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 综合

这个大风险引发高层关注?楼市股市一个都跑不掉!

股票观察mp 阅读(0) 评论()

点击标题下「股票观察」可快速关注

  推荐关注:新三板联盟,微信号:neeqcn(长按复制)

  今年以来,经济脱实向虚的情况并未好转,中国私人部门的固定投资累计增速面临“断崖式”下跌。这时,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的一个表态,引发市场关注。

  7月26日的中央

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要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其中,在“降成本”方面,“抑制资产泡沫”的提法引起了广泛关注。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抑制”与“防范”不同,表明已经出现的资产泡沫问题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关注。

  罕见!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何提“抑制资产泡沫”

  每年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研判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高层罕见提到了“抑制资产泡沫”。会议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哪类资产存在泡沫,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房地产泡沫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房地产市场环境的复杂前所未有,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一线及二线热点城市地王频现,房价不断上涨,多数三四线城市却深陷高库存泥潭。他认为,房价的上涨会透支未来的消费能力,年轻人买了房子之后购买力会大幅下降,这对实体经济形成了冲击。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预计下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可能会分化,对三四线继续去库存,对一二线房价大涨城市收紧房贷政策,比如深圳、上海、北京、合肥、厦门等,同时加强对国企拼地王现象的监管,土地市场有望降温。

  “抑制资产泡沫”的提出还令人联想到不久前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提到的“流动性陷阱”。这被业内解读为资金在虚拟经济里空转,对于实体经济有很大负面作用,是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一种“掠夺”。

  资产泡沫绝不只在房地产

  政治局会议所言的资产泡沫,除了去年以来暴涨的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外,A股亦在其列。

  昨天(7月27日)A股市场放量杀跌,中小创更是跌的“一片狼藉”,不少个股一根阴线抹去一个多月涨幅。今天(7月28日)即使市场企稳也未见像样的反攻,反倒是一些低估值蓝筹股受到资金青睐,不但没跌,甚至有的逆市反弹。

  从传统的评价标准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来说,平均15倍左右的估值算不上多高;但从中证500指数及中小板指数平均50倍、创业板指数74倍市盈率来看,估值不可谓不高。而在一些概念板块,其估值被炒之高令人咋舌。换言之,如今的A股市场已出现结构性泡沫。

  

  刘士余执掌证监会以来,监管层频频整治A股乱象,除了为日后注册制改革等重大改革措施铺路外,净化市场、引导价值投资,以迎接养老金、企业年金、增量社保基金等长线资金入市,也是重要目标。

  资金都在“自娱自乐”

  从“酸辣粉”(SLF)到“麻辣粉”(MLF),央行为稳增长也是煞费苦心,但这次货币刺

  实业方面,民间投资增速之所以疲软,投资渠道不畅只是表象,主因是投资标的吸引力在下降,有稳定收益、风险可控的投资对象匮乏。

  资产泡沫的根源是实体经济经营困难,利润率下滑,对于投资的吸引力下降,导致资金脱实向虚,短期化、炒作化的倾向越发明显。

  如今国内的资产泡沫是全方位的,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具体领域。

  资产泡沫既反映在房地产领域,也反映在包括互联网金融产品、资管计划、信托计划在内的各类金融产品上,甚至以各类名义存在的非法理财之所以红火,也说明了资金寻求高收益回报的迫切需求。

  资产泡沫的问题在于,各类金融投资产品只要是合法的,其募集的资金必然只有两种投向:

  1. 在金融领域内部循环,自娱自乐;

  2. 投资具体项目,以短融长投的期限错配来拉高投资收益率。当然,这两种方式都蕴含了极大的金融风险。

  去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得主、同济大学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钟宁桦曾在媒体上表示,2008年危机后出现了一个重要现象,即国企大量参与影子银行。这些企业自身没有很好的投资机会,却从金融体系中以较低的成本借了大量的钱,后转手借出以从中获得利差。

  上述情况恰巧证实了盛松成的观点:央行发行的货币成了企业的活期存款,形成了“企业的流动性陷阱”。

  之所以资产价格泡沫到处都是,就是因为资金没有真正地、有效地转换成实体经济的投资项目,这是核心。所以中央高层要抑制资产泡沫。

  至于如何抑制资产泡沫,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有效扩大需求,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资金导入实体经济,投资对经济增长有帮助的项目;

  除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比如财税改革,瑞信董事总经理陶冬指出,还应打破国企垄断,开放有利可图的高端服务业给民间资本。

  打破国企垄断,将有利可图的高端服务业开放出来,民间资本自然有兴趣。增长和转型的事情,与其政府越俎代庖,不如留给市场做。

  中国的IT行业没有国企垄断,也没有政府的过度参与、监管,却是目前经济中最具活力、最为繁荣的行业之一,其原因值得参详。

  另一方面是要抑制资金在金融市场的泡沫化倾向。

  从银行内部获得的银行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也可以说是银监会抑制金融市场泡沫化的举措之一。是国家严格资金要流向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的要求,整体也是为了钱能流向实体经济。封堵通道业务加强去杠杆。

