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让健身爱好者们足够眼前一亮的想法正在被实践。专注室内运动的港股上市公司浩沙集团正在做这件事。浩沙集团品牌部副总裁黄敏诗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首家智能健身房将于2016年3月在北京面世。
健身产业历经十余年发展,经历了蓬勃发展的初期,也遭遇了盲目扩张带来的行业洗牌,现在传统的健身企业纷纷进行改变,这种改变包括,将健身与购物相结合,使自己更专业更智能。
健身馆玩跨界
十年前健身行业以朝阳行业的姿态开始蓬勃发展,各式综合型健身会所涌现。不仅国内健身会所竞相开店,国外的健身品牌也纷纷抢滩中国。然而,由于一时过度扩张,房租涨价、成本猛增,客源争夺现象严重,种种因素导致市场混乱。2011年开始,一些健身会所倒闭,行业进入洗牌期。
洗牌后的行业开始谋求变革,寻求新的市场机遇。许多健身企业将扩张目标投向购物中心。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购物中心而言,健身会所的进驻有利于填补其商业在运动休闲版块的空缺,吸引中高端的城市人群聚集,并且提升购物中心的档次。而健身会所则看中了购物中心所提供的一站式生活配套服务,可以说,两者的联姻是“两情相悦”。
有媒体估算,2014年中国商业健身会所约为5000家。大部分门店选址在繁荣的CBD商业中心、高档商务写字楼、大型购物中心以及高档住宅小区附近。其中选址在购物中心的大约占比26%左右。
浩沙也在将健身与购物结合。首家运动智能体验店近日在武汉开业,选址武商广场。在500平米的这家店中,顾客既能选购浩沙的泳装及健身服饰,还能进行体能测试,体验智能健身,现场还不时有健身教练进行指导。
黄敏诗透露,这样的运动智能体验店2016年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12个城市中开20~30家。
健身馆更重视体验,除了增加购物体验、智能体验外,还有些健身馆更为跨界。比如,由台湾知名艺人小S代言的美国健身品牌金仕堡,在上海开的九里德门店,不仅拥有室内25米标准泳道和户外星际天幕两大泳池,还有藏有一个高档的红酒品鉴吧。
智能健身房
更专业、更智能是健身会所发展的方向。
“每个会员都有一个手环,时刻监测身体的数据。来健身时,教练首先会看你的数据报告,如果你前一天没睡好教练会知道,然后告诉你今天哪些项目应该避免。”黄敏诗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描绘未来酷炫的健身房。除了虚拟跑步场景,更贴身的健康管家也是服务之一。浩沙还在设计包含有智能装备的泳衣或帽子。
上述这些智能手环、智能服装等产品,有着运动服饰及装备生产经验的浩沙决定自己来生产。黄敏诗透露,这些产品都在深圳生产,浩沙为智能健身馆的设备研发已经投入了上亿的资金。为了做好转型,浩沙甚至在2015年专门成立了大数据部门和O2O部门。
2015年还出现了小熊快跑、燃健身、全城热炼等一批打通线上线下资源,通过按次、按月计费的健身App。相比传统健身房以办理年卡的形式招收会员,需要高昂的前期成本以及较长的时间规划,新兴的健身O2O则是通过单次或按月付费的形式,减少了消费者的前期成本支出,因此一段时间内这类App十分红火。北京还曾有健身俱乐部抵制这种“99元包月”的健身卡,认为这种方式在消费者和健身俱乐部中造成了混乱。
健身App像一条鲶鱼扰乱了市场。在健身App的冲击下,传统健身企业也开始考虑自己来搭建一个平台。浩沙就称,自己正在构建一个跨区域、跨品牌、跨行业的平台,“构建运动健康生态圈”,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数据显示,中国运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8.3%,其中26~55周岁的人群仅占4.94%,而美国这一比例为75%,国内还有大量的运动人口未被开发。因此健身行业依然空间巨大。黄敏诗认为,健身行业现在处于一个高速增长期,浩沙今后两年在一、二线城市的健身房布局将会增长2~3倍。
对于未来健身会所的发展,国际健美联合会高级私人健身教练、培训学院讲师李大成认为,健身业始终都是朝阳产业,洗牌则是市场的合理反映,预测今后每5~8年都有可能是一次轮回,想适应和发展,提高产业创新管理水平才是真正的出路。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