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总体上看经济形势仍较严峻,但随着增长新动力的不断显现,有望结束下行、逐步企稳。预计宏观调控将着力从供给、需求两端强化“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改革开放创新+财政货币政策”共同发力。
从中长期研判,中国经济发展空间仍然巨大,“深化和落实改革开放”、“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型”,必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尽快实现国际竞争力及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生态民生持续改善的“新增长”、“新发展”之关键。
增长新动力逐步显现
2016年我国经济随着增长新动力的不断显现,有望结束下行态势逐步企稳。
2012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换挡期”,经济增长面临“三期叠加”的压力,GDP增速连续11个季度呈下行趋势,到2016年,这种下行压力必然存在一定的惯性。
但从积极因素来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逐步提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融合、深入推进,内需和供给潜力巨大。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逐步形成,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的增长动能正在加快孕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将释放更多制度红利,创新驱动力日益增强。就业形势稳定,房地产行业下行态势减缓,基建投资继续加快,“稳增长”的政策措施累积效应、合力作用持续显现,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下降、适应市场自我调整的步伐加快。特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描绘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明确了新的目标要求、发展理念和重大的举措,也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和激发社会活力。
综合来看,我国经济仍具备中高速发展的条件和潜力,预计2016年GDP增长将由下行趋势转为企稳趋势,全年有望实现6.7%的增长。
从供给侧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新型制造业与服务业加快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把“创新发展”放在新的五大发展理念的首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未来“双创”将重点服务于新型制造业和服务业两个领域,其中,服务业领域通过创新植入互联网基因已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正在不断涌现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甚至不少创新企业已开始倒逼制度改革。预计2016年全年工业增加值将同比增长5.7%左右,其中新型制造业增速将明显快于整体工业水平,服务业将增长8.6%左右。
从需求侧看,消费升级和聪明投资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未来居民消费由传统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向对美丽环境、文化娱乐、高等教育的高端需求升级,蕴含着巨大的需求增长潜力。同时,针对这些新需求的有效供给则需要鼓励“聪明投资”,把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结构性导向与“让市场充分起作用”的配置机制和多元化主体合作制约下的审慎务实、高明聪慧的项目科学决策融为一体。预计2016年全年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将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9.5%左右。
价格企稳,货币宽松,财政发力
从价格因素来看,2016年我国面临的通缩压力将有所缓解。一方面,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有限,将开始在低位企稳,从而减少我国的输入性价格下行压力;另一方面,随着整体经济的筑底企稳以及宽松货币政策效果的显现,企业的下游需求有望出现好转。预计2016年PPI全年同比下降2%左右,较2015年下降幅度减小,CPI全年增长1.7%左右,略高于今年。
货币政策仍将在稳健的基调下保持适度宽松。一是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存在,需以相对宽裕的流动性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二是社会总需求仍偏弱,需在需求侧保持一定的刺激力度。三是需为地方政府债务发行提供有利的利率环境,同时降低存量债务的压力,防范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四是美联储加息后为应对资本外流,需提供充沛的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预计2016年货币政策仍将在稳健的基调下保持适度宽松,为“稳增长”保驾护航。预计2016年仍有一次降息和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
财政政策将继续发挥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作用。一是财政赤字将更加积极支持“稳增长”,预计2016年将安排公共财政赤字1.8万亿元左右,预算赤字率由今年的2.3%增加到2.5%左右。二是在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发挥存量作用,同时实施好结构性减税政策。三是大力推进规范PPP,塑造政府重法治、工作透明、讲信用的环境,推进PPP融资支持基金尽早运作。四是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任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
在价格回稳,货币、财政政策双发力的有利环境下,预计2016年实体企业的经营环境将有所改善,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将有所缓解,企业将切实享受到政府简政放权、为企业减压减负带来的实惠,并助力实体经济企稳回升。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新的表述,标志着中国宏观管理思路的重大变化,将会构筑起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新型驱动力。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宏观政策的主基调。
扭转经济下行趋势的政策重点,将转向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启动“十三五”规划,并加快构建新型宏观调控政策框架——“改革开放创新+财政货币政策”,以实现标本兼治、长短结合,核心是通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来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型驱动力,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健康发展,持续改善生态、民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从具体措施看,一是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促进制度供给。放开价格管制,为市场和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价格信号。加快推动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优化平等竞争的法律环境,完善企业破产退出制度。进一步简政放权,强化市场调节功能。
二是提高劳动力流动性及其素质。在全面放开全面二孩的情况下注重劳动力质量与结构的提升,将“人口红利”转变为“人力资本红利”,在劳动力要素上实现供给升级。
三是加快土地制度的改革。尽快修改国有和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相关规定,助推投资项目落地。探索“股田制”等土地制度的变革实践,并借鉴国际经验优化农业发展模式,以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进而带动农村和农民现代化。
四是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增加金融供给。加快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和基准利率形成机制改革;探索建立不同规模、多元化的经营机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五是加快推进国企改革。规范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和混合所有制发展,抓紧处置僵尸企业,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
六是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大对工业基础设施和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重点示范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七是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双创”,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扩大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处置权限,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八是加强节能环保,打造美丽中国。加大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投入力度,建立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
作者黄剑辉系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