)
business.sohu.com false 第一财经网站 https://www.yicai.com/news/2015/12/4724464.html report 5669 在最近几个月的二级市场上,保险公司很忙。安邦保险、前海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国华人寿、阳光保险等险企争相举牌上市公司。一时间,称险资为“门口的野蛮人&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