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网络支付实名制新规落地半月有余反响不一

金融界网站 阅读(0) 评论()

  业内: 风险控制应兼顾效率与用户体验

  截至目前,央行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已实施半月有余,但社会各界反响反应不一,一方面肯定了新规对防范支付风险、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积极作用;另一当面,如完全按照新规执行,支付效率与用户体验也大打折扣。

  如完全根据新规,今后未进行支付账户实名制认证的用户在使用支付账户消费、转账、提现、收发红包等都会受到限制。简言之,若用户的第三方支付账户没有经过央行认可的方式进行实名认证,则收款、转账、发红包等功能都将面临严格的额度控制。

  在业内看来,实名制新规呼声已久,将引导高歌猛进的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迈入更为合规、有序的发展快车道。然而,由于各大第三方支付平台积累了大量未实名的存量用户,他们在响应新规、实际落地的过程中,不少用户面临着遭遇重重验证关卡、支付及收款限制的切实尴尬,并对此颇有微词。

  “风险控制不能牺牲效率和用户体验。”业内经济学家坦言,金融监管的真谛在于找寻到一条金融效率与安全的平衡之道,第三方支付平台应时刻牢记。而对宏观监管层面而言,避免一刀切,提供阶梯式的灵活监管策略,将更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实名制靴子落地 央行新规业内呼声已久

  在金融业人士看来,央行新规推出的背后,是近几年在相对包容的监管环境下,我国网络支付行业得到高速发展,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绩。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267家企业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2016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7,294.07亿笔,金额18.5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89%和104.03%。成倍增长的网络支付市场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支持服务业转型升级(爱基,净值,资讯)、推动普惠金融纵深发展,提升民生服务的满意度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高速增长的同时,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客户身份识别机制不够完善,为欺诈、套现、洗钱等风险提供了可乘之机。

  此次央行发布的《网络办法》在维护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信息安全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可以更好的保护消费者权益。例如明晰了快捷支付中各方的法律责任,防止银行和支付机构互相推诿扯皮。在欺诈损失赔偿方面,要求支付机构建立风险准备金和先行赔付机制。

  在新规中,央行将个人支付账户分成三类。其中I类账户要求可以以非面对面方式核验,其余额支付功能只能用于消费、转账,而且余额付款额度从开户起累计不能超过1000元(包括提现)。而II类、III类账户则要求面对面核验身份,如果是没有面对面核验,则分别需要通过三个和五个外部渠道验证身份,年余额付款额度也提升至10万元和20万元。

  虽称“最严新规”,但不难看出,央行在坚持支付账户实名制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对支付业务安全与效率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平衡。

  第三方支付严格响应 反遭用户吐槽体验受阻

  虽然央行监管出发点顺应呼声,但从近期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不绝于耳的用户吐槽可看出,“最严新规”在各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落实过程中,却因需要兼顾用户体验,实名认证落地遭遇各种难点。

  

  图:微信拦截未实名用户收红包

  

  图:支付宝拦截未实名转账

  例如不少支付宝用户近期便牢骚不断。即便实名制了,支付宝余额付款超过2000的,必须要校验短信验证码。超过10000的,除了要校验短信外,还要安装数字证书,而数字证书的发布、安装并不透明,普通消费者无从判断被“强迫”安装的数字证书是否真的安全。

  “有用户产生疑惑,为什么自己的钱,自己想付个款就那么难呢?”一位业内人士坦言称,甚至用户自己支付宝账户的支付限额也不是自己可以说了算,支付宝默认直接给了符合条件的用户升到了III类支付账户,支付限额自动“升级”到了20万元/年,不得不让消费者产生疑惑,自己的账户到底是更安全了,还是不安全了呢?

  而近年飞速发展的微信支付,亦遭遇同样尴尬。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除夕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80.8亿次,总参与人数达4.2亿人。微信红包收发在普通用户的眼里并非资金“收付”,反倒更像是有一点趣味性的互动。国内有相当多的微信红包用户,对网络支付接触较少,对新兴事物的接受程度不高,对支付账户绑定银行卡进行实名认证的安全性尚有芥蒂。在缺乏有效过度和用户习惯培养的情形下,突然告知用户收发微信红包已达到1000元的累计限额,强迫用户绑定银行卡实名认证,造成用户反感,甚至对于支付平台的质疑。

  近期,天弘基金公布了余额宝的最新数据,截至2016年6月12日,余额宝用户数已超过2.95亿,这些巨大的理财用户量需要支付宝一时之间完全按照III类支付账户去管理、达到五重认证的标准,用户坦言:简直就是要了宝宝的命啊!

  监管更柔性 风险控制应兼顾效率与用户体验

  虽然不少用户抱怨重重,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央行的实名制监管依然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下的成熟思考,对市场发展也起到了有序的引导。只是在严格管理的同时,也应通过一定的柔性政策来鼓励创新、尊重用户体验。

  在支付安全对效率与用户体验的天平上,如果可以更加向效率与用户体验的一边倾斜一点,适当地允许一定的风险水平,支持系统重要性机构或者行业领先的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将有助于激励企业向风险纵深处探索、创新,研发更加有效的新型安全技术。

  网络支付行业,乃至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额蓬勃发展,都与政策的引导和宽容的监管环境密不可分。在继续坚持原则监管和底线监管的同时,细化分类监管,主抓中高风险机构,给低风险机构预留更多创新发展空间,就可以在防范风险、管理风险的同时,更好地促进普惠金融和新经济(爱基,净值,资讯)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金融界无关。凡来源非金融界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金融界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business.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0722/n460496859.shtml report 3009 业内:风险控制应兼顾效率与用户体验截至目前,央行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已实施半月有余,但社会各界反响反应不一,一方面肯定了新规对防范支付风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