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事件对于中国企业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来说也是一个警钟。中国只有一个高铁还不行,还需要一系列高品质的制造产品来共同打造中国制造的国家形象。杰克·韦尔奇曾经过到:仅仅有一两个国际品牌是不行的,“中国制造”里面包括了民族品牌、国家形象以及优质制造商的信誉,必须杜绝浑水摸鱼的现象。
(搜狐财经思想库:让思维有乐趣,让思想有力量!汇集顶尖财经智库,分享深刻透彻的调查研究,旨在普及常识,为网友提供思想洞见和专业分析。)
冯立果 经济学博士后、自由撰稿人
中国卖给新加坡的列车给退回来了!
7月6日一早,一则信息广泛传播。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5日报道,新加坡地铁有限公司2011年从中国购买了26辆地铁列车,日前在例行检查时发现车身在衔接车身与转向架的部位出现如发丝般极细的裂纹(hairline crack)裂痕。新加坡交通部5日在其政府网页上表示,这些裂痕并非严重安全问题,但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决定将这些车辆每次一辆送回中国中车集团的青岛四方车辆厂进行更换,现在已经有5辆列车完成更换并投入使用,且运行状况良好。预计更换工程将在2019年完成。
由于前几年温州事件影响,中国公众极为关注中国铁路车辆的安全问题。对于新加坡地铁车辆的裂痕问题,6日,青岛四方车辆厂表示“深感痛心”,强调会进一步细化供应商管理和原材料检验的要求。
的确很令人痛心。近十年来,中国铁路建设、铁路装备制造都迎来“大跃进”,铁路建设、高铁运营里程都是世界第一,高铁装备生产企业在规模上是绝对的世界第一。说实话,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都对中国铁路设备包括高铁出口寄予厚望。政府希望将之打造成中国制造的国家名片,老百姓也希望它能成为像瓷器和丝绸一样令国人骄傲的“特产”。当然大家也都知道,铁路设备输出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全球几个大型的铁路设备公司竞争很激烈,有的国家存在比较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不会轻易让外国设备进入,同时地缘政治因素有的时候还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国人都希望中国的铁路设备制造商能为国人争口气,做出令国人骄傲的东西来。但这次新加坡列车退回事件,事件虽小,却可能对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中国高铁谈判产生不利影响。它又一次给中国制造敲了一下警钟:要做中国名片,就要更加重视产品质量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一致性。如果产品质量关不过,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就绝无可能。
过去二十多年间,“中国制造”行销全球,高性价比的中国产品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福利。但另一方面,“中国制造”的国家形象却并不太好,西方人谈起“中国制造”,往往就意味着廉价、低端、欠缺技术含量和知识产权。中国国内发生有毒奶粉事件、疫苗事件等也令“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遭受挫折。其实,中国并不是造不出高品质的产品,但“中国制造”最大的问题在于无法杜绝残次品,无法保持较高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这一点十分关键。谈起瑞士制造,人们就会想到瑞士手表;谈起意大利制造,就想起意大利的高端服装;谈起德国制造,就想起德国的高端装备;谈起日本制造,就想起日本的精密仪器。总的一句话,所谓高端制造品牌,无一不是拥有很高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稳定性、一致性的。
作为中国唯一一家铁路车辆生产商,中国中车应该尤其重视产品质量。如果说过去南北车时期,两家因为存在激烈竞争,可能会为了压低制造成本而降低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那么现在两家合并成为中国唯一一家铁路设备提供商了,能够就此不打“价格战”而打“品质战”呢?中国中车现在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现在是中国最大的铁路设备、高铁车辆设备集成商,很多零部件可以不用自己生产,自己制定标准后由零部件生产商提供。国外那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如苹果、GE、空客、波音,哪一家不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和把关者?中国中车应该把自己的产品质量标准提高,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包括无数零部件制造业企业的质量提升。这是行业领军企业“自利”的要求。
这一事件对于中国企业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来说也是一个警钟。中国只有一个高铁还不行,还需要一系列高品质的制造产品来共同打造中国制造的国家形象。杰克·韦尔奇曾经过到:仅仅有一两个国际品牌是不行的,“中国制造”里面包括了民族品牌、国家形象以及优质制造商的信誉,必须杜绝浑水摸鱼的现象。日本的重工、汽车、数码及家电领域都云集了数家产品质量同样高超但又差异化竞争的企业,从而塑造了“日本制造”的整体原产国品牌。这一点上,中国制造必须向作为竞争对手的日本制造、德国制造、美国制造等学习。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更多内容见搜狐财经思想库,请扫下方二维码进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