  中国金融空转,实体虚弱,宝万之争把这个问题推向了前台,金融空转的主要方式就是盛行在市场上的所谓通道业务。

  规模持续增长的影子银行体系,不但导致部分监管指标失真,使得监管层对银行风险评估不准确,同时也对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产生严重干扰。

  总体上,有效扩大需求与抑制资金在金融市场泡沫化倾向,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把资金导向实体经济既能带动实体经济扩需,也能够有效抑制资产价格的泡沫,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方向。除此之外,在金融市场可能会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比较强有力的监管措施,来抑制金融泡沫的增长。

  “大大牌”去泡沫,对你意味着什么?

  

  “大大牌”去泡沫决心空前,股市已打响第一枪!

  股市的下跌或许只是个开始,且不是唯一。

  A股暴跌,一些舆论将其归咎于史上最严格的银行理财产品管理办法将出台。

  事实上这只不过是个引子罢了,新规更多的是限制以债权为主的影子银行业务,捎带也限制了杠杆资金进入股市。

  股市的下跌从现象上看,是缺乏实际利好支持、场外长线资金迟迟不入市、高位套牢盘出逃迹象明显、绩优和题材板块炒作充分面临回吐压力的必然结果,近期本号因观察到上述现象所以反复建议离场观望。

  但从根本上看,股市下跌是对中央坚决去杠杆、去泡沫、让金融回归本源决心的回应。

  政治局会议上总书记关于“抑制资产泡沫”的说法是破天荒的,加上证监会严查资管计划通道业务、银监会将颁布理财新规限制银行影子银行业务和股市杠杆配资业务、保监会对大股东强化管理、各地区出台楼市调控措施、央媒反复评论楼市风险和货币政策风险等等现象,充分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于中国经济当前存在的严重扭曲----高杠杆、高泡沫、资金空转----中央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并最终形成共识和决定,真正要做“壮士断腕”的事情,彻底改变资金轮流在各类资产中流动进而不断推高资产价格、不断制造泡沫风险、危机实体经济的现状。

  二、金融大监管雏形初现,各金融监管部门开始密切合作,从全局上监控资金流向和金融风险,从源头上切断高杠杆、高泡沫的形成通道,让金融回归支持实体经济的本质。

  三、监管的专业化程度上升,已经能够抓住问题的核心环节,牺牲短期利益,追求长期利益的取向愈加明显。银行、券商的新规,从根本上斩断了过剩资金不断涌向影子银行、隐形杠杆资金流向股市的链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正面临重复发达国家泡沫破灭老路的风险,经济发展----收入增长----加杠杆----资产价格上涨----资产泡沫----经济下行----泡沫破裂----硬着陆去杠杆。我们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近半程,并在局部市场(譬如股市)已经完成了数个循环。

  在前期,我们的政策是掩耳盗铃,幻想泡沫自己会听从政令停在那里不再放大,新释放的资金会乖乖流入实体经济支持发展。

  然而,事实令这种天真的想法幻灭,因为资金逐利的天性,无法人为改变,它们赌定当局会维持泡沫惧怕承受其破裂的后果,因此不断涌入相关资产令杠杆越来越高、泡沫越来越大、实体经济越来越缺血、而风险则越逼越近。

  从现在的情形来看,政策选项已经从先前的“维持泡沫”让实体经济慢慢赶上来的想法,已经明显向让泡沫瘪下去驱赶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转变。这从以上所述的种种迹象可以看出来,而且也能隐约感觉到这个转变过程的复杂和困难。

  所谓资产泡沫,主要是房地产、股票和债权,在这三个领域中,已经明显看到主动去泡沫的迹象。

  在房地产方面,严控加杠杆去库存、收紧一线和强二线政策、严厉批评地王、警示地产风险;

  在债权方面,主动引爆信用地雷、逐步释放违约风险、严查资金杠杆;加强影子银行监管、限制影子银行规模、堵住影子银行通道。

  在股市方面,坚决去杠杆、严查兼并重组、收紧IPO、打击投机题材炒作、严格券商管理、提高资管门槛。

  在政策方面,坚持用公开市场操作调节货币市场,没有进一步进行宽松,从而切断了泡沫赖以膨胀的根本来源----没有多余的货币就无法加杠杆;无法加杠杆就无法刺激泡沫进一步膨胀。

  以上这些措施足以令当前的市场进一步冷却,充分说明当局已经做好了应对资产市场颠簸的准备,在维持泡沫现状甚至无为而追任其发展与主动释放泡沫风险之间选择了后者。

  这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项!

