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向江林
2月16日,央行公布的1月社融规模增量和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受前期稳增长政策逐渐落地的信贷需求刺激以及银行普遍倾向于年初大量投放的季节性因素影响,年初贷款大幅上升,M1与M2“倒剪刀差”形态进一步扩大。交行金融研究中心指出,人民币贷款大幅增加且主要集中于企业中长期贷款,以及企业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同比大幅增长,都表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有所增强。而居民中长期贷款的显著提升,与楼市销售有所回暖,以及房地产政策有所放松相关。
受贷款投放增加以及信贷需求刺激,1月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高达14%,达到近19个月来的最高值。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M2增速与GDP和CPI之和的差已经超过6%。尽管有债务置换等新变化,但是M2增速过高也与准备金率下降、银行信贷扩张过快等因素有关。在此情况下,降准是否会被押后又一次被推上了讨论桌。
“目前仍需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情况以及转型升级的需要来制定有弹性且精准的货币政策。”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降准降息的条件受到了1月份数据的对冲,衡量流动性的数据与之前相比已失去可比性。因此,今年上半年降准降息可能会推迟,并不是太紧迫。
M2增速创19个月新高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1月M2同比增长14%,创近19个月以来新高,且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7个和3.2个百分点,而预期值为13.5%,前值为13.3%;1月M1(狭义货币)同比增速再次向上突破至18.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3.4个和8.1个百分点,而预期值仅为14.7%,前值为15.2%。
对此,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在外汇占款持续显著下降、财政存款增加的情况下,M2增速提高主要是因为信贷大幅增长,进而存款和货币创造较多。而M1形成显著地向上突破主要是因为当月M0(流通中现金)大幅增加,当月净投放现金为9310亿元。同时,去年上半年M1的低增速进一步推高了今年1月M1的增幅。
董登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说,虽然表面上流动性增量进一步增加,但并不代表其能够带来实质性的推动通胀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大量流动性沉淀在产能过剩领域,例如房地产的巨大库存中,当沉淀固化后,形成的是一种“无效的”或“钝化的”流动性。除此之外,这一数据对物价的冲击相对比较乏力,不会带来物价的明显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昨日(2月16日)在“2016年经济形势座谈会——聚焦:新常态、新改革、新发展”上表示,预计2016年我国投资仍会保持10%左右的稳定增长,房地产难以有明显反转。同时,消费保持平稳增长,进出口维持负增长,物价CPI维持小幅正增长,PPI可能有4%左右的负增长,GDP平均指数维持负增长,通货紧缩在2016年会持续一段时期。
专家:降准不太紧迫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当前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工具搭配更趋灵活以及调控频率的提高,市场上流动性风险的控制日趋合理与及时。Wind数据显示,1月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向市场净投放了1.07万亿元流动性;结构性工具MLF在1月的使用规模也几乎等同于1次降准的效果,达6125亿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央行1月的流动性操作认为,在期限搭配上,7天期和28天期的工具交叉使用,SLF、MLF和PSL相互配合,既应对即期的流动性风险,又舒缓中期的流动性压力;在操作频率上,公开市场操作的时间窗口更宽;在工具使用规模上,通过公开市场回购业务向市场投放的流动性规模有按需增加的趋势。
在目前市场流动性完备的情况下,对于目前M2增速过高是否会压缩进一步实施货币宽松的空间、延后降准,董登新表示,由于央行在节前已采用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释放中短期流动性,同时中长期贷款的增长速度较快,整体来看是以新增银行贷款为主的流动性供给,因此市场上流动性已足够宽松,足以维持目前产能过剩或房地产积压的恶劣情况。
“所以我认为今年上半年降准降息可能会推迟,并不是太紧迫。”董登新进一步解释称,“可以说是当前降准降息的条件受到了1月份数据的对冲。目前仍需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情况以及转型升级的需要来制定有弹性又精准的货币政策。因为现在经济下行与产能过剩情况已经达到一种极致,当前衡量流动性的数据与之前相比已失去可比性,不能单纯地将1月份的数据直接与过去比较。”
不过,德国商业银行则认为,受大量政府债券即将发行的影响,中国流动性会进一步收紧,需要进一步降准。
(实习生姜诗蔷对本文亦有贡献)
名词解释
M0、M1、M2、M3都是用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同时反映现实和潜在购买力。
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