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6年7月15日(星期五)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介绍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以下为实录:
主持人 袭艳春: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就先请盛来运先生作介绍。
盛来运: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按照惯例,我先向大家发布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数据,然后回答大家的问题。
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40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同比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097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34250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84290亿元,增长7.5%。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
一、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夏粮产量略有减少
全国夏粮总产量13926万吨,比上年减少162万吨,下降1.2%。夏粮总产量略低于最高年份2015年,为历史第二高产年。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853万吨,同比下降1.3%,其中猪肉产量2473万吨,下降3.9%。生猪存栏40203万头,同比减少3.7%;生猪出栏31959万头,同比减少4.4%。
二、工业生产稳中略升,盈利状况有所改善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2%,集体企业增长2.6%,股份制企业增长7.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2%。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1%,制造业增长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6%。工业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2%和8.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2和2.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2.1%和32.6%,比上年同期提高0.7和1.2个百分点。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环比增长0.47%。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5117亿元,同比下降0.7%。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816亿元,同比增长6.4%(上年同期为下降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73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9%。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商品房待售面积减少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836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91089亿元,增长23.5%;民间投资158797亿元,增长2.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460亿元,同比增长21.1%;第二产业投资101702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投资149198亿元,增长11.7%,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9085亿元,增长20.9%。从到位资金情况看,上半年到位资金282443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21.8%,国内贷款增长12.4%,自筹资金增长1.4%,利用外资下降7.2%。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40202亿元,同比增长25.1%。从环比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45%。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663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5.6%。房屋新开工面积775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9%,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4.0%。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43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8.6%。全国商品房销售额48682亿元,同比增长42.1%,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4.4%。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950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1416万平方米,比3月末减少2100万平方米,比5月末减少753万平方米。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68135亿元,同比增长15.6%。
四、市场销售平稳增长,网上零售增长较快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13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增速与一季度持平。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71075亿元,增长7.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4249亿元,同比增长10.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1889亿元,增长11.0%。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6683亿元,同比增长11.2%,商品零售139455亿元,增长10.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66857亿元,增长7.6%。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环比增长0.92%。
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22367亿元,同比增长28.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8143亿元,增长26.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6%。
五、进出口降幅收窄,一般贸易比重上升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11335亿元,同比下降3.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4027亿元,下降2.1%,收窄3.6个百分点;进口47307亿元,下降4.7%,收窄3.7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16720亿元。6月份,进出口总额20378亿元,同比下降0.3%;其中,出口11745亿元,增长1.3%;进口8633亿元,下降2.3%。贸易结构优化。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6.4%,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5.7%,提高1.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7.2%,为出口主力;民营企业出口增长3.6%,占出口总额的46.6%,继续保持出口份额首位。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上半年对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印度和埃及出口分别增长22.5%、16.6%、9.0%、7.8%和4.7%。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上半年进口铁矿石4.94亿吨,增长9.1%;原油1.87亿吨,增长14.2%;煤1.08亿吨,增长8.2%;铜274万吨,增长22%。
