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 > 2016年315曝光平台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拼车回家,第一个上车最后一个到达”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拼车回家,第一个上车最后一个到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吴林静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于打车软件“爱恨交织”。从价格和便利性选择使用打车软件,却发现“高峰期依然打不到车”,这样的投诉占比最多,达24.02%;好不容易打到车去发现“司机不识路,乱绕路”,有此遭遇的消费者占到19.55%;更可气的是,有可能司机直接在电话那头就拒绝来接送你,遭遇“无故拒载”的消费者有11.17%。

  统计结果显示,除了上述三点,打车软件提供的服务全方位被投诉了个遍。值得注意的是,还有消费者担忧这个正在发展中的第三方平台将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目前,已出现卖家公然出售从打车软件上搜集到的用户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和信用卡信息。

  打车软件的兴起,让出门打车逐渐成为高频消费行为。一开始,有优惠券、折扣券等等补贴,打车的费用比出租车便宜一半甚至只需要1/3,而对出租车司机或者专车司机来说,不仅收到了打车费,还能获得不定数额的额外奖励。但经历了短暂的“喜大普奔”之后,这个福利慢慢变了味道。

  吐槽一:拼车绕路远

  小吴用打车软件的拼车模式叫来一辆私家车,上车前已经有一位同样拼车的乘客在后排座上了。刚说完目的地,就听见后排乘客一声叹息。“怎么了?”小吴问,后排乘客苦笑,“我在这辆车上已经坐了40分钟了,不知道还要坐多久才能到家”。原来,后排拼车乘客的40分钟路程,坐公交车也不过十分钟就能走完。他第一个坐上车,因为拼车模式,司机不得不绕路接送其他的拼车乘客,小吴已经是第三个上车的了,而司机还要先把小吴送到目的地,才能送后排乘客回家。

  拼车服务的价格普遍低于打车和专车,企鹅智酷2015年研究报告显示,53.1%的用户便是因为“低价”而选择了拼车服务。

  然而因为平台使用的大数据算法不够完善,使得不少拼车单出现不匹配的现象,反倒多绕路。甚至有司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打车软件有时候还把两个完全反方向的行程也拼在了一起。曾有用户反映该现象,某打车平台给出回应:“选择拼车就默认了对时间要求不高”。

  业内点评

  打车软件声称要弥补“打车难、打车贵”的行业痛点,其实依然存在,“打车绕路”的问题在这个平台上又有了新的槽点。

  吐槽二:女司机刚拿驾照一周

  关于打车软件有很多段子,有一则是这样说的:“打专车,很幸福是一位美女司机。但这幸福来得太糟心,光指挥她找到我所在地就花了半小时,上车后先花十分钟帮着收拾死机了的导航,然后人肉帮着导航,冒着冷汗辅导什么是辅道什么是主道,副驾驶上左脚哆嗦着随时准备插进去帮踩刹车。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我还手把手画图告诉她怎么回家。”

  对于上海市民岳先生,上述这一切可不是段子,他遇到的真实情况是,打车时遇到了刚拿到驾照还不满一周的女司机,开了一段路后,她直接腾出了驾驶位,让岳先生来开车。

  危险驾驶一直在打车平台上存在,前有司机边开车边抢单还得乘客帮盯路况,后有驾驶技术不过关的司机上路,安全隐患成为用户很大的顾虑。

  业内点评

  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提到,“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乘客的安全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都亟待解决”。

  吐槽三:动态加价

  从去年8月左右,一些打车平台出现了一项新的收费——动态加价费,这使得高峰时段使用打车软件的费用上涨了不少。

  打车平台曾解释,引入动态加价是为了让用户更快更方便地打到车,为了供需平衡,于是在高峰期刺激供给。时段、目的地的偏远程度以及出发地周边的车辆数目,是决定动态加价的3大关键因素。

  不过,有消费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果地处交通便利处,更倾向伸手拦下更熟悉路况的出租车。消费者的犹豫也影响着司机的出单量,有司机向记者反映,动态加价期间单量出现减少,而那时道路也相对拥堵,更倾向避开动态加价时间接单。这样一来,反倒造成高峰期“打车难”现象重现。

  业内点评

  在媒体人王飞看来,动态加价最大的问题在于计算方法没有披露,这带来了价格体系的混乱,在普通用户看来,价格变动的不确定性太大了。

business.sohu.com false 每日经济新闻 https://www.mrjjxw.com/shtml/mrjjxw/20160315/82132.shtml report 1917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吴林静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于打车软件“爱恨交织”。从价格和便利性选择使用打车软件,却发现“高峰期依然打不到车”,这样的投诉占比最多,达24
(责任编辑:杨明)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