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正非说“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而且现在有了高铁、网络、高速公路,活力分布的时代已经形成了,但不会聚集在高成本的地方。”所以,答案已经十分明确:华为总部还会在深圳,越来越多的华为人将在深圳以外的地方工作。
(搜狐财经思想库:让思维有乐趣,让思想有力量!汇集顶尖财经智库,分享深刻透彻的调查研究,旨在普及常识,为网友提供思想洞见和专业分析。)
别让华为跑了
深圳是一个极具危机意识的城市,每隔几年就有反思“深圳怎么了”的文章引起深圳乃至全国的广泛反响,深圳也真的会进入一段“反思”时间。在经历过多次“反思”之后,现在没人怀疑深圳是引领中国创新的第一城。
最近的“反思”是一篇“别让华为跑了”的文章。文章援引深圳龙岗区的一份调研报告的表述:“1-2月,华为产值占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以上,并且产值增速将近40%,比全区水平高出将近25个百分点,若剔除华为,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则下降14.3%。”
对于深圳龙岗区来说,如此倚重的华为,现在有被别人抢去的风险。事实上,华为已是东莞第一纳税人。2015年东莞的企业纳税排行榜,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拿下主营业务收入和纳税两个第一。华为在东莞已经购置了大片土地,看上去从深圳搬到东莞是分分钟的事。
华为真的会离开深圳吗?华为官方的回应是:从未有计划将公司总部搬离深圳。华为公司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的声明是这么说的:
“华为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在中国乃至全球各地设立各类分支机构或研究所,以更好地支撑公司全球化业务开展,在此过程中对部分业务所在地进行调整,属于正常的企业经营行为。”
这两段话连起来可以解读出这样的意思:
1、华为现在没有考虑过搬离深圳,但不等于华为以后不会搬离深圳;
2、华为在哪儿,都是根据业务需要定的,而不是取决于于地方政府给什么优惠政策。
深圳请放心
华为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一家真正的跨国公司(我这么说可能有好多人不服气),其业务遍布全球。全世界最有名的跨国公司的总部大多依然老老实实待在他们起家的地方,比如麦当劳的总部在芝加哥西郊的橡溪镇上,微软的总部在西雅图东郊的雷德蒙德镇上,奔驰的总部在斯图加特。想必他们中的任何一家想搬到其他城市,虽然外国的城市未必有中国城市那么大手笔的优惠,但也一定是敲锣打鼓盛情相邀。但迄今为止,麦当劳没有搬到纽约或者迈阿密,微软没有搬到洛杉矶或者旧金山,奔驰没有搬到柏林或者慕尼黑。
即使在中国,阿里巴巴还是在杭州,海尔还是在青岛,伊利还是在呼和浩特,格力还是在珠海,像万达这样“背井离乡”把总部搬到北京的,是特殊国情下特殊行业的特殊企业文化所造就的特殊情况。公司总部承载着创始人创业的印记是公司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是公司成长壮大的文化之根,所以除非迫不得已,一般很少会因为眼前的厉害关系搬离。
所以深圳请放心,华为不会跑。
大城市和大公司的宿命
但深圳需要担心的另外一个事实是:当公司真正做大做强之后,跨国公司的业务遍布全球,在总部工作的员工占比和产生的产值将越来越小。而如果公司总部所在地的综合成本越来越高,它就自然会把越来越多的业务迁往别处。所以,华为总部不会迁出深圳,但他可以让总部越来越小,员工人数越来越少,功能越来越简单。龙岗区看重的GDP和税收可能越来越少。
我在成都参观马士基的全球数据中心的时候,问过他们一个问题:你们一家海运公司为什么要把数据中心放在一个远离港口的二线城市。他们给我的答案是:在成都我用同样的价格可以招收到比在北京上海更优秀的人才;我发同样的工资,他们在这里可以过上比北京上海更好的生活。其实,这就是一家跨国公司会把他们人力资源最集中的地方设置在哪里的基本依据。
华为现在在全球160多个国家一共拥有17万名员工,除了几万名海外员工,多数的员工的办公地点还是在深圳的总部及周边。华为的核心资源是这十几万的软件工程师,那么决定于华为到底在哪儿的核心因素因素就只有两条:第一是这个地方是否能够吸引华为想要的年轻人愿意来这个城市就业,第二个因素是他们能不能留得下来。
第一条对于深圳来说稳操胜券,这个文化多元、生活方便、充满创新动能的城市吸引着无数有为青年投奔过来。但第二条现在成了问题,深圳越来越高的房价,即使让华为员工这样的高收入群体也会望而兴叹。
所以任正非说“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而且现在有了高铁、网络、高速公路,活力分布的时代已经形成了,但不会聚集在高成本的地方。”“深圳现在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产业成长的可能空间就会越来越小。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设施。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载不起;生产成本太高了,工业就发展不起来。”
所以,答案已经十分明确:华为总部还会在深圳,越来越多的华为人将在深圳以外的地方工作。
美国没有户口制度,但人们没有都跑到纽约。大城市的高成本造就了中小城市的发展机会。没有深圳的高成本也就不会有东莞的新机会。这是大城市发展的宿命,也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宿命,所以,没什么可改变,也没什么可焦虑的。“反思”可以到此为止。
本文作者刘戈为央视财经评论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微信号:tinggeliug;
更多内容见搜狐财经思想库,请扫下方二维码进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