六、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品价格同比降幅收窄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涨幅与一季度持平。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2.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5.0%,衣着上涨1.6%,居住上涨1.4%,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5%,交通和通信下降2.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3%,医疗保健上涨3.2%,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4%。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6%,猪肉价格上涨28.2%,鲜菜价格上涨18.2%。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环比下降0.1%。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9个百分点;6月份同比下降2.6%,环比下降0.2%。上半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8%,6月份同比下降3.4%,环比上涨0.2%。
七、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民工收入继续增加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6元,同比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57元,同比名义增长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50元,同比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80,比上年同期缩小0.0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0505元,同比名义增长8.3%。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509万人,同比增加73万人,增长0.4%。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202元,同比增长6.7%。
八、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进展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1%,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4.7个百分点。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3.4%,比上年同期提高13.2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继续发挥。上半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3%和7.2%,快于东部地区0.9和0.8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分别增长12.8%和13.5%,快于东部地区1.8和2.5个百分点。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2%。
"三去一降一补"成效初显。上半年,原煤、粗钢产量同比分别下降9.7%和1.1%。工业企业和商品房库存出现积极变化。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1.1%。3-6月,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4个月减少。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成本均有所下降。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8%,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0.22元。薄弱领域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6.7%和22.5%,分别快于全部投资17.7和13.5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在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和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的共同作用下,国民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为完成全年经济目标奠定了较好基础。但也要看到,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下一步,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强化新的发展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上是我发布的上半年主要指标的运行情况,下面很乐意回答大家的问题。
主持人 袭艳春:
谢谢盛来运先生的介绍。今天现场有很多外国记者朋友,所以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情况,我们安排了全程同传翻译。下面请大家提问,提问前还是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提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们刚才看到二季度的GDP增速还是6.7%,和一季度持平,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已经出现了走稳,或者说这已经是L型走势的底?另外,对于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的变化,发言人如何看?谢谢。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上半年经济运行的情况,我们总的一个判断是继续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运行平稳,符合预期,也符合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发展规律。具体来讲,我想用五个字,"稳、进、新、好、难",来概括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稳"是指经济运行平稳。首先,经济增长是比较稳的,一季度和二季度GDP增长率都是6.7%,呈现出阶段性企稳的态势。虽然上半年增长6.7%,比去年同期回落了0.3个百分点,但是我也计算了一下,上半年的6.7%所创造的GDP增量如果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话,反而比去年上半年多增了230亿元人民币,所以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是在稳定增长的。第二,就业稳。从人社部调查的数据来看,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7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目标的71.7%。从我们统计的失业率数据来看,全国大城市的调查失业率基本上稳定在5.2%左右,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在5%左右,总体上是比较稳定的。第三,物价稳。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与一季度持平,6月份CPI上涨1.9%。把能源和食品价格影响扣除以后,最近几个季度核心CPI上涨基本上都在1.5%-1.6%小幅波动。第四,收入和消费增长稳。上半年居民收入实际增长6.5%,一季度也是6.5%。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跟一季度持平。所以从这些指标看,我们总的判断经济企稳的态势非常明显,稳的态势在持续,主要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
