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新疆若羌5月25日电 题:中原枣农深耕“楼兰果园”
中新社记者 董飞
初夏时节,中国西部“枣乡”若羌的枣园内一片忙碌的景象。枣农孙尽群与妻子不停地为果树剪芽,在树下锄草。“这是枣树开花孕育果实很关键的时节,要把多余的花芽剪去,不能耽搁。”
孙尽群并非当地人,他来自两千多公里外的河南省新郑市孟庄乡,地处内陆中原腹地的新郑亦是“红枣之乡”。“但在家乡枣园面积与产量都有限。”他告诉中新社记者,“2010年时,听说若羌的枣味甘甜且高产,能卖上好价钱,就来到了这里种枣。”
若羌县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内地通往中亚的要道,亦是古代“丝绸之路”重镇楼兰城的所在地。当地夏季少雨,光照时长,昼夜温差大,也正是因此特殊气候造就了的特产瓜果,而“楼兰红枣”最负盛名。
孙尽群在若羌县吾塔木乡租种了70亩枣园,“起初并不适用这里的生活环境,风沙大,但现在已经习惯了作息。”他和妻子两口人每年依靠红枣的纯收入达20万元(人民币,下同),“这早已远超在家乡种枣的收入,早年在老家每年才挣2万多元。”
“每年秋季10月份收获后,卖完枣子就回老家过个丰收年。春节后再来若羌,开始一年的劳作。”这六年来,两地奔波已成为孙尽群一家人的固定生活模式。
今年52岁的王长国是孙尽群的老乡,“早在2008年时,就远到若羌大量收购红枣再辗转内地销售。”他发现,“收枣、卖枣的利润微薄,不如在若羌种枣。2010年后,他带领一家人陆续在若羌租种了200多亩枣园。如今,每年纯收入近50多万元。
近年来,如孙尽群、王长国一样从中原地区远赴若羌深耕“楼兰果园”的枣农已达千人,他们大多来自河南新郑市、周口市。每年像“迁徙鸟”般勤劳地往返两地枣乡。
若羌的红枣亦早已让商家嗅到了商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好想你”枣业公司在若羌不仅租种了7000多亩枣园,还建了生产加工基地。这家企业同样来自河南,该公司的高管石聚领告诉记者:“我们还带来数百名老乡在这里种枣、管理果园,并把先进的种植技术传给当地枣农。”
事实上,若羌红枣产业的发展在2001年才起步。若羌县副县长阿里木·艾山向记者介绍说,由于当地自然环境恶劣,多风沙、少雨,之前传统农作物产量较低,而红枣树耐旱、果实产量高,且能绿化环境。当时在官方的推动下,当地陆续大面积种植了枣树。
而今,枣树在若羌已成为当地农民的“摇钱树”。在阿里木·艾山看来,外地枣农、枣商到若羌种枣“淘金”,不仅催动了当地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收入,亦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目前,若羌官方正着力打造中国最大的红枣交割市场。欲再现古代“丝绸之路”重镇贸易繁荣盛景。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