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中粮集团和来宝集团双双公告,中粮集团购入来宝持有的全部股份,将来宝农业完全收入囊中。
公告显示,中粮集团与来宝集团达成一致协议,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国际有限公司以7.5亿美元收购来宝集团所持有的中粮来宝农业49%的股权。此项交易完成后,中粮国际将持有中粮来宝农业100%的股权,中粮来宝农业将更名为中粮农业。
中粮此次收购49%股份的代价是7.5亿美元,2014年4月,中粮领衔的买方收购来宝农业51%的股份代价是15亿美元。
差不多相同数量的股权,但是价格降了一半,中粮捡了一个大便宜。
中粮此时购买来宝农业剩余的49%股权,赶上了好时候,这时候是来宝农业最需要用钱的时候。
外电报道,来宝集团正在面临评级机构穆迪(Moody s)和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 s)的“通牒”:最迟在明年初筹集至少5亿美元,否则将面临被下调至垃圾级。总部位于香港的来宝集团近来忙于筹集资金,以免失去其投资级信用评级,这种评级对于其核心业务(在世界各地从事大量原材料的贸易)的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什么时候讨价还价最合适?在对方最需要拉一把的时候,你伸出手来,不但在生意上可以落到实惠,还能落个“雪中送炭”的好名声,中粮收购来宝农业剩余的49%股权,称得上名利双收。
来宝也确实把出售来宝农业的剩余股权当成一个大大的利好消息。中粮收购来宝农业全部股权后,来宝集团宣布现金流将获得极大改善,也将使该公司的投资信用评级大为改善,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将从此前的45.1%降至43.1%。
抄底买入,名利双收,这样的经营动作,这些年中粮有不少案例。
今年12月3日,中粮集团集团总裁于旭波与泰国商业部外贸厅厅长Mrs Duangporn Rodphaya在曼谷签署了100万吨泰国大米进口合同。
此时买100万吨泰国大米,既配合了中国高铁在泰国落地的国家大战略,在生意上也有钱可赚。泰国米的价格,现在是最近4年最低的时候。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11月初,泰国米的出口均价为每吨620美元左右,到今年11月初,降至每吨370美元左右,价格在过去四年下滑了约40%。
计算之精准,时机把握之巧妙,中粮在央企里估计也是能排得上号的。
中粮擅长抄底的另一个成功案例,是投资蒙牛。
2009年7月,中粮集团联手厚朴基金,投资61亿港币收购蒙牛公司20%股权。当时正是三聚氰胺重创中国乳业的时候,乳业圈一片凄风苦雨,风声鹤唳,蒙牛被冲击得也是七零八落,是其创立以来少有的低谷期。中粮作为央企入股蒙牛,不仅给了蒙牛资金,也给蒙牛公司打了一剂强心针,在危机中终于挺了过来。
2010年到2014年,蒙牛过去5个财年创造了近90亿元人民币的净利润,中粮占的股份比例从原来的20%提升到现在的31%左右,回收投资甚至获得理想的收益并不是太难的事。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