"进"主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在稳步推进,力度加大。首先,从产业结构来看,三产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上半年三产占GDP的比重达到54.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中我们比较关注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情况,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长速度达到10.2%,占比12.1%,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第二,需求结构有进。三大需求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3.4%,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2个百分点。资本形成贡献率是37%,服务和货物贸易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是-10.4%,从三大需求来看,内需仍是支撑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决定因素,消费的贡献在提升。第三,从区域结构来看,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还在继续发挥。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普遍要高于东部,高于平均水平。另外"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也是稳步推进的。第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落地,"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从去产能看,上半年煤炭产量下降了9.7%,粗钢下降了1.1%;从库存情况看,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3月末减少了2100万平方米;从去杠杆的情况来看,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从降成本的角度来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的主营成本是略有下降的。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尤其是农林水、扶贫、科技这些领域的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从这些数据来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力度不断加大。
"新"主要是新经济发展的态势良好,新的动力在增长。从企业主体来看,今年继续保持了去年以来大幅增长的趋势,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上半年日均新登记企业1.4万户,比去年1.2万户又有所提升。从新产业的情况看,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二季度增长了11.8%,比一季度加快了1.8个百分点。从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来看,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上半年网上零售额增长28.2%,网络约车、在线教育、医疗等各种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新产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好"主要是表现在经济运行的质量有所改善,好的因素在累积。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2%,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式有所好转。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降幅连续6个月收窄,有利于市场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企业利润的提升。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6.4%,比去年同期有所改善,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是负增长。另外,社会事业各个方面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从这些情况来看,中国经济总体上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稳中有新。但是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运行中也是稳中有忧,稳中有难。
"难"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从国际环境看,仍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贸易持续低迷,而且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包括近期英国的脱欧公投,增加了世界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所以外部的环境比较难。二是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调整的阵痛还在持续,实体经济运行还是比较困难。另外,宏观调控的两难和多难的问题有所增加。所以整个形势还是比较复杂,困难还是很多的,而且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面对这样一个艰难的局面,中国经济上半年能够交出稳定增长、稳中有进的答卷,应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壮大新的发展动能,力促经济稳中向好。谢谢你。
凤凰卫视记者:
请问统计局最近公布了GDP核算方式的改变,对这次数据有一些影响,也有外界分析认为,这样的核算提高了相关数据,您如何看待呢?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最近大家对国家统计局前不久发布的研发支出核算改革的报道很多,大家还是积极肯定国家统计局这一重大改革,包括这两天我们也陆续收到国际组织的一些来函,像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部的一些负责人给我们国家统计局来函表示赞赏,并且表示支持。关于将R&D计入GDP的重大改革,这是一个制度性的安排。近几年随着联合国公布了SNA2008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后,国家统计局一直在积极研究,也在积极准备与国际标准接轨,所以加大了改革创新的力度。再加上这几年国家尤其重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以为了更好地反映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为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真正做到国际可比,国家统计局加大了这方面改革的力度,于上半年推出了新的核算方法。7月5日我们公布了采用新核算方法的结果,并且修订了1952年到201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从这些数据看,创新尤其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在不断提升的,但是对增长速度的影响并不大。从过去10年来看,计算研发投入对GDP增速的影响只有0.06个百分点左右。
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研发支出核算改革对GDP增速的影响初步核算下来只有0.02个百分点,把它扣除也不影响一季度、二季度及上半年增长6.7%的走势。另外,从长期来看,这项改革既做到了国际可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推动国内的创新活动,有利于推动各地加大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谢谢你。
路透社记者:
民间投资增速上半年回落到了2.8%,政府一再强调要采取措施提振民间投资,但是效果好像不是很大,您解释一下原因好吗?谢谢。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从上半年情况来看,民间投资增速继续回落,1-6月份增长2.8%,比1-5月份回落了1.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为什么会回落,从大的背景来讲,还是跟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关系。民间投资中50%左右是制造业投资,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以后,传统行业由于产能过剩比较严重,所以需要进行市场出清,市场环境偏紧,加之工业品的价格在持续走低,所以企业投资意愿不强。这是民间投资增速回落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近期国务院九个督查组对全国各地调查发现,确实有一些地方存在着对民间投资进入准入门槛过高、改革不到位的情况,还存在不少"玻璃门"、"弹簧门",民间投资虽然愿意进入,但是由于这些门槛的限制,不利于民间投资的增长。
第三个原因,跟民间投资融资的成本有关,民间融资主体很多都是小企业,存在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以上多种原因结合在一起,影响了民间投资增速。
我想强调两点,第一,这种调整跟大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相关联,所以适当的增速回落既是结构调整的反映,也有利于传统产业的调整。第二,我想着重强调的一点是,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速在回落,但是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是在持续优化的。从产业结构来讲,虽然说二产的投资增速回落,但是三产的投资增速还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上半年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7%,占比继续提高。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速度是加快的,而且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上半年高技术投资增长13.1%,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是22.5%,另外还有国家补短板领域的一些投资,像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增长速度达到26.7%。虽然投资增速回落,但是结构在继续优化。
最后,一些新指标表现不错,像固定资产投资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上半年增长25.1%,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同时,近期市场环境有所改善,尤其是PPI的降幅在持续收窄,这一点对企业的利润有好处,同时也有利于刺激或者吸引民间投资,因为市场环境好了,企业的效益改观了,企业也有积极性加大投资的力度。近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针对民间投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具体政策。只要加强政策的落实,再加上市场环境的变化,先行指标也不错,民间投资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谢谢你。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近两年服务业增长很快,是稳增长的功臣,特别是其它服务业增长更快。有分析质疑,其它服务业之中是有水分的,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另外,刚才您也提到民间投资增速在回落,面对这种情况国家也有一些政策应对,未来这种回落的态势在企稳之后有没有可能出现转向的可能?谢谢。
盛来运:
关于民间投资的问题,我刚刚已经解答了。这里我就服务业发展情况及其相关数据着重回应一下。服务业这几年确实发展比较快,而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去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第一次突破50%,达到50.5%,今年上半年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同比增长7.5%,占GDP的比重是5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9.7%,而且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8个百分点。所以,服务业仍然是支撑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动力,确实是厥功甚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我想说,服务业近几年保持较快增长是有理由的。首先,服务业加快发展符合产业成长规律,从国际经验来看,一般是在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都会出现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情况,因为工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是在不断提升的。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家对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也是急剧高涨,这两点共同推进了服务业发展的速度在加快、比重在提高。现在大家都知道,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的GDP占比普遍都在7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我国进入这个转型阶段以后,出现这样一个现象,是符合新常态发展规律的。
第二,这几年党和政府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因为工业在调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服务业是一个重要的抓手,所以政府加大了对服务业的引导,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从目前来看,这些政策实施的效果是明显的,共同推动了服务业较快增长。
第三,服务业的发展跟相关指标是配套的。从几大指标来看,首先,发电量的情况,上半年第三产业的用电量增长9.2%,比全社会的平均用电量提高了6.5个百分点,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加快了1.1个百分点。其次,从投资情况看,上半年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7%,占全部投资比重57.7%,而且三产投资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外商投资这几年有一个新的特点,以前外商的投资主要是投工业项目比较多,但是这两年投服务业比较多。今年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投资中服务业投资增长8%左右,比整个外商直接投资增长高将近3个百分点,而且外商投资的比重中有70%左右是投向服务业领域。再次,从税收来看,上半年三产税收增长速度是10.9%,比全部税收高4个百分点左右。在税收比重中也有一个数据,三产所占整个税收比重是58.2%,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7个百分点左右。可以看出也跟服务业走势是相匹配的。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劳动力调查数据,规模以上大企业的就业人员下降,因为结构的调整,工业中一些去产能的行业就业人数有所下降,但是规模以上三产的就业人数增加。从这些指标可以看出来,相关指标和服务业增加值是很匹配的。
第四,国家统计局高度重视统计工作,这几年我们加大了改革创新力度,建立了规模以上服务业的联网联报制度,有些互联网大企业直接报送数据,同时我们又建立了小型服务企业的抽样调查制度,另外我们还跟相关的部委合作,他们给我们提供行政记录的数据,这些数据综合放在一起,有利于服务业有科学核算的基础。
关于你刚才讲的现代服务业,这两年确实增长的比一般服务业还要快,因为现代服务业中主要囊括的是一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服务业,比如有刚才所提到的信息传输和软件服务业、商务和租赁服务业、文化影视服务业,还有养老健康这些幸福产业,包括了九大行业,这九大行业都是符合产业升级的方向,也符合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向,所以他们发展得快一点,也有很强的支撑。尽管社会上有一些报道,提出了一些质疑,如果他真的了解统计的制度和核算基础的话,这些疑虑都会打消。当然这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数据公开和透明的力度。谢谢你的问题。
