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全国两会经济报道 > 2016年两会最新报道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全国政协委员刘志彪:清理僵尸企业难在劳动方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华夏时报

  清理僵尸企业难在劳动方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刘志彪

  本报记者 张智 陈岩鹏 两会报道

  "供给侧结构改革,清理僵尸企业、化解产能过剩的主要难点在劳动方而不在资产方。"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刘志彪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说。

  记者:目前,我国在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僵尸企业"比较集中。为什么大量的"僵尸企业"会"僵而不死"?

  刘志彪:主要与地方政府长期运用包括财政补贴、银行贷款等在内的扭曲化的支持手段有直接的关系,地方政府千方百计地为属地内的僵尸企业"续命",主要因为:企业因经营不善或其它原因,其负债率太高,若让其由市场调节自动破产死亡,则地方政府以前通过追加投资、税收优惠、低价土地、信贷扶持等方式给予的前期投入就会打水漂,成为无法回收的沉淀成本;这些企业往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拥有大量的低技能职工,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困难,同时因占据大量的信贷资源,其破产死亡会极大地影响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状况。

  记者:"僵尸企业"大量存在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刘志彪:危害极大,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土地等宝贵的发展资源,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却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二是使经济体系继续沉淀资源,是国民经济粗放发展、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三是有可能引起系统性、大面积金融危机;四是如果僵尸企业不死,行业内的优秀企业就得不到足够的市场份额和市场空间,特别是有的甚至继续扩大生产,不愿退出,就打乱了行业调结构、去产能、降亏损的国家行动。

  记者:在清除僵尸企业、化解产能过剩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刘志彪:通过产业内企业间关系的重组,以及资源在企业内的重组,使资源在产业内由低效率企业向高效率企业加速移动和有效配置,从而提高供给结构适合需求结构的水平和能力。

  记者:近年来国企的重组力度一直不小,效果却不是太明显,问题出在哪里?

  刘志彪:清理僵尸企业、化解产能过剩的主要难点在劳动方而不在资产方,其中的原因其实很容易理解: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本流动的障碍小,而劳动力退出壁垒大。资产调整往往只有技术上的壁垒,但对劳动力的调整,除了会遇到技术上、经济上的种种障碍外,往往还有社会学甚至心理学意义上的障碍。

  记者:目前有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

  刘志彪:我认为政府需要综合施策:一是要尽量避免直接破产,避免运用激进的手段制造人为的社会冲突,重视运用兼并重组手段实现优胜劣汰;二是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发挥其在资产价格公正评估、兼并收购、化解产能过剩、消灭僵尸企业中的积极作用和内在功能;三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大对僵尸企业职工的技能培训和培养;四是要改革和完善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评价考核制度,防止简单地用GDP、财政收入增长等考核指标评价官员政绩。

business.sohu.com true 财经综合报道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0305/n439456768.shtml report 1259 清理僵尸企业难在劳动方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刘志彪本报记者张智陈岩鹏两会报道"供给侧结构改革,清理僵尸企业、化解产能过剩的主要难点在劳动方而不在资产方。"全国政协委员
(责任编辑:刘阳禾 UF035)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