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国内条件尚不满足和国际市场状况复杂的情况下,美联储12月若加息,很可能沦为一个多方面妥协的无奈举措。
文/吴青
如果不加息,市场会进一步怀疑央行决策者的信誉,如果加息,日后通胀持续低位时又被迫承认行动不当,会迫使美联储加息后迅速降息。
美联储主席耶伦12月3日在国会发表证词时重申,10月以来的经济数据符合美联储就业市场改善的预期,在提前准备好的证词中,耶伦还表示,劳动力市场已经接近央行的充分就业目标,暗示美联储将很快启动首次加息。
如果美联储在本月中旬的货币政策例会上宣布加息, 将标志着新一轮货币紧缩周期开启,不过以美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条件尚未完全满足,此时加息,可能是为了维护美联储信誉而采取的一种无奈抉择。
美国通货膨胀率已经连续三年多低于美联储2%的目标,通胀难题会让美联储在考虑进一步上调利率的步伐时思虑再三。在宣布货币政策前,将公布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这两个数据值得关注。美国经济学家预计,11月PPI与上个月持平,此前的10个月,该指数均出现同比下降。
油价下跌,美元走强和外需疲弱都是造成通胀率过低的因素,有预测说,这些因素中的大部分在未来几个月将会企稳,但是从美国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角度看,都显示对加息预期态度谨慎。密歇根大学,纽约联储银行和费城联储银行对消费者进行了通胀预期的调查,调查结果均位于或接近纪录低点。对投资者信心的研究表明,衡量10年期美国国债与10年期通胀保值债券收益率差的10年平准通胀率的表现,反映出投资者预计未来10年折合成年率的通胀率为1.56%,并且自2014年9月以来一直低于美联储设定的2%的通胀目标。即使是美联储偏爱的通胀指标,剔除食品和能源的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的同比升幅也只有1.3%,远远低于目标。
强烈的市场加息预期让美联储陷入困境,美联储无疑营造了这样的加息预期,然而也让自己没有退路。12月美联储举行会议时,美国通胀率应该还没有回到2%,而通胀回升到这种水平是和充分就业地位同样重要的美联储使命。
近年,曾经有重要的中央银行过早加息,随后又被每况愈下的经济环境所迫重回宽松政策的情况,其影响不可小觑。例如日本曾因担心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重演,在2000年8月将同业拆借利息率由0.03%调至0.25%,结束了零利息率时代,但经济自2000年8月开始就重新出现滑坡,从而使日本进入了90年代后的第三次经济衰退,日本政府为刺激内需只能采取了极度的扩张性政策,在2001年连续四次下调基准利率。
如果美联储今年12月不加息,市场会进一步怀疑央行决策者的信誉,而如果美联储不顾经济增长势头不足,坚持如期加息,日后通胀持续低位时又被迫承认行动不当,会迫使美联储加息后迅速降息。
从美国自身的经济表现来看,上世纪90年代美联储三次加息周期开启时,美国经济同比增速分别为4.0%,4.9%和3.8%。相比之下,主要机构对于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速的预期普遍在2.5%左右,显著低于此前周期。而且与此前不同,目前除美国外的其他发达国家经济体普遍复苏迟滞,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美国经济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增长动能受到压制,这将使美联储在加息进度上更为谨慎。
对美国加息不利的因素还有,美国的个人消费还不足以支撑美国长期增长,特别是工资方面;目前美联储决策层多为注重经济增长的鸽派,对美元低息采取容忍态度。所以,即使加息,由于无法确定2%的通胀目标能否达到,美联储也将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实施紧缩政策。高盛经济学家哈祖斯预计,由于担心近十年来的首次加息会导致金融环境趋紧,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很可能会在12月的决议声明以及耶伦的新闻发布会上传递信息,以安抚市场情绪。决策层强调加息步伐取决于经济数据,且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高盛则预计,美联储可能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加息100基点。
美国经济的决策程序夹杂着内部复杂多变的争斗,从党派来说,有驴象之争,从学术派系来说,有鸽鹰之斗,无休止的争吵,披着民主决策外衣的内耗,这些都影响美国经济决策的果断性,从而使可能正确的经济政策,变为党派或派系间互相妥协交换的手段。在国内条件尚不满足和国际市场状况复杂的情况下,美联储12月若加息,很可能沦为一个多方面妥协的无奈举措。
(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清华EMBA”)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