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首席信心指数持续下降 人民币年内将贬1.7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手机看新闻

  首席信心指数持续下降 人民币年内将贬1.79%

  何啸

  [民间投资不断降低、消费稳中趋降、贸易持续萎缩,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下半年基建将持续发力,但独木难支。财政政策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维持中性判断。]

  2016年7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

”为49.71。自2015年9月以来,除了2016年5月这一数据如昙花一现曾站上50线以外,其他月份的数据均在50线下方徘徊,本月数值较上月继续下探,反映了经济学家们对未来经济疲软的预期。

  基建投资仍维持较强走势,为偏弱的固定资产投资提供支撑;通胀有所缓解,消费稳定;贸易顺差有所收窄,外需疲软,出口数据进一步恶化。新增贷款及社会融资稳中有升,未来政策将维持一定程度的宽松,在稳增长、保就业、防风险的同时加速推动供给侧改革。

  英国于6月24日宣布脱离欧盟,之后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出现较大幅度波动。经济学家们继上月之后再度向下修正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上个月的6.72修正至6.75,这意味着人民币年内还将贬值1.79%(6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631),在今年年初,经济学家们曾预测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将为6.83。

  信心指数:继续下探

  信心指数

  平均值49.71

  最大值50.1

  最小值48.5

  2016年7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49.71,较上月继续下探。与上个月相同,参与调研的经济学家们的预测值大多在50线左右徘徊,但对未来经济持悲观态度的经济学家人数有所增加,显示出对未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仍将低位运行的预期。其中,华融证券伍戈和招商证券丁安华给出了最乐观的50.1,中国银行陈卫东给出最悲观的48.5。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表示,二季度以来,随着供给侧改革逐步落实,我国实体经济呈现较强韧劲。今年一季度,尽管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措施的供给侧改革全面启动,但在强有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保驾护航下,3月份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以加大信贷投放、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市场复苏等手段推动的短期周期性复苏。从4、5月份的宏观数据来看,与一季度相比,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正在加强,各项政策正在进一步落实,经济结构也逐步改善。

  GDP:二季度GDP增速持续放缓

  GDP(二季度)GDP(2016年底)

  平均值6.636.61

  最大值6.806.70

  最小值6.306.00

  调研结果显示,2016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速预测均值6.63%,较一季度公布值(6.70%)再度下探。二季度GDP增速最乐观的预期6.8%来自招商证券丁安华;最悲观的预期6.3%来自野村证券赵扬。

  同时,经济学家们纷纷调整了对今年GDP增速的预期,2016年度GDP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从一季度末时的6.69%下降至6.61%。经济学家们对2016年度GDP同比增速预测大多集中在6.5%~6.7%,只有野村证券赵扬预期2016年度经济增长目标(6.5%~7%)可能难以实现,他对这一数据的预测值为6.0%。

  民生证券邱晓华认为,消费基本保持平稳,出口波澜不惊,制造业产能过剩,未来GDP靠基建和房地产投资两条腿走路。基建方面,由于新开工项目放量、PPP项目逐步推进与落地,维持今年基建大年的判断;房地产方面,虽然5月销售、投资数据较前值有所回落,但由于新开工项目的持续性,叠加去年三四季度的低基数,后续月份房地产投资稳步下跌甚至可能触底反弹,预计全年能维持5%的增速。因此,后续月份中虽然稳增长力度边际减弱,但在基建和地产投资的支撑下,三四季度GDP增速预计与一二季度持平,在6.6%~6.7%。

  德勤中国许思涛表示,今年以来,官方对经济增长的目标没有放低,但就去产能等供给侧改革做出了较为具体的计划,不太可能出现类似之前“4万亿元”的决策,但预计要达到6.5%的增长目标仍有一定困难。

  一季度最佳预测经济学家二季度预测(GDP):

  丁爽:6.6%

  姜超:6.7%

  邱晓华:6.7%

  徐高:6.7%

  许思涛:6.6%

  一季度最佳预测经济学家2016年度预测(GDP):

