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双连在最新发布的《中粮,你好》的一文中表示:“从一个执行政策为主导的国有企业转换到完全市场化的外向型、多元化的国有企业,我深感责任重大,有压力、也有动力,更有决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与旭波同志和班子其他同志密切协作,在中粮广大干部的支持下,在广大员工的努力下,认真履行职责,继续巩固和发扬中粮文化,继续巩固和发扬企业的发展战略,继续巩固和发扬已经成型的运作策略,按照中央工作会议的要求,在重视全产业链整合的同时,调结构、转方式,瞄准国际先进企业、优秀品牌、强化营销、精细管理,以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为国家做贡献,为客户多创利,为员工谋福利。我想,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一定会把中粮的事业做得更好。”
全文约300字,笔者认为,上述信息透露出赵双连履新后的第一要务或许是“提质增效”。
赵双连明确将中粮定义为完全市场化的企业,但是中粮市场化的效果差强人意。中粮完全市场化的业务,相当一部分放在于香港上市的中国食品(00506.HK),包括厨房食品(以小包装食用油为主)、酒品类、休闲食品(以巧克力为主)。
2014财年,酒品类和休闲食品分别亏损约1.2亿港元和1.6亿港元。
2013财年,除了酒品类和休闲食品亏损外,厨房食品也亏损约1.5亿港元。
2015年上半年,情势较2013、2014年有所好转,除了休闲食品还无法盈利外,其他业务没有出现亏损。
赵双连
财报看下来,中粮集团最有把握的赢利点,在完全市场竞争的领域,一个是饮料,由中粮与可口可乐合资生产,这块业务超级稳定,没有大起大落;另一块更重要的来源,其实与政策性业务息息相关。
2012年、2013年、2014年及2015年3月末,中粮集团营业外收入分别为15.89亿元、14.71亿元、52.64亿元和7.63亿元,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较高,主要为政府补助收入。2012年、2013年、2014年及2015年3月末,政府补助收入分别为13.48亿元、10.68亿元、39.43亿元和6.50亿元。
从上述指标来说,中粮远没有实现“完全市场化的外向型、多元化的国有企业”目标,这样就不难理解赵双连说“我深感责任重大,有压力、也有动力”。
赵双连在中粮要做成一番事业,需要一支团队,他提到了中粮现任总裁于旭波和班子其他同志。
和宁高宁一样,赵双连也是“空降兵”。笔者认为,现在中粮内部的“山头”,要比宁高宁2004年底履新时,数量更多。2004年到2015年,四家“中字头”的央企并入中粮集团,分别是中国土畜、中谷粮油集团公司、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
中粮与赵双连任职的中储粮不同,企业管理“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有过之而无不及。截至2015年3月末,集团拥有在职员工约9.39万人,其中还有全球四大粮商之一ADM集团的高级副总裁Matt Jansen这样的高管。
新中粮人和老中粮人如何水乳交融,考验不是一般的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