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经济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叶问3》背后的票房“资产证券化”

来源:一财网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壮大,也成了各路资本角逐之地。近年来的国产商业大片,几乎每一部都要在上映前就收到巨额保底金,即出售票房收益权。

  近日在中国大陆公映的《叶问3》,有关其票房质疑不绝于耳,使得背后的“操盘手”快鹿集团被推上风口浪尖。《叶问3》制片

方出售了票房收益权,《叶问3》的制片人施建祥则是快鹿集团董事局主席,参与认购的多家机构均与快鹿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而被质疑票房运作“左手倒右手”。

  快鹿集团背后的资本运作

  参与认购《叶问3》票房收益权的机构中有两家是上市公司,为十方控股、神开股份,另一家是第三方投资平台当天财富,这三家均与快鹿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此前十方控股公告称,公司拟斥资1.1亿元向合禾影视收购《叶问3》的中国票房净收入的55%;神开股份2月24日披露,出资4900万元认购上海规高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人份额,设立《叶问3》票房收益权投资基金,投资基金管理人为上海中海投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投金控”),根据清算方案,保底年化收益为8%,若票房实现20亿,年化收益率将达18%。

  当天财富也发了一款有关《叶问3》电影收益权转让计划的产品,产品资金投向为大银幕(北京)电影发行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大银幕发行”),主要用于受让影片《叶问3》的发行放映专有权收益权,期满后再由大银幕电影对该收益权进行回购和溢价分配。

  值得注意的是,十方控股的第一大股东、董事会主席为施建祥,其部分持有的股票通过十方控股股票配售获得,公司将该次配售融资用于电影收益权的收购;神开股份实控股东为上海业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快鹿集团全资子公司;大银幕发行的大股东则是快鹿和上海金融文化联合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融联合会”),金融联合会的最早发起人是快鹿集团及中海投金控。

  影片上映前,快鹿系将票房作为资产证券化,以票房收益的预期从旗下P2P、众筹平台等渠道从而筹集不少资金,其融资方为合禾影视、大银幕发行,通道方为基金公司,资金方来自P2P平台,如在苏宁众筹平台上就超过4000万,年化收益为8%。

  《叶问3》的制作团队虽来自香港,但制片人则是快鹿系董事局主席,背后的资本运作方也是快鹿集团。也就是说,快鹿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都认购了施建祥投资的电影,因而被质疑票房运作“左手倒右手”。

  在《叶问3》上映前一个月内,十方控股以配售融资用于电影收益权的收购,施建祥认购其中1.6亿股,持股比例达13.26%,成为第一大股东。在《叶问3》上映首日,十方控股大涨22.03%,近日受票房质疑影响,十方控股股价连跌三日,截至3月9日收盘,当日跌幅11.32%,报收1.88港元,3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达47.78%。神开股份当日跌幅4.53%,报收13.9元,3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达10.26%。

  那么在黑天鹅事件前,上市公司与票房直接产生关联,会否想用高票房刺激股价从而获利了结呢?

  有券商人士认为, 刺激股价也许不是直接目的,根本原因或是公司发展战略需要,公司本身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投资热门电影收益权,从而提升自己公司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是有长远眼光的,但是没想到遭到黑天鹅事件。像此前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增持,这些大股东也不都是想通过增持自己赚一笔,许多都是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

  票房“资产证券化”

  越来越多的资本觊觎正在崛起的电影产业,如春节档票房突破三十亿大关的《美人鱼》,还有票房大卖的《港囧》,都在为上映前就获得了不菲的保底资金,也使得其背后的资本运作手段付出水面。

  据悉,在《美人鱼》上映初期,三家出品公司共同为周星驰开出16-18亿的天价保底金额,主保底方为和和影业,其他公司通过认购其发行的基金产品的方式参与。禾和影业的背后则是基金公司,以私募基金的形式融资,颜秉伦掌舵的和和基金投资速度快,擅长资本运作。

  从结果来看,这是一笔“多赢”的买卖。周星驰获得不菲的保底资金,其权益提前得到了保障。《美人鱼》上映期间,最热的段子莫过于“欠星爷一张电影票”,使其票房突破三十亿大关,《美人鱼》的票房大卖也使保底方赚个盆满钵满。

  作为《美人鱼》发行商之一的光线传媒于2月14日晚间公告称,截至2月14日12时,《美人鱼》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不完全统计票房已超过16亿元,超过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50%。

  此前,21控股向股东之一、兼《港囧》导演及演员徐峥购入该片未来6年于中外影院票房、扣除发行成本后净收入的47.5%,收购作价为1.5亿元。徐峥本人又是21控股的股东和非执行董事,这样他在电影还未上映时便获得1.5亿收入,上映后更是身价一路飙升,但该交易被称为“左手倒右手”。

  如《叶问3》、《美人鱼》等,票房保底背后是融资壳公司、私募基金,这一系列操作的核心是电影票房的“资产证券化”。随着相关金融产品的不断出现,一部票房预期10亿的电影,可能会撬动数十亿甚至百亿的资金,若达不到票房预期,因资金问题出现违约,那么整条资金链上的各个环节都会出现问题。

  一位上海上市券商人士分析,在目前经济环境不景气,电影产业却急速增长,目前许多上市公司都涉足与主营业务不相关的产业,进行跨行业投资,发展第三产业是大趋势,许多传统产业的公司都试图做一些转型,电影行业已经存在泡沫,加上制作成本、和院线等分成,票房靠天吃饭,这些都使利润率并不高,所以投资影视赔钱的例子也不少。

business.sohu.com true 一财网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0310/n439933235.shtml report 3109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壮大,也成了各路资本角逐之地。近年来的国产商业大片,几乎每一部都要在上映前就收到巨额保底金,即出售票房收益权。近日在中国大陆公映的《叶问3》
(责任编辑:李腾飞)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