  姜超:6.7%

  邱晓华:6.6%

  徐高:6.7%

  许思涛:6.7%

  物价:CPI涨幅下降,PPI降幅继续收窄

  CPI%PPI%

  平均值1.85-2.55

  最大值2.1-2.0

  最小值1.5-3.2

  调研结果显示,6月CPI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1.85%,较统计局公布的5月值(2.0%)有所回落。参与调研的25位经济学家中,德勤中国许思涛和野村证券赵扬的预测值最大,为2.1%,而最小值1.5%来自兴业证券王涵。

  6月PPI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2.55%,略高于5月公布值-2.80%,跌幅出现连续五个月收窄。其中预测最高值-2.0%来自中国银行陈卫东,而最低值-3.2%则来自于渣打银行丁爽。

  海通证券姜超认为,6月以来菜价跌幅超预期,而且猪价上行趋势也出现逆转,预计三季度CPI有望稳定在2%左右,通胀压力有望缓解,但6月下旬以来钢铁、棉花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反弹,意味着通胀预期依然未消。

  5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6月预测(CPI):

  黄剑辉:1.8%

  彭文生:1.8%

  鲁政委:1.8%

  徐高:1.8%

  伍戈:1.8%

  5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6月预测(PPI):

  姜超:-2.5%

  邱晓华:-2.5%

  沈建光:-2.6%

  徐洪才:-2.4%

  赵扬:-2.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月消费需求维持平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平均值9.92

  最大值10.5

  最小值9.3

  调研结果显示,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9.92%,较上月(10.0%)下降,保持平稳。其中,10.5%的最大值来自民生证券邱晓华,摩根大通朱海斌给出了最小值9.3%。

  申万宏源证券李慧勇认为,4月的社零数据下滑受汽车销售大幅回落拖累,而5月则由于家电销售大跌带动社零数据继续走低。而根据乘联会的数据,6月汽车销售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前两周零售同比增速分别为17%和14%,但较5月同期仍有回落;而家电销售数据较5月也未有明显起色。房价高企、经济承压仍将继续拖累消费,预计6月社零同比增速仍将继续回落至9.7%。

  5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6月预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黄剑辉:9.8%

  温彬:9.8%

  徐高:10%

  工业增加值:较5月稳中有降

  工业增加值增速%

  平均值5.9

  最大值6.3

  最小值5.4

  调研结果显示,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5.90%,较统计局公布的5月值(6.0%)放缓0.1个百分点,整体走势稳中有降。其中,摩根大通朱海滨给出了最小值5.4%,中信证券彭文生给出了最大值6.3%。

  王涵认为,工业增速或相对平稳。发电煤耗、粗钢产量等高频数据指向6月工业增速可能比较平稳。政府转向供给侧和转型给经济带来一些压力,但由于一年多的去库存,当前的库存处于较低水平,去库存的拖累或减少,这是有利于工业生产的因素,在5月份的工业产销率上也有所印证。

  5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6月预测(工业增加值):

  姜超:6.1%

  彭文生:6.3%

  沈建光:5.9%

  鲁政委:5.8%

  伍戈:6.0%

  祝宝良:6.0%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平均值9.48

  最大值10.0

  最小值9.0

  25位接受调研的经济学家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值为9.48%,较统计局公布的5月值(9.6%)继续回落,延续自今年4月以来的下降趋势。招商证券丁安华和华融证券伍戈给出了最高值10%,摩根大通朱海滨给出了最低值9%。

  中信证券彭文生认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或边际放缓,但快速下行概率不大,预计全年在3%左右。针对民间投资受抑制的问题,政府已经注意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房地产泡沫与信贷分配问题并不容易解决,因此即便基建投资继续高增长,但制造业投资反弹空间有限。

  5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6月预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祝宝良:9.3%

  房地产开发投资: 延续较强走势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

  平均值6.63

  最大值7.2

  最小值4.0

  25位接受调研的经济学家预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均值为6.63%,较统计局公布的5月值(7.0%)下降0.3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自今年3月以来维持较强走势,为偏弱的固定资产投资提供支撑。参与调研的经济学家中,华融证券伍戈给出了最高值7.2%,瑞穗证券沈建光给出了最低值4%。

  瑞银集团汪涛表示,房地产销售和新开工继续放缓。鉴于过去5个月前期积压需求可能已集中释放,高频数据显示6月30个大中城市的房地产销售同比增速较5月进一步回落。因此,6月全国房地产销售同比增速可能放缓至10%左右。鉴于市场情绪降温、开发商保持谨慎,新开工同比增速可能也有所下滑。总的来说,房地产建设量和投资同比增速都可能小幅回落。