  中国不能重复发达国家资产崩溃的老路,历次股灾的教训已经很足够----不能等到不可收拾时再想办法,股市如此、楼市比如此、债市也如此。

  这需要一种推到重来的勇气,我们的市场是在已无法用苟且来维持!

  本届政府选择短痛换长痛,是负责任的表现,是敢于面对现实挑战的表现,是着眼于长远的表现。唯有此,社会资源才能够重新进行有效配置、股市才能够吸引真正的长线价值投资者、债市才不会沦为资金空转的附庸。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不是什么好消息:

  对于银行而言,未来理财产品规模将继续下降、收益将继续下挫,已经严重依赖理财产品的银行从业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他们不得不进行更高层次的竞争,然而大多数却未准备好;

  对于券商而言,无论是资管业务、经纪业务、投行业务,都可能受到影响,在低迷的市况下,就业和收入的周期性压力将持续;

  对于个体投资者而言,资产价格的稳定甚至缩水将令投资收益大大下降而投资难度大大提高。

  然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资产泡沫被良好抑制甚至被充分挤压之后,我们将迎来另一轮健康、持久的投资周期----重要的是彼时你手中还有足够的现金。

  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过一段现金为王的日子,或者择时参与贵金属和商品投资。

  去泡沫组合拳打出又一记重招,这对你意味着什么?

  今天媒体消息指,指证监会不允许房地产企业将再融资用于对流动性资金的补充,募集资金只能用于房地产建设而不能用于拿地和偿还银行贷款。

  无疑,这是去杠杆、抑制地价、打击地王的实际动作,说明此次中央“抑制资产泡沫”是动了真格的,决心确实很大!

  注意到有评论说,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去融资以达到目的,但这很困难。

  此次“大大牌”抑制资产泡沫打的是组合拳,现在俺来安排很缜密,应该会受到不错效果。

  房地产资金的来源无外乎银行贷款、影子银行、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通过对上述市场的调控结合对房地产市场本身出击,可在掌控全局的情况下环环相扣地下一盘大棋。

  第一,通过严格券商管理收紧公司债发行抑制资金流入。

  企业(当然包括众多房企)期待向去年一样低成本发债几乎已不可能,这一措施的结果是降规模、提质量----规模小了、门槛高了,流入泡沫行业的资金自然减少。

  第二,通过严格银行理财、资管计划管理收紧影子银行规模。

  影子银行的膨胀速度甚至超越信贷和债券,存量规模已达50多万亿,占GDP比例接近80%。在银行、信托、资管工作的员工应该都很清楚,影子银行的大头在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平台。管住影子银行,自然会收紧流入地产的资金。

  第三, 通过规范股市、债市募集资金的使用收紧流向房地产的资金规模。

  房企通过定增、发债获得的资金,很多用于流动资金、偿债和拿地。地王的出现,表面上看是抢夺稀缺资源,而实际上是通过拉高地价来来粉饰资产负债表进行自我救赎,而这会令地价、房价继续飙升,直至最终破灭。限制了资金使用,就间接限制了地王。

  第四、通过对地方政府的政策手段调控和对企业的窗口指导来抑制杠杆炒地、炒楼的冲动。

  这从近一段时间以来热点地区频频收紧政策以及央企动向可见一斑。

  第五,房地产企业通过银行贷款本就已经相当困难,因符合硬条件的非常稀少。

  银行放贷的标准会重点参考政策的方向,当前环境下,愿意贷款给房地产企业的恐怕少之又少。

  因此,从政策战略和技术环节的同时发力,应可有效抑制房地产的热度,有助于泡沫冷却。

  不过,敞开土地供应、不再依赖土地财政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否则房价的调节阀永远控制在政府手里,这不是市场化,其结果也不会市场化,最终还是会造成大麻烦。

  从目前看,金融大监管的格局正在形成,在中央集权的高效率状态下,希望会比西方国家做的更好。

  对于普通人而言,当前泡沫停止膨胀甚至萎缩绝对是件好事,虽然可能对当期收益带来影响,但任由泡沫继续膨胀的结果只能是财富的进一步集中,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加大。

  对于当前的“大大牌”去泡沫,我们坚决支持,并乐见其成!

  (来源:综合自第一财经日报、陶冬博客、刘维明的微财经)

  这4股暴涨在即,可满仓布局,还可以实盘解答您的股票分析去和留。大家不妨关注看看!保证获益匪浅!↓↓↓↓

  这4股暴涨在即,可满仓布局↓↓

  敬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关注“股哥看盘”(ID:gugekanpan)

  关注此号的人都在股市赚钱了,资深分析师为你揭秘后市操作策略,次日热点早知道,让你尽情在股市赚大钱。还能加入股哥看盘实盘分析交流群

business.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0728/n461540818.shtml report 9726 点击标题下「股票观察」可快速关注推荐关注:新三板联盟,微信号:neeqcn(长按复制)今年以来,经济脱实向虚的情况并未好转,中国私人部门的固定投资累计增速面临“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