中国新闻社记者:
近期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说,统计局正在开展新经济的调查和核算,我想请问一下什么时候能公布调查结果,对GDP的数据有没有什么影响?我想问一下影响中国近期28个省的洪灾对GDP等一系列经济数据有没有什么影响?谢谢。
盛来运:
谢谢你对统计局核算制度的关心。我先回答关于水灾的问题。最近洪涝灾害频发多发,涉及面比较广。因为今年确实气候有一些反常,极端的气候天气有所增加。这次的洪涝灾害,具体影响的程度还没有数据来监测,但是我们最近要求各地统计机构加大对这方面的监测力度,具体情况还难以汇总。但是从各方的报道和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这次洪涝灾害对生产、人民生活,包括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短期来讲,对受灾严重的地区是有一些影响的。从中长期角度来看,洪涝灾害有些影响是容易恢复的。比如大家所担心的蔬菜价格是不是会上涨的问题,短期来讲这些地方蔬菜的供应可能会有一些影响,价格可能会上升,但现在天气比较暖和,再加上蔬菜的生产季节也比较短,洪水退去以后,灾区人民恢复性生产,很快就能把蔬菜的供应问题解决。还有一些问题,尽管从经济增长角度来讲是有一些压力,但是灾区洪水退去以后,各地可能加大灾后重建的工作,对投资可能有一些正的拉动。
关于新经济统计的问题我想讲几点看法。第一,监测新经济,反映新经济发展的状况是统计局义不容辞的责任。近两年新经济发展确实比较快,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中国,各个国家政府都非常重视新经济的培育和新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也高度重视加大改革创新,加大创新的力度,所以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非常快。这些新经济的成长,对冲工业调整的下行压力,对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我们有责任把新经济的情况搞清楚,把新经济的体量有多大搞清楚,把新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搞清楚,以客观地反映新旧动能转化的情况。
第二,国家统计局为此加大了改革创新的力度。我们先后建立了跟"三新"统计相关的制度,比如高新技术产业的统计制度、电子商务和网购的统计制度,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成果我们尽可能在GDP核算中反映。在过去改革的基础上,我们今年又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创新的力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新"统计的调查制度。这个制度包括了目前新经济所涉及绝大部分领域,比如说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服务业、互联网金融、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众筹等,还有城市综合体、各地的开发园区,我们先把这些情况都收集上来。4月份国家统计局把这个制度下发到各地,根据初步安排,今年7月底希望能够有初步的数据上报。
第三,我们搞"三新"统计调查制度不是另搞一套核算制度,更不是为了把GDP做大,它是跟现有的GDP核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谓联系,"三新"是经济活动中的一部分,自然是GDP核算中间的一部分。所谓区别,比如说GDP核算是要建立在市场交换,价值量核算的基础之上。而"三新"的统计既包括有价值量的,也包括没有价值交易量的核算,其中前者应该包括在GDP核算中,没有价值交易量的核算就不计入GDP核算。比如现在的网购,有些互联网提供了免费服务,在新经济中间可能要反映这方面的情况,但是按照GDP核算的原则要求,不进行交换的话暂时是不纳入进去的。所以绝大多数有交易活动的"三新"统计活动都已经反映在现在的GDP核算中间去了,只不过是由于分类的问题,现在还难以给它区别出来,主要是混合经营越来越多,但现有的统计制度是按法人单位统计的,按主营收入归类的。举个例子,假如说有一个大的钢铁企业,不仅生产钢铁,还有研发中心、物流中心,还有其它一些新经济活动,有些研发中心不仅仅满足本企业,可能还对社会开放。从报表角度来讲,主营是什么行业就归到什么行业,主营是钢铁就归到钢铁,相关一些经济活动价值量核算成果都归到这个行业中去了,没有区分开来。我们现在搞的"三新"统计调查就是想把这些活动,该纳入GDP核算的照常纳入GDP核算,可以通过增加一些标识,定一个标准或者范围,把它反映出来。我们将来的目标是能够争取做到大的集团中,区分出哪些是主营活动创造的价值,哪些是新经济活动创造的价值。不是说把新经济加到GDP里面的问题,而要把内涵和边界搞得更清楚。
最后,因为"三新"统计确实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据我了解,关于"三新"统计国际上没有一个标准的概念,所以要给它搞清楚很难,再加上"三新"统计变化快,涉及到各个领域。国家统计局现在开展的"三新"统计调查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带有很强的探索性性质,将来我们对数据和成果会进一步加大研究。我们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国家统计局加大制度改革创新的力度,尽可能准确全面地反映"三新"经济活动以及新动力成长情况。我们希望在现有的调查基础之上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吸收国外的研究成果,来推动"三新"统计的完善。也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
我想问一下,您刚才说下一步咱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要适度扩大总需求,在适度扩大总需求方面有什么样的措施,会在什么时间出来?
盛来运:
谢谢你提问。首先我想讲,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个基本政策取向,这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有明确提法的。适度扩大总需求,关键点是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也是很明确的。具体一些政策上的建议,到底什么时候出台什么政策,我想这些方面你咨询相关部门可能更合适。
金融时报记者:
关于贷款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央企贷款特别严重,煤炭行业好像更严重,民营企业还面对非银行贷款高利息的问题,这些贷款的问题会影响下半年GDP的增长吗?第二个问题,我听说金融行业占服务行业的20%,是这样吗?如果是的话,贷款率如果下跌的话,会不会影响服务行业的增长率?谢谢。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首先我想回答你金融业对GDP影响的问题,大家也很关注。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金融业对GDP增长的贡献是下降的,上半年金融业不变价的增长速度也是6.7%,比去年也是有所回落,众所周知,去年的股市成交量比较大,再加上今年M2增速比去年回落了将近2个百分点左右,所以金融业增速也是有所回落的,对GDP增长的贡献是有所回落的,而且它的贡献率并不像您所说的达到20%这个比重,今年上半年金融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在9%左右。
关于央企的贷款和民营企业贷款的问题,确实存在着这个现象,中央企业由于担保比较扎实,所以央企更容易获得一些贷款。从贷款结构来看,上半年央企的贷款增长速度、投资的增长速度,国有控股的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好于民企。民企方面,一方面是民营企业本身有很多是小企业,存在着担保不足的问题。另外,民营企业投资中间有50%左右是制造业,目前制造业的市场环境,因为在调整过程之中,所以对企业扩大投资的积极性是有所影响的,所以存在着民企贷款不足,或者是贷款贵、贷款难等等问题。我想告诉你的是,相关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这样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也在加快政策改革的力度,比如说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的同时,加大相机调控、结构性调控、精准调控,这些结构性调控措施,有针对性地引导贷款或者信贷进入实体经济。我相信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通过结构性的改革,尤其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国有企业的改革等相关改革的措施配套以后,这些问题会得到妥善解决。具体的情况你咨询金融部门可能比我了解的情况更多。谢谢你。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