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狐财经思想库 > 思想库观点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中国经济故事背后的逻辑:钱和自信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张涛

  摘要:如今中国经济运行已经进入“新常态”阶段,加之全球格局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近年来海外总还有“中国经济崩溃论”的声音、中国内部对于贪腐的深恶痛绝、以及社会成员间纽带的淡化,则表明中国道路的“三个自信”再一次进入到重要战略调整期。

  (搜狐财经思想库:让思维有乐趣,让思想有力量!汇集顶尖财经智慧,分享深刻透彻的调查研究,旨在普及常识,为网友提供思想洞见和专业分析。)

  文/张涛 专栏作家

  屈指算来,从2008年全球危机爆发算起,全球经济已经连续8个年头处于危机后的修复之中,言外之意我们走过的本世纪的前15年中,一半的时间是在修复、是在等待。此点就是我们在做经济分析时全球大背景,而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连续完成了几个跳跃: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增速开始两位数的水平回落;2012年适龄劳动力人口出现净减少,经济增速降至8%以下;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则降至7%以下…一连串变化之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一个与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的阶段:经济增速变“慢”了、经济成本变“贵”了、经济负担变“重”了,似乎有点“进退维谷”的意思。

  未来中国经济的前景究竟会如何?估计谁也说不清楚,但是过去这些年发生在我们这里的故事,如何解释却是经济工作者当仁不让的份内之事,因为“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但即便是进行“经济解释”,笔者对于这些年中国经济运行的诸多现象的疑惑也是越来越多。2012年3月18日,我曾由此感概地写下一则感记:“今晨起,斟茶一壶,杂事临,遂忘之。至午,忽记起,但茶已久泡,香皆无,唯留汤色,饮之苦涩,倾之可惜,留之无味。顿觉,人如此,国亦如此,若无新水之源,若无变动之法,若无续注之行,则形似质非,人则徒有其表,国则唯留形式。如若再以汤色假之本味,实属无奈、无力、无责、无义之举。吾遂倾之,换一杯清水代之,竟也余香涟涟。”

  但更让笔者困惑的是,当下越来越多的经济分析和逻辑推演不仅没有把问题解释清楚,反而把问题的真相搅的更加扑朔迷离。由此笔者不禁联想到1932年,海明威在其《午后之死》中曾写过的一句话:“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该句话后来成了文学写作中知名的“冰山原则”,即用简约的手法引导读者进入更丰富的想象空间,也正是海明威独特的减法,才造就了海明威粉丝的普遍加法。而当前,这种独特的减法思维,却似乎越来越多地出现于对中国经济运行的观察和分析之中,越来越多的人只关注经济运行水面上的八分之一表象,而忽略水面下的八分之七,进而造成对于诸多经济运行中问题的理解偏差。

  而中国经济的解释恰恰是隐藏在水面下的八分之七,但由于这个水面下既有鱼类、水草、微生物,还有泥沙、旋涡,甚至还有不明的水怪,如果一头扎进入,不但不能“混水摸鱼”,反而可能摸不着东西,迷失了。

  怎么办?需要有根绳子始终拉着我们去按图索骥,笔者找到的绳子就是一个“钱”字,也就有了此前“简容论经”专栏的系列故事:价事、钱事、债事、税事、汇事、房事、城事和策事。因为身处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几乎所有行为都与钱有关,吃穿住行要花钱,收入不够要借钱,钱没花完要存钱,享受公共服务要缴钱、与老外打交道要兑钱。但是如果钱用的不好,我们就可能面临通货膨胀、资产泡沫、债务违约、甚至是失业等等,而这些都将直接导致我们福利水平的下降。因此,除了自理好之外,还需要政府把钱管好,这个管包括印钱、收钱和借钱,当然政府自己也用钱;而且这个管要既包括数量,还包括价格,这个价格则既包括对内的(利率),也包括对外的(汇率)。

  然而在这些故事背后,中国经济故事背后的逻辑究竟是什么呢?

  谈此问题,需从历史谈起,因为历史和逻辑永远是统一的。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中国道路究竟是什么样的,就一直在讨论、在研究,也在不停地争论,我的理解其背后实际是在讨论如何长久的保持“三个自信”的问题,即政治自信、社会自信和经济自信。

  1949年建国后,中国具备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和社会自信,只是在经济自信方面存在很大不足,当时叫百业待兴,所以就有了经济赶超目标的确立,相应产生了“总路线、大跃进及人民公社”的“三面红旗”路线图,其实质则是通过快速地推动生产方式由简单小生产方式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转变,当然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不少波折,例如,“文革”浩劫就是由于政治的过度自信,反而对社会自信和经济自信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1978年之后,我们第一次对三个自信进行了重大修复(或者说是调整),即在有关“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推动下,最终形成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由此第二代领导人完成了对第一代领导人确立的政治自信继承和修复,而同期确立的改革开放则是对经济自信的调整和发展,并且十分明确地提出共同富裕的发展终极目标,以强化社会认同,争取多数人对于改革的支持,完成对社会自信的巩固,相应就出现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思路,而对市场机制的重视,则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硬道理”。

  随后的三代、四代领导人期间,相继提出了“三个代表”、“两个百年目标”、“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但基本都是在延续“发展是硬道理”的经济自信之路,相应在政治和社会自信方面进行了局部调整。

  如今中国经济运行已经进入“新常态”阶段,加之全球格局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近年来海外总还有“中国经济崩溃论”的声音、中国内部对于贪腐的深恶痛绝、以及社会成员间纽带的淡化,则表明中国道路的“三个自信”再一次进入到重要战略调整期。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四代和五代领导人完成了交接班,随后于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则已经明确这次调整的“顶层设计”蓝图。

  而去年在中国出现了一次史无前例的股灾,虽然在政府密集的救市措施下,股市稳住了,看似这一次中国股市又将“有惊无险”,但笔者断言此次股市的巨幅波动一定会对后期金融市场、宏观经济运行、乃至民众的心理留下长足的影响,有人已经开始担忧“市场化中最重要的契约精神,已经被此役攻得荡然无存”,要知道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而此次股票市场波动和救市应对,让我们在对市场加深认识的同时,也留给我们更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再一次表明我们已经走到了对“三个自信”进行修复和调整的关键时期,共同富裕的发展终极目标已经被进一步升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未来的路怎么走?“顶层设计”蓝图怎么落地?

  我想这些问题是在我们回头解释中国经济这些年之后,必须思考的问题。

  作者近期出版《中国经济这些年:关乎你财富的八件事》(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

 

   (来源于搜狐博客“简容论经”)

  更多内容见搜狐财经思想库,请扫下方二维码进入:

 


business.sohu.com true 财经综合报道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0223/n438224628.shtml report 4010 摘要:如今中国经济运行已经进入“新常态”阶段,加之全球格局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近年来海外总还有“中国经济崩溃论”的声音、中国内部对
(责任编辑:单秀巧 UF011)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