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评论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叶檀:金融创新本身不是毒 但低信用加高杠杆一定是毒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叶檀:金融创新本身不是毒 但低信用加高杠杆一定是毒

  临近年底,市场对P2P出现跑路潮的担忧又开始升温。从股票市场的场外配资,到一些地方交易所的兴盛,再到对P2P由捧转骂,这里边很难找出一个理性逻辑。

  今年上半年的场外配资热和个别地方的交易所热,本质基本相同——习惯了高收益的场外巨量资金,乍遇见资产配置荒,都慌不择路地投入高收益、高杠杆、高风险投资品的怀抱。加上中国信用环境不彰,一些部门监管滞后,风险即便不从股市爆发,也会从民间理财市场爆发。

  实体经济转型必然伴随着投资模式的转型。以往实体经济花团锦簇时,投资吸附在实体经济身上,轻轻松松就能获得两位数以上的收益率。更妙的是,实体经济还伴随着天量货币发行,一旦出现状况只要出售资产,就能回收不菲的现金流。只要大多数行业、企业运行状况不错,联保联贷、区域基于熟人关系的信用保障就是可行的风险防范方案。

  但现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进入产能过剩阶段,叠加着货币稳定的需求,资金有向境外流出的趋势,这意味着资产品的价格整体处于下滑阶段。

  上述现象,导致吸附在实体经济上的投资产品风险上升,不论是行业交易所还是理财产品,联保联贷也成为火烧连营式的风险蔓延方式。投资风险上升,其实是实体经济风险上升的折射。

  当风险上升到一定程度,金融领域的妖魔鬼怪层出不穷,部分不诚信的金融机构的负面影响如同哈哈镜一样被放大。

  财新网转引零壹财经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30日,3464家被监测的P2P借贷平台,正常运营的仅有1876家,问题平台约占46%,创近半年来新高。另据网贷之家统计数据,截至11月底,2015年问题平台涉及的投资人数约为15.7万人,涉及贷款余额为82.7亿元。涉及的金额越来越大,性质越来越恶劣,甚至有上线不到一个月就跑路的平台。

  12月22日,大大集团已确认因涉嫌非法集资被立案侦查,集团账户账面上仅剩1亿多元资金,而实现完全兑付可能需要40亿元左右。一桩大案就足以让一个行业蒙受耻辱,也让监管遭受强烈质疑。

  如同垃圾债券,风险上升时企业借贷利率上升,以覆盖可能出现的倒闭等风险,这是市场常态,重要的是风险管控以及监管。但与高风险产品同步出现的,是以攫取最大金融回报为特征的赌博式加杠杆行为,某些机构对待金融风险的手段就像庞氏骗局,一旦曝光就拍屁股走人。

  如某些私募资管产品,在杠杆比例上,最疯狂时优先级资金和劣后级资金的配备可以做到1∶5,但现在存量的最多也就是1∶2,多数为1∶1或1∶1.5。

  市场内有一部分声音,在面临监管的时候口口声声宣扬的是金融创新,可一旦发生风险后又一面倒地进行批判,这种一窝蜂的线性思维有很大的问题。

  现在几乎所有的杠杆金融、高风险金融都打着创新的名号。但当大量金融机构受到质疑时,人们又简单地认为“洪洞县里无好人”,无视有少数金融机构从成立之初就致力于风险管控,一些机构艰难地进行着相对独立而公平的评级。规范与创新是中国经济的准则,这与有多少家P2P平台跑路无关。

  风险爆发前通常都有前兆,风险控制也有手段,但杠杆、灰色空间加低效的监管就会酿成致命伤。创新金融本身不是毒,但低信用加上高杠杆就一定是毒。

business.sohu.com false 每日经济新闻 https://www.mrjjxw.com/shtml/mrjjxw/20151225/79228.shtml report 1494 临近年底,市场对P2P出现跑路潮的担忧又开始升温。从股票市场的场外配资,到一些地方交易所的兴盛,再到对P2P由捧转骂,这里边很难找出一个理性逻辑。今年上半年的场
(责任编辑:杨明)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