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的中国身影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缪琦
原标题: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的中国身影

  拖了整整一天,各国代表团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

  巴黎当地时间12月12日19:30(北京时间13日2:30),戴上了老花镜的法国外交部部长、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比尤斯敲下小绿锤,为此次大会画上了句号。

  小锤落下之后,现场所有人站立鼓掌长达数分钟

,握手、拥抱、竖起大拇指,历时6年达成的《巴黎协定》被定义为“具有历史性的”,也被视为继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领域达成的最重要协议。

  巴黎时间12月11日18时,时钟指向原本预定的结束时间,峰会现场的各国展区已经陆续收工,中国外交部却在中国角临时召开了中外媒体吹风会。

  消息传出仅半小时,就吸引了近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和NGO(非政府组织)人士。大家都希望在这个比预期结束日延迟的时刻听到中国政府的表态。

  在本次巴黎大会的现场,中国代表团的一举一动都成了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也被外界认为是此次巴黎谈判能否成功的关键力量之一。

  “欢迎您专程前来保护地球”,这句竖立在峰会现场的欢迎词见证了过去足足两周的忙碌。和以往的大会相比,此次巴黎之约和地球一样升了温,有了更广泛的关注和更多方的参与。

  那些奔波在大会现场的身影中也不乏中国面孔。当中有关注气候变化的民间组织和媒体人士,有追踪碳排放的科学家,还有与节能环保相关的企业家。

  成熟了,可以来了

  从12月7日开始,75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吕达仁在大会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展台工作了整整一周。

  作为中国科学院科技先导碳专项首席科学家,吕达仁在亲自给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中国科协展区站台的同时,也带领研究团队骨干一起发布了中国碳专项小组近5年来的成果。

  和吕达仁一样,带着各自科研成果参加此次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人还有吴道洪。研习发动机燃烧技术30多年的他今年也站到了巴黎大会中国角的讲台上。作为神雾环保集团的创始人,吴道洪既是研究者,也是企业家。

  不管是吕达仁,还是吴道洪,这都是他们第一次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为什么来?吕达仁说,两三千名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经过近5年对中国碳排放数据的核算和研究,目前已经有了具体的成果,可以发布了。

  12月10日18时,吕达仁换上了深色的西装,站到了中国角的演讲台上,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政策研究、碳排放(支)、碳固定(收)、二氧化碳气候效应(不确定性)以及古气候与古人类这5个任务群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上台前,像往常一样守在中国科协展台的吕达仁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根据专项组专家的研究,中国在过去100年里的气温升高了1.3~1.5摄氏度,是变暖形势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至于有人质疑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的事实,吕达仁表示,这其中的确存在不确定因素,因为温室气体对于全球变暖来说只是单一变量。但是,二氧化碳这些温室气体会让全球升温是不可否认的科学事实。

  魏伟是中国科学院温室气体与环境工程中心的主任。作为碳排放专项项目的一员,他参与了“中国碳排放核算工作”的相关研究并得出了结论。

  历时4年,碳排放专项小组统计了中国所有主要行业部门化石能源燃烧的碳排放及水泥生产过程的碳排放,覆盖了中国约99%的能源消费量,调查了几千家煤矿和上万家用煤企业,得出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总量比相关国际组织估计的低10%~15%,2013年估算得到的碳排放量比全球排放数据库(EDGAR)的估值低近15%。

  魏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如果中国的碳排放追踪方法成熟,还可以推广到“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

  吴道洪这次带来了6项节能减排技术。用他的话来说,这些技术累计实现的节能量达到了每年3000万吨标准煤的量,希望可以把中国的节能减排经验和技术带到全球的平台展示。

  研讨会结束后,吴道洪一个人重新回到台上接受媒体的采访。他一开始有些拘谨,被问起技术时却立刻兴奋了起来。这个当初手握2万元、依托自己的发明专利技术起家、热衷技术的研究型企业家在峰会上收获了关注。

  “作为企业要稳妥,成果一出来就宣布容易遭受质疑。如果有商业化的推广就能接受。”吴道洪说,这些技术如今在国内经过了7年时间的商业化实践,已经相对成熟了,可以来了。

  环保企业的春天来了

  很多人认为正处于危大于机的中国实体经济,在吴道洪看来却是中国环保企业的春天。

  “企业在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提高效率的时候,如果能够使用(具有)更好效益的技术,实现节能减排的动力就会很足。”他认为,目前节能减排的市场潜力特别大,因为可以帮助企业大幅降低成本。

  根据吴道洪的说法,神雾环保的节能减排技术在国内每年有100多亿元的订单。预计未来的销售速度将呈50%~100%的增长。目前除了国内的市场外,印尼已有价值7亿元的落地项目,与非洲国家的谈判也在进行中。

  “技术想赚钱,就一定是让客户赚钱。”吴道洪很清楚技术的价值所在。最关注劣质煤炭和垃圾的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目前第三代的垃圾处理技术已经投产,可以把垃圾直接变成汽油、柴油和天然气等原料。而这些技术的投资回报周期为4年左右,盈利率大概是18%~20%。

  为了不断开发创新的技术,神雾环保将每年销售额的10%又重新投入到研发上。吴道洪说,这些节能技术对于想发展工业的国家都会有所帮助,全世界不可能缺少化工产品。

  100家中企的国际秀场

  和几年前中国商界基本缺席的景象相比,中国企业家参与气候变化大会的身影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活跃。

  据粗略估计,有近100家中国企业在此次大会期间来到巴黎参加相关活动,其中不乏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宁高宁、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和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这样的业界大佬。

  王石说得很直接,中国企业家的出现,是为了发出中国企业的声音,或许有人质疑这些是作秀,但这种支持绿色环保的作秀没什么不好。

  12月2日,在巴黎大会外围举行的2015年中欧社会联合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对话会现场,聚集了20多个中国企业代表。根据本报记者观察,这场特意搬到巴黎大会外围举办的对话会,90%的听众仍然是中国人。

  在王石看来,中国企业家的出现至少表明了一种姿态。如果说过去中国企业呈现的是污染环境的负面形象,那么如今中企越来越关心环保和生态环境的一面正在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国际平台上。

  哥本哈根大会的经历也给了王石另一个信息:中国政府在谈判上艰苦的原因之一也在于担心承担更多责任会让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因此,如果企业能表现出更积极的姿态,那么中国政府也可以在国际上承担更多的责任。

  和过去的几次大会相比,王石觉得,以前中国企业更多的是强调过去做了什么,而这次说得更多的是即将会做什么。“最可贵的是,不仅是现在参加的人数多,代表得更广泛,而且还给出了更多可测量、可追踪和可检查的方案”。

  另外,过去主要参与大会的是民营企业,而巴黎大会的重要变化是,大型的国有企业也开始参与,比如中粮集团、中广核和招商局集团等。另一个变化是,2009年王石他们代表的还只有100位签了名愿意承担气候变化责任的企业家,而今年参与签名的企业家人数将近1400位。

  王石说,到了明年估计会有1万名企业家签名。

business.sohu.com true 第一财经日报 https://business.sohu.com/20151214/n431226358.shtml report 4021 拖了整整一天,各国代表团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巴黎当地时间12月12日19:30(北京时间13日2:30),戴上了老花镜的法国外交部部长、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
(责任编辑:UF020)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