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宪容
近日,成功预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有“新末日博士”之称的纽约大学教授罗比尼指出,目前的全球经济可以用“新病态”来定义。也就是说,从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尽管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拯救政策,但是越是拯救,经济越是衰退,已经进入严重病态。
日本媒体日经新闻,也以“新病态”来形容当前全球股市动荡不安的景况。
根据彭博通讯社的资料,受多个主要经济体的数据疲软、地缘政治紧张以及A股暴跌等因素影响,2016年之初全球股市遭遇了大幅抛售,3个交易市值蒸发了2.5万亿美元,创2000年以来最差。1月7日,A股由于熔断机制再次大跌,全球股市跟随下跌,投资者的损失进一步扩大。
可以说,目前全球股市的下跌与经济的病态密切相关。市场分析人士亦认为,这与各国经济的基本面有关。上周发布的主要经济体数据普遍低于预期,显示全球经济依旧疲软。
比如,2015年1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8.2,连续10个月处于经济萎缩区间;印度12月制造业指数PMI下滑至49.1,为两年来首次跌到收缩区间;美国12月制造业PMI下滑到了48.2,也是2009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
由于经济前景比预期差,任何市场诱因都可能引发股市下跌,再加上中东地缘政治问题、朝鲜半岛局势再度紧张、美元加息等,这些因素更容易引发股市大跌。
最近,索罗斯也指出,当前全球市场环境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很相似,一场新的全球金融危机在所难免。
国内外投资者可能会问,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采取救经济的政策越来越多,越来越宽松,为何经济越来越难以复苏?全球经济的新病态根源又在哪里?
2008年以前,除了日本经济之外,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全球各国经济都处于快速发展与繁荣时期。这种繁荣主要得益于上世纪80年代起,全球冷战的结束及中国的改革开放,有近30亿劳动力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这不仅推动不少新兴国家及转轨经济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也让资源型国家及发达国家在这种过程中大受其益。
但是,这种经济繁荣也带动了不少国家货币快速升值和企业及家庭的债务杠杆率快速上升,尤其是美国,从而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埋下巨大隐患。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开始金融市场的去杠杆化,企业及家庭的债务全面减轻,但发达国家的企业和家庭的去杠杆化,却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方式转化为国家的债务杠杆化。这不仅使发达国家的债务负担全面上升,也导致其股市出现了一轮前所未有的繁荣期,资产价格泡沫全面上升。
对新兴市场来说,比如中国,也借助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出现了企业及家庭加杠杆的过程,造成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全面飙升;俄罗斯、巴西及南非等资源国家的情况也大致相同,借助于大宗商品价格飙升,让本币快速升值、资产价格上涨等让国家经济快速成长。
但是一旦欧美发达国家的债务高杠杆化到达临界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债务高杠杆化可能走到尽头,相应的经济问题也会暴露出来。这种严重过度信用扩张的结果,就是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四起,使得全球经济不仅处于严重的病态之中,也处于泡沫破灭风险之中。
面对这些风险,精明的投资者早就心知肚明,都知道过度信用扩张的泡沫最后会破灭,但是他们也知道,这些泡沫破灭并非同时发生。他们所要做的是,既想在泡沫破灭之前获得大利,又想在泡沫破灭之前能够逃之夭夭。
上述想法或许具有可操作性,但人算不如天算,谁又知道自己一定不会成为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呢?在欧美发达金融市场程式化交易十分盛行的情况下,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股市大幅震荡。基于此,在当前全球经济所处的“新病态”下,投资者必须高度关注各种“黑天鹅”事件,要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设下安全底线。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