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大股东曲线减持暂缓 大宗交易“后门”关闭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经济观察报

  彭友

  元旦刚过,在人民币贬值等因素下,大股东减持禁令的解除,正成为悬在A股市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虽然证监会1月7日就祭出减持新规纾解压力,但是大宗交易这一“后门”,很快被大股东充分利用加速减持。

  随着1月13日沪深交易所关于限制大宗交易的新规

出台,大股东借道大宗交易大举减持的可能性急剧减小,市场有望赢得喘息的机会。不过,大股东天然存在减持需求,如此限制所形成的“堰塞湖”,来日依然有待疏通。

  借道大宗交易

  1月7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下称《若干规定》)。这是因为2015年7月8日的救市措施之一“A股大股东及高管6个月内不得减持股份”,于今年1月7日到期。

  1月9日起施行的《若干规定》要求,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1月9日,沪深交易注解称,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股份的,单个受让方的受让比例不得低于5%,转让价格范围下限比照大宗交易的规定执行。

  可以看出,对于市场担忧的减持潮问题,证监会将关注点放在集中竞价交易和协议转让这两种减持方式上。

  不过,对于大宗交易这个重要股东主要减持途径,减持新规却“只字未提”。这也导致大股东借道大宗交易进行减持的方式似乎成为了新的方式。

  上海一位机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分析:“实际上,监管层早就注意到了大宗交易,但也不希望将减持的大门完全堵死,还是要释放正常的减持需求,所以并没有在这方面做硬性规定。但从现实操作来看,这个后门正在被大股东充分利用加速减持,这将给本不稳定的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从市场现实操作来看,的确有越来越多的大股东开始了大宗交易。慈星股份1月12日晚间公告,控股股东宁波裕人投资有限公司、股东裕人企业有限公司及实际控制人孙平范计划通过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于2016年1月13日-2016年12月31日,合计减持不超过1.05亿股,即公司总股本的13.08%。

  同日,科隆精化1月12日晚间公告,股东孟庆有因个人投资新项目和理财需要,计划未来12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不超过700万股,即公司总股本的10.29%。此外,股东苏州松禾成长创业投资中心和深圳市深港优势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因合伙企业到期清盘,计划未来9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分别减持不超过270万股,即公司总股本的3.97%;不超过130万股,即公司总股本的1.91%。苏州松禾成长和深港优势为一致行动人。此外,永贵电器劲拓股份明家科技安妮股份兆日科技等公司也纷纷发布公告称,拟将在半年内通过大宗交易计划减持。

  实际上,通过大宗交易转让的股份,最终也将流入二级市场。接盘方可以在次日就转手卖出,有的甚至大股东自导自演,找过桥资金接盘,然后套现。

  上海一位颇为知名的市场人士透露:“我们最开始就是接大宗交易起家的,在二级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大股东更倾向于大宗交易,折价率比较高,次日倒手卖掉都会有不菲的收益。综合判断,今年应该是一级市场的大年,二级市场的小年。”

  兴业证券通过历史分析也发现,大宗交易和协议转让的方式受到股市环境的影响,多头市场环境和空头市场环境下的大宗交易折价率差别较大,2010年至今在3%-8%之间波动。但这半年经历了动辄“股灾”、“熔断”之后,大宗交易接盘者的风险补偿可能会提升。

  交易所重点监控

  从最近几天看,多家上市公司纷纷披露了大宗交易计划,抛压并不在小。

  兴业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在最新研报中不无担忧地指出,需要提防的是投资者的预期或者他们对于“化整为零地减持”的担忧。根据机构投资者的反馈,他们担心《减持规定》“关了大门,而减持则从侧门溜走”,(1)“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转让之后,大宗交易接盘者直接在二级市场的卖出,或者,多次转手“化整为零”减持,仍将产生压力。(2)对于协议转让,《减持规定》的“防规避”条款的效果有待商榷。

  正是由于注意到了这点,13日晚间,沪深交易所发布信息回应了市场的焦点。上交所表示,已针对大股东减持行为加大监管力度,一是对大股东通过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及协议转让方式进行减持的行为予以密切关注,及时督促相关方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二是依据相关交易规则,对大宗交易买入方的后续卖出行为,已采取重点监控措施,重点核查是否存在冲击市场、影响正常交易秩序的情形。一旦发现,将及时采取相应监管措施。深交所也表示,将继续对大股东通过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及协议转让方式进行减持的行为予以密切关注,及时督促相关方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实际上,这一规定出台得正是时候。根据数据,2015年7、8月股灾时,大股东和董监高增持的股份可以在六个月后,也就是2016年1、2月在二级市场卖出。考虑到当时救市事急从权,相当多的股东增持资金来源于加杠杆融资,因此,这批增持股东是现阶段最迫切减持股份的股东。兴业策略统计,2015年7至9月增持股份分别为655亿、570亿元和409亿元,卖出增持股份的时间恰为2016年的1至3月。综合分析,2016年1-3月每月的大股东和董监高的减持压力约为1000亿-1500亿,与历史相比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相对于目前50万亿的总市值比例较小。

  为何目前没有大举减持?自从元旦以来,大盘急剧下跌,不少个股的跌幅达到50%,投资价值凸显。上海一位分析人士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大宗交易情况受集中竞价交易情况的直接影响,在市场整体走低时,大股东减持意愿并不强烈,通过大宗交易进行减持的可能性就更小。近期市场中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累加,如汇率已趋于阶段性稳定,实体经济结构性调整带来的正面效应将逐步释放,且股指已处于相对低位,投资者没有抛售离场的必要。

  本报获得上交所的相关数据显示,1月11日至13日,沪市仅有2名持股5%以上的股东通过大宗交易系统进行了减持,减持股份的数量和金额均不大。通过大宗交易买入的3名投资者中,仅有1名少量卖出,对二级市场股价没有产生影响。

business.sohu.com true 财经综合报道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0117/n434786331.shtml report 3995 彭友元旦刚过,在人民币贬值等因素下,大股东减持禁令的解除,正成为悬在A股市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虽然证监会1月7日就祭出减持新规纾解压力,但是大宗交易这一“后
(责任编辑:郭儒逸 UF029)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