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卢杉 上海、乌镇报道
1月16日至17日,上海移动互联网应用促进中心医疗健康专委会在乌镇主办“2016年移动医疗专委会学术年会暨第五期移动医疗研讨沙龙”,专委会主任于广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简单疾病或者慢性病应该到基层去,三级医院聚
焦一些疑难、危重、急诊的疾病。通过互联网医疗这种形式分流,对分级医疗是一种促进。”
2015年9月14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其中说明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如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
上海在2015年初发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其中的重头戏。推行居民与“1+1+1”医疗机构组合(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1家区级医院、1家市级医院)签约政策。
上海市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许速在会上表示,上海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总体策略为对服务供方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同时从服务模式与服务体系入手,再渐进式推动形成分级诊疗制度。
如何参与“政府提出的分级诊疗,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是宏观体系的重构和资源的重新配置,推动起来难度很大。所以,分级诊疗的建立也需要第三社会力量一起去推动,以打开这个利益格局。”微医集团创始人廖杰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是其花最大力气、投入最多的一部分业务。
微医集团由廖杰远及其团队于2010年创建,前身为挂号网。2015年9月,挂号网宣布获融资3.94亿美元,并称其计划投资3亿美元建设全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
2015年12月7日,微医集团创建乌镇互联网医院,提供在线医疗服务和远程会诊服务平台。廖杰远表示,“互联网医院是九死一生出来的,实际上它就是一个分级诊疗平台,上下均衡医疗资源,向上连接大医院、大医生,向下连接基层医院、基层医生,中间连接医、险、药。”
作为手握核心资源的传统医疗机构,也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始进行自身改革的探索。
2015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推出“徐汇云医院”智慧医疗平台。以医院为纽带,在院外签约100多个服务站点,包括徐汇区民政局41家养老院以及第一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汇丰大药房70家零售药店,24家社区卫生以及部分学校和居委会等。病人可以通过APP客户端、视频等线上方式与医生沟通、咨询问诊,并进行线下药品配送。
徐汇区中心医院院长朱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徐汇中心医院作为二级医院,下有社区服务中心,上有三级医院,竞争很激烈。与其等待不如早做。”
朱福认为,互联网医疗公司进入这一领域是趋势,“过去医疗机构不大愿意让外部公司介入自身业务平台,有数据和患者信息等问题。但老百姓的需求倒逼医院来做出改变,医院没有足够资金、技术团队和实力去开发平台。平台搭建,诊后随访、健康管理等一些外围的非医疗核心业务可以引入第三方来做,我们就专注于医院的核心业务。”
问题重重
对于传统的医疗机构和新兴的互联网医疗公司来说,进入分级诊疗这一阶段是共同的需求,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依然问题重重。
对于互联网医疗公司来说,一是可以在健康教育和咨询方面,二是常见病、多发病的复诊方面进行分流。而对于三级医院来讲,定位于解决疑难杂症,不再花更多精力去处置常见病、多发病,可以提高它的服务效率。
问题在于这些过程中的医疗安全和相应的法律问题。于广军表示,“这反过来要推动政府部门建立标准,加强监管。政府部门现在可能也在积极研究,但相对来说滞后于实践的发展。”
对这一点,微医方面表示,“患者的线下检查检验、电子病历等联网医院内数据信息不在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平台上存储,只有患者授权后,接诊医生才能远程浏览。互联网医院作为传输通道,通过技术手段保障整个过程患者的就诊相关隐私信息不会被泄露。”
廖杰远说:“今天政府已经很开放。在我们来说,需要为所有员工、投资人负全责。”他说,“由于有这些患者数据,安全是一票否决制,在这方面不惜血本。现在公安网监与我们一起管理系统。”
对于这方面的行业规范和法律细则,于广军认为:“一定会出来的。一方面大家在呼吁,互联网医疗发展这么快,法律法规都要跟上。可能一旦出现某个事件引起诉讼,就会把这个问题推得更加明确化。”
另一方面,政府希望患者分流到社区医生服务中心,但现在市场上的做法大多还是分流给了三级、二级医院的医生,让其利用所谓的碎片化的时间在做。
医疗有其市场化属性,但主要靠政府来主导,对分级医疗的体系进行规划、搭建系统、引导服务下沉。“在这个过程当中,互联网公司应该顺应这个趋势。”在于广军看来,互联网医疗公司应该考虑“如何让家庭医生利用互联网来进行来优化它的服务,来吸引更多的常见病、多发病到社区去。”
这牵涉到分级诊疗的另一大问题,即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不信任。“这个要靠长期的人员培养以及相应的薪酬和激励机制的建立。而在目前,至少第一步去解决常处方、复诊药物在社区配药的问题,长远的再去提升社区的医生的水平,从招生、医生规培方面增加全科医生的比例等等。远近结合,不是一天能够解决的。”(编辑 陆宇)
作者:卢杉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