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晚间一则国开行议案倡议证监会、银监会、发改委暂停辽宁省政府以及该省企业融资的消息刷爆微博。虽然后来国开行正式回应自己不具备提出议案的资格,因为自己是主承销商而不是投资人。但是并没有否定这份议案的存在。而且国开行在回应中看点在于“同时”的转折语背后的内容:国开行作为东北特钢债券主承销商之一,将继续尽职履责,督促有关部门和东北特钢尽快履行偿债义务,尽最大可能保障债券投资人合法权益,维护区域金融生态安全。其中透露出国开行对东北特钢多款债券违约的担忧与无奈。
国开行没资格提,但议案又确实存在,谁提的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找出了“真凶”。是东北特钢违约债券投资者持有人表达的共同声音:要求“提请证监会、银监会、发改委暂停辽宁省政府及企业融资并倡议所有金融机构全面停止购买辽宁省政府及辽宁地区债券。”根据交易商协会2013年修订的持有人会议规程,只要符合程序,达到相应比例,投资者就有权力提出议案。不过,针对协会或者其他监管部门的要求,即使投资者通过了,对这些机构也没有强制效力。
但必须看到两个方面的深层次问题:首先,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通过‘隔空喊话’督促当地重视投资者的诉求。即使证监会、银监会、发改委不会暂停辽宁地区的债券融资,投资者也不敢买了,用脚投票效应将出现。其次,这种隔空喊话对辽宁省以及所属企业的社会信用信誉打击与挫伤之大是不可估量的。或引发辽宁金融多米诺系统性风险爆发。
根源何在?再次想起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上的谈话,所有金融风险的原罪都是高杠杆融资性的高负债。辽宁省相当典型。2015年末辽宁省政府债务余额为8718.5亿,相比2012年末增长3569.85亿。根据相关数据计算,辽宁2015末债务率为157.72%,相比2012年末上升了88个百分点。短短三年政府债务翻番,这堪称中国给世界创造的一个“经济奇迹”。
这种高债务率在经济增速较高时尚能勉强维持,一旦经济增速放缓或者负增长,高杠杆率的债务风险立马就会爆发。辽宁如今就是如此。今年一季度,全国GDP唯一负增长的省份便是辽宁:经济增速仅为-1.3%。接着是,今年1-5月辽宁省财政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8.6%。债务链条正在断裂。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因财力收缩而间接放大债务风险的情况还将继续。如果在美国等财政独立的市场经济国家,辽宁可能已经事实上破产。
辽宁的地市债务率都异常之高,辽宁的国有企业长期依靠高负债率融资发展,如今的风险已经开始暴露出来。东北特钢40亿违约或牵连辽企发债,或给辽宁融资风险凸显的伤疤上撒把盐。
东北特钢违约债券使得投资者发出倡议议案“建议证监会、银监会、发改委暂停辽宁省政府以及该省企业融资”事件将辽宁置于风口浪尖上。一定要防止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
从辽宁省的情况折射到全国,似乎更加令人担忧。2012年以后特别是2014年以来地方债务不仅没有压缩或者管住,而且出现了几乎是放任自流、爆炸式增长的情况。最坏的制度安排是通过地方政府发债来置换存量债务的做法,这完全是拖延风险,庞氏手法。现在地方政府流动性泛滥,手里握有大量资金。央行大放水释放的流动性都流向了地方政府腰包里。背后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急剧攀升。辽宁就是缩影。
一个非常危险的观点是企业降杠杆,政府与居民加杠杆。政府与居民加杠杆是非常危险的观点。必须全社会一律降杠杆。
另一方面央行释放的大量流动性已经出现了许多奇特现象。M2和M1差距不断扩大。M2增速是11.8%(6月份),5月份也是11.8%,去年6月份也是11.8%。但是M1从去年10月份开始高速增长,一直增长到今年6月份的24.6%。M1已超过44万亿,但其中只有6万多亿元为M0,即支票帐户上(单位活期账户)的资金规模约为38万亿元。令人十分吃惊与担忧。
还必须看到,尽管M2增速不是很高,但实际上增速和增量已经不小了。目前M2余额已经接近150万亿元,超过GDP的一倍,在全世界都是较高水平。放水货币催生的经济发展是揠苗助长,风险隐患非常大。
央行大肆放水释放的流动性都进入到地方政府与国企、上市公司等大公司的支票帐户睡大觉,那么,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怎能不愈演愈烈,百姓如何提升消费能力呢?货币等宏观调控政策绝对出现了大问题。
辽宁省债务风险警示必须迅速调整货币政策与财政债务融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