  5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6月预测(房地产开发投资):

  周浩:7%

  外贸: 贸易顺差收窄,进口数据降幅明显

  贸易顺差:出口:进口:

  (亿美元)同比(%)同比(%)

  平均值460.17-4.32-5.35

  最大值5761.10.5

  最小值300.3-10-14.5

  经济学家6月贸易顺差预测均值为460.17亿美元,较上月(5月官方数据为499.80亿美元)有所收窄。6月外需疲软,出口数据延续上月的下跌趋势,经济学家的预期为-4.32%,较上月(5月官方数据为-4.10%)出现进一步恶化。6月进口数据较上月降幅更为明显,预计将同比下降5.35%。

  王涵认为,出口同比降幅或扩大。大环境上外需仍疲弱,出口增速难有明显改善;同时,跟中国出口结构类似的韩国,其6月份出口下滑,参考韩国,中国出口增速可能回落。进口方面,国际大宗商品整体月度价格变化不大,但内需可能偏弱,进口增速或有所回落。

  5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6月预测(贸易顺差):

  温彬:500亿美元

  新增贷款:保持回升势头

  新增贷款(亿元)

  平均值10395.83

  最大值14500

  最小值7000

  5月新增贷款较4月出现显著上升,6月这一数据维持回升势头,6月新增贷款预测均值为10395.83亿元,其中,国家信息中心祝宝良给出了最大值14500亿元,民生证券邱晓华给出了最小值7000亿元。

  鲁政委表示,受季末冲规模影响,近几年6月份贷款一般高于5月。从累计数字看,近几年上半年贷款占全年的比重平均为57.5%,其中2015年为56%。考虑到6月份地方债置换、房屋销售放缓等对新增贷款的潜在影响,如果保守地以56%的上半年贷款占比推断,则今年6月份新增贷款可能反弹至11000亿元。对应贷款增速为14.0%,较5月回落0.4个百分点。

  5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6月预测(新增贷款):

  连平:9000亿元

  鲁政委:11000亿元

  彭文生:12000亿元

  朱海斌:12000亿元

  社会融资总量: 大幅回升

  社会融资总量(万亿元)

  平均值1.16

  最大值2

  最小值0.6

  调研结果显示,6月社会融资总量预测均值为1.16万亿元,较央行公布的5月数据(0.66万亿元)有显著上升。其中,光大证券徐高给出了最大值2.0万亿元,民生证券邱晓华给出了最小值0.6万亿元。

  汪涛认为,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回升,整体信贷增速小幅回落。6月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加速,地方债券月度净发行规模再创新高,达1.06万亿元。因此估计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9000亿元左右,较5月小幅回落。随着市场情绪好转,6月企业债扭转了5月收缩的态势、净发行2800亿元左右。随着最近票据业务监管收紧的冲击有所减弱,新增未贴现银行票据的跌幅也应有所收窄。总的来说,估计6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1万亿元,显著高于5月的6600亿元,但明显弱于去年同期水平。估计整体信贷增速(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剔除股票融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可能从前月的16.9%小幅放缓至16.4%,信贷扩张度(季调后的新增信贷占GDP的比重)也可能小幅回落。

  M2: 增速继续下降

  M2同比增速%

  平均值11.46

  最大值12.2

  最小值10.5

  6月M2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11.46%,较央行公布的5月水平(11.80%)继续下降。其中,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黄剑辉给出了最大值12.2%,民生银行温彬给出了最小值10.5%。

  鲁政委表示,央行曾在5月26日指出,“由于应对去年年中股市波动使当时M2基数大幅抬高,因此未来几个月M2同比增速可能还会有比较明显的下降”。据此,6月份货币增速下行是大概率事件。

  5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6月预测(M2):

  周浩:11.20%

  利率&存款准备金率:

  6月央行利率调整可能性较小,

  存准存在下调可能

  给出存贷款基准利率预测的21位首席经济学家大部分都认为,到2016年7月末,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不会发生变化,仅有德商银行周浩认为7月末之前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会下调0.2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方面,共有19位经济学家给出预测,其中,有6位经济学家认为7月底会出现下调,其余经济学家认为今年7月前将不会有变化。

