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大飞机的“心脏”谁来造?(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肖夏 上海报道
本报记者 肖夏 上海报道

  在国产干线客机C919下线的同一年,关于航空发动机专项即将到来的传言不断。

  11月2日C919总装下线引起国人关注,机身最为关键的发动机也成为了焦点。定于明年首飞的C919初期将配备美法合资企业CFM国际公司研发的LEAP发动机,但其最终目标是装 入国产发动机。

  这一任务目前落在中航商发的头上。这家2009年成立的公司继承了中航工业集团的发动机研发基础,其为C919专门研发的CJ1000A发动机已经进入零部件试制和试验阶段,官方预计将在2025年服役。

  C919项目立项以来一直面临着发动机国产化的质疑,一定程度反映出中国发动机研发相对滞后的现状。

  过去几年间,行业一直有要求将航空发动机专门立项的呼声,认为发动机的前期投入大、研发周期长,急需重点扶持才能突破瓶颈。对此工信部等相关部委也曾前往多地密集进行过调研和论证,业内更是屡次传出中航工业旗下的发动机业务将进行整合。

  多年来的呼声似乎终于迎来了曙光。2015年国庆节前夕,中航工业旗下发动机板块的三家上市公司中航动力、成发科技中航动控同时因涉及资产重组停牌,独立的发动机板块似乎已经呼之欲出。

  这三家中航工业的上市公司分别定位于发动机整机、控制和零部件的平台。在停牌前较为普遍的一种猜测是,三家公司会从中航工业单独出来,实现“飞发分离”。这一思路是改变发动机依存于新飞机研发的习惯,将发动机视为独立板块由国家进行重点扶持,以期能更快实现技术突破。

  换言之,中国的发动机研发可能会出现类似于C919与中国商飞的关系,出现一个专门的发动机公司来负责发动机的研发和生产。

  这一可能性越来越大。在短暂停牌半个月后,上述三家中航工业的上市公司10月中旬复牌时表示,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发动机业务独立出中航工业的方案。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11月初透露了包括航空发动机专项的“两机专项”即将启动,也从侧面证实了发动机将会面临整合。

  然而这样一来,已经正在研发客机发动机的中航商发又将如何定位?是整合入新的发动机公司还是继续单独服务于C919和后续的宽体机项目?

  对此业内的看法并不一致。在中航工业的上述几家公司停牌前数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的一个整合版本称中航商发也将被整合入新的发动机中。而一些关注航空和军工的券商人士则认为,由于商发的项目前期投入大,未来仍然会维持相对独立的状态。(编辑 谭翊飞)

  作者:肖夏
business.sohu.com false 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s://epaper.21jingji.com/html/2015-12/14/content_27599.htm report 2188 本报记者肖夏上海报道在国产干线客机C919下线的同一年,关于航空发动机专项即将到来的传言不断。11月2日C919总装下线引起国人关注,机身最为关键的发动机也成为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