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1日电(记者姜琳)接连“缩水”后,我国外汇储备还能维持多久?居民买美元到底划不划算,2016年会不会出台限制购汇的举措?针对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春英21日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近一段时期,企业居民购汇有所增加,请问该如何看待?
答:个人购汇主要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出境旅游、购物、留学等,二是个人配置外币资产进行理财。从本外币实际利差看,目前国内人民币理财的基本收益率仍可达4%,远高于境内美元存款利率和普通外币理财收益率,外币资产并不是个人理想的理财渠道。
关于个人用汇政策,目前无论是5万美元以内的额度内购汇,还是5万美元以上的经常项下按交易凭证购汇,相关政策都没有任何变化,个人不妨理性购汇与持汇。
问:外汇储备持续下降,市场上产生了外汇储备流动性可能耗尽的担忧。请外汇局对此持何观点?
答:总体来看,无论是以外汇储备的绝对金额,还是以其他各种充足性指标(例如外汇储备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进口、外债等比重)进行衡量,我国外汇储备都是充裕的,是国家抵御外部冲击的一个强有力的基础。
外汇储备规模的增减是宏观经济运行的结果。近期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动,主要体现了境内主体本外币资产负债的适应性调整,其中蕴藏着一些积极信号。
从资产角度看,企业是藏汇于民的重要主体,并且以对外直接投资为主。国际投资头寸表数据显示,2015年9月末,我国市场主体的对外直接投资资产较3月末上升了525亿美元。这说明钱不是“跑”了,而是用在“走出去”上。
从负债角度看,我国对外偿债风险有序可控。2015年9月末,我国1.53万亿美元的外债余额中,短期外债占比远低于国际安全线。目前企业积极偿还外债,一个健康的财务状况更有利于轻装上阵调结构,这也在外汇储备可承受范围之内。
问:当前我国仍面临较大的资本流出压力,其中风险是否可控?
答:当前跨境资金流动主要对应着我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外汇持有主体由央行更多转向市场主体。尽管外汇储备有所下降,但企业和个人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境外存贷款等资产均上升。另一方面,以长期投资为目的的资金还在持续流入我国。2015年9月末与3月末相比,境外对我国直接投资增加了1005亿美元。
目前,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基本平稳,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总体可控。我国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外汇储备规模仍稳居世界第一位,正常的国际收支支付完全有保障。从偿债能力看,多年来我国外债警戒指标一直处于国际安全标准之内。跨境资金流出对国内流动性、经济金融运行等方面的影响也依然可控。
问:2016年,外汇局对于跨境资本流动是否还会出台新的管理措施?是否会限制购汇和资本流出?
答:面对当前的跨境资金流动形势,外汇管理一是守住风险底线的工作思路没有变。加强国际收支统计监测和预警,完善事中事后和宏观审慎管理,强化检查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风险,是外汇管理工作始终坚持的方向。
二是支持和便利市场主体正常合理用汇的原则没有变。为防止跨境资金大幅波动,近一段时期,外汇局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加强监测、规范业务、打击投机和违法违规等,截至目前没有出台任何限制购汇和付汇的新规定。
三是加强外汇收支真实性合规性监管的要求也没有变。今后,外汇局将继续通过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来监督这一要求的落实情况。同时将继续开展外汇业务相关检查,严厉打击无真实交易背景的虚假外汇交易、地下钱庄等违法违规活动。
作者:姜琳来源新华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