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历时40天的2016年春运落下帷幕。盘点今年春运,喜人的变化悄然出现:运力增加,旅客走得更顺;服务提升,旅客走得更满意;道路畅通,旅客心气顺了。
高铁出行成主流
今年春运骂铁路的声音少了,“一票难求”不再像往日那样困扰百姓,这主要归功于高铁。
高铁带来了中国人出行革命式的转变,也为缓解“春运难”起到根本性作用。截至去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高铁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已基本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
今年春运,长三角成为全国开行动车组列车最多、动车组列车占比最高、动车组列车开行密度最大的地区。2012年春运开始,上海铁路局高铁列车的开行比例从55.7%、60.7%、63.1%、64.6%,一路攀升到2016年的67%,是我国高铁春运的发展缩影。
2016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超过29.1亿人次,其中铁路客运量3.25亿人次,动车组旅客发送量1.47亿人次,同比增加3230万人次,增长28.2%。
铁路部门服务理念的不断创新也是今年春运的亮点。春运期间,互联网售票量占总售票量的64.6%,占比超过一半。铁路部门充分利用12306网站、手机APP、车票预售期提前等措施,方便人们出行。
今年春运期间,交通运输系统着重强化了各种运输方式的协同配合。不仅加大运力供给,让旅客乘坐不同运输工具,衔接时更省心、省力、省时。同时也加强城市内外的运力衔接,城乡间的运力衔接不断加强。针对春运期间农村地区探亲访友、集市庙会较为集中等情况,积极发展城乡公交、镇村公交,增开农村客运班车。
信息技术显身手
今年春运,交通运输部首次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对旅客出行规律进行了研判,并加大运力供给,全力保障旅客出行。
根据大数据研判预测,交通运输部确立了春运40天客流总量排名前10位的省份和城市。有了大数据的研判,交通运输部门统筹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协同配合,加大运力供给,保障了旅客春运出行。其中,铁路每天安排图定旅客列车超过3480对,同比增加440余对;公路投入大中型营运客车76万辆,平均日发班次250万个、近2200万客位;水路投入船舶1.4万余艘、67余万个客位;民航安排航班52万余班次,同比增长7%。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等信息技术的成熟应用,春运逐次步入“互联网+”时代。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列车开行、正晚点、余票等出行服务信息。上海铁路局进一步扩大无线WiFi服务范围,在合福、宁安铁路沿线车站推出免费WiFi服务,相关车站由此前的32个扩大至36个,旅客登录后既可查看车站候车、票务、便民等服务信息。济南西站“高铁齐鲁行”APP升级到2.0版后,能够预约重点旅客绿色通道,进行网上预约订餐,送餐范围从站内扩展到了站台。
作为春运主力的公路运输也成为各大科技公司“显露身手”的赛场。百度地图、高德导航等数字地图,借助大数据“升级技能”,或预测路面状况,或“直播”春运,为驾车回家的人们提供重要参考。
出境旅游创新高
以前,春节最大的意义就是回家过年。如今,旅游度假越来越成为新的过年时尚。今年交通运输部首次利用大数据分析旅客出行规律发现,约80%的出行为探亲访友,10%左右的出行为旅游度假,度假人群中有17.7%选择了出境游。
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旅行网发布的报告预计,2016年春节出境游人数预计将达到570万至600万,如果以人均旅游相关费用1.5万元计算,中国游客春节出境花费或将达到900亿元。
春节外出旅游已经逐渐成为很多中国人重要的过年选择。中国海外消费市场蕴含巨大潜力,不仅体现在传统的购物消费、餐饮、住宿消费上,还包括文化体验、移动支付消费等。2016年春节出境旅游形成小高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消息称,最热门的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为日本、泰国、台湾、韩国、澳大利亚、越南、新加坡等。民航部门数据显示,虽然年初人民币贬值、股市浮动对出境游市场造成干扰,但春节假期中国民航出入境航线方面依旧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较去年春节黄金周增幅超过15%。(经济日报记者 冯其予 齐 慧)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