  邱晓华认为,三季度货币宽松空间大于二季度。一是由于蔬菜价格补跌、猪肉高基数,CPI通胀压力小于二季度。二是受退欧事件影响,美联储7月加息概率降低,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降低。如果资金面偏紧,预计央行将加大逆回购操作力度、MLF投放量增加,甚至可能降准。

  汇率:人民币月内轻微贬值, 年内贬值幅度较上月预期扩大

  汇率(2016年7月末)汇率(2016年底)

  平均值6.6356.749

  最大值6.77.00

  最小值6.556.51

  调研结果显示,2016年7月底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预测均值为6.635,较6月30日汇率(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6312)轻微贬值。英国于6月24日宣布脱离欧盟,之后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出现较大幅度波动。经济学家们继上月之后,再度向下修正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上个月的6.72修正至6.75,这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年内还将贬值1.79%。

  汪涛认为,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剧。英国退欧公投之后人民币贬值压力随即加剧。与前几个月美元走弱时不同,目前央行在汇率政策的选择上更重视人民币对货币篮子的稳定性。因此她认为如果未来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升值,央行会允许人民币对美元小幅贬值。

  官方外汇储备:持续小幅减少

  官方外汇储备(亿美元)

  平均值31630.35

  最大值32000

  最小值31000

  调研结果显示,6月官方外汇储备预测均值为31630.35亿美元,较央行公布的5月水平(31917.36亿美元)继续小幅减少。兴业证券王涵和国家信息中心祝宝良给出了最大值32000亿美元,莫尼塔钟正生给出了最小值31000亿美元。

  徐洪才认为,由于英国公投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负面冲击,人民币对美元出现温和贬值,国内资本继续流出,资本账户逆差扩大。对外直接投资ODI增长快于吸收FDI增长,特别是对发达国家投资增加较快。受非美货币贬值影响,外汇储备规模明显下降。

  5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6月预测(官方外汇储备):

  黄剑辉:31600亿美元

  姜超:31500亿美元

  政策:政策托底意图明显,

  经济趋于平淡

  沈建光表示,影响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一是三期叠加的新常态阶段,经济运行风险增加。如去产能不可避免地对短期增长造成冲击,国企债务违约现象出现也加大了金融风险等。二是宏观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如一季度货币政策曾相当宽松,短期内带动经济指标向好,但出于对早前政策的担忧,宽松政策持续时间缩短。三是海外经济不确定性加大,如美联储加息与英国退欧等事件都一度引发金融市场动荡。下半年,房地产投资的牵引作用预计相对减少,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成为支持增长的主要动力。下半年结构性改革的重心是去产能。伴随着对“僵尸企业”的处理,工业生产、就业、消费或将面临短期冲击;同时,去杠杆任务也难免会造成短期流动性紧缩和资金短缺,打破刚性兑付、让债券违约自然会引发资金市场成本上升及暂时失去信心,突然戳破泡沫则会带来金融市场的动荡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因此,一定程度的宽松政策,既是稳增长、保就业、防风险的需要,也有助于加速推动供给侧改革。

  附表 本期“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月度调研”25位经济学家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

  陈卫东: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丁安华:招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丁爽: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郭丰:国际金融业协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黄剑辉: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姜超: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慧勇: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刘海影:海影投资首席经济学家

  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彭文生: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邱晓华: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沈建光: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汪涛:瑞银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王涵: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温彬: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伍戈: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徐高: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徐洪才:国经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

  许思涛: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赵扬: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钟正生:莫尼塔宏观研究主管

  周浩:德国商业银行北亚区高级经济学家

  朱海滨: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

  祝宝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

    每日A股操作策略和涨停股都会在我的微信号里发布,扫描下方的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laochengucanhui )关注我的股参会。

 
business.sohu.com true 第一财经日报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0707/n458170945.shtml report 10914 首席信心指数持续下降人民币年内将贬1.79%何啸[民间投资不断降低、消费稳中趋降、贸易持续萎缩,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下半年基建将持续发力,但独木难支。财政政策
(责任编辑:董丽玲 UF020)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