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 综合

四?|?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宏观经济形势

央行观察mp 阅读(0) 评论()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

  2016 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总体缓慢,受欧洲银行业风险暴露、英国脱欧公投等事件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几轮震荡,世界经济金融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增多。从各经济体运行情况看,主要发达

经济体继续温和复苏,新兴市场经济体表现分化,部分基本面较差、经济结构单一的经济体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发达经济体继续温和复苏,经济增长缺乏强劲动力。2016 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复苏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喜忧参半,劳动力市场有所改善,消费支出稳步增长,房地产市场继续稳健复苏,但企业投资依然低迷,制造业增速低位波动,服务业扩张速度有所放缓,出口较为疲软。欧元区经济出现积极迹象,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但制造业增长依然缺乏动力,通胀下行压力仍然存在,而英国脱欧和欧盟银行业风险发酵导致的不确定性也为经济复苏增添变数。日本经济仍未摆脱停滞局面。尽管劳动力市场出现改善,但受日元大幅升值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和出口仍较疲软,制造业PMI继续位于不景气区间,投资持续低迷,物价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新兴市场经济体表现分化,部分经济体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受自身结构性因素制约、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国际资本流动逆转、地缘政治冲击等因素影响,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其中,受油价低迷和国内经济结构单一等因素影响,巴西、委内瑞拉陷入严重经济困境。印度经济增长较为突出,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9%,但其经济增长也面临较多的潜在风险。二季度以来,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回升、资本流出放缓,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状况有所好转。俄罗斯、巴西工业生产较年初回升,巴西经常账户实现七年来首次盈余。

  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仍缺乏亮点支撑。从贸易、投资、结构性改革三大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看,受诸多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影响,贸易增速自危机以来大幅放缓,2012 以来始终低于全球经济增速。

  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额同比下降1.0%,形势依然严峻。从投资角度看,自金融危机以来发达经济体投资额大幅下滑,2015 年占GDP比重较2000-2007年均值下降约2个百分点,而新兴市场经济体投资额自2014年以来也大幅放缓。在结构性改革方面,全球主要经济体均面临较多结构性问题,但目前结构性改革成效尚不明显。

  (二)国际金融市场概况

  上半年,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前景黯淡,投资者避险情绪较高,在一些突发事件影响下金融市场经历了两轮较大幅度波动。年初以来,受中东国家主权基金赎回、欧洲银行业风险暴露等因素影响,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大幅度震荡。截至2月16日,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以及欧元区多国股指较2015年末下跌超过10%;俄罗斯、墨西哥、阿根廷、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货币对美元汇率较2015年末贬值幅度均超过5%。2月中旬以来,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原油“冻产协议”达成等因素影响,市场恐慌情绪有所缓解。二季度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多数时间相对平稳,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升。6月24日,英国脱欧阵营获胜,国际金融市场初期反应剧烈。脱欧公投当日和次一交易日,全球股市暴跌。美国标普500指数和日经指数分别下跌3.59%和7.92%;标普500指数期货和东京日经225 指数期货分别大跌5%和8.1%,双双触发熔断机制;欧洲主要股市跌幅超过10%。同时,受避险情绪上升影响,日元、美元、瑞郎显著升值,英镑和欧元出现大幅贬值。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四年新低,日本、德国国债收益率跌至零以下。目前市场情绪已逐步回稳,但由于英国脱欧程序和脱欧后的英欧经贸关系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对后续影响仍需密切关注。

  欧元和日元对美元升值,英镑大幅贬值,新兴市场经济体汇率升贬不一。截至6月30日,欧元、英镑、日元对美元汇率分别为1.1104 美元/欧元、1.3306美元/英镑和103.25日元/美元,较上年末分别升值2.25%、贬值9.72%和升值16.51%。同期,一些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升值,其中巴西里亚尔、俄罗斯卢布、智利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南非兰特、新加坡元对美元汇率升幅较大,分别达到23.2%、14.4%、7.0%、6.6%、5.3%、5.2%。而阿根廷比索、墨西哥比索对美元汇率大幅贬值13.9%和6.0%。

  货币市场主要利率继续分化。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减弱等因素影响,伦敦同业拆借市场美元Libor保持稳定,截至6月30日,1年期Libor为1.2303%,较上年末上升5个基点。受英国脱欧以及欧央行负利率政策影响,欧元区同业拆借利率Euribor继续走低。截至6月30日,1年期Euribor为-0.051%,较上年末下降11个基点。

  避险资金推动主要发达经济体国债收益率下行,部分发达国家国债收益率跌为负值。截至6月30日,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国债收益率分别较上年末下行109个、79个、78个、76个和50个基点,其中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降为负值,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英国脱欧当日也曾跌为负值。瑞士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上半年一直为负,7月5日瑞士50年期国债也跌破零。同时,受石油价格回升影响,巴西、俄罗斯等资源出口型新兴市场国家国债收益率分别较上年末下降430个和143个基点。

  英国脱欧导致欧洲股市大跌,石油价格推升新兴市场经济体股市。截至6月30日,美国道琼斯指数较上年末上涨2.9%;日经225指数大跌18.2%;欧元区STOXX50指数较上年末下跌9.3%;西班牙、法国和德国分别下跌14.5%、9.9%和8.6%。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中,受益于石油价格回升,阿根廷、俄罗斯、巴西和印尼股市较上年末分别大涨25.8%、23.0%、18.9%和9.2%。

  大宗商品价格整体止跌回升。2016年2月11日CRB商品价格指数达到155.01,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随后开始震荡回升,6 月30日CRB商品价格指数达到192.57。受主要产油国冻产协议传闻、美元走软、投资者对美国石油减产预期等因素影响,原油价格自2016 年2月中旬开始震荡回升,4月、5月和6月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现货月均价每桶分别为41.49美元、46.89美元和48.33美元。同时,由于金融市场动荡、市场信心脆弱,避险情绪恶化,黄金价格在2016年初和英国脱欧之后大幅上涨,特别是脱欧之后一度反弹至2014年以来最高点。

  专栏 3 英国脱欧公投的影响分析

  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51.9%的选票支持英国退出欧盟,

  投票率近 75%。金融市场对此反应剧烈,全球股市暴跌,欧洲银行股持续下跌,美国、德国等债券收益率下降,受避险资金推动,日元、美元、瑞郎显著升值,英镑、欧元大幅贬值。为平复市场情绪,主要央行和国际组织纷纷表态已做好应对准备,国际组织也公开承诺将给予必要支持。8月4日,英格兰银行7年来首次降息,并扩大量化宽松规模,以应对脱欧带来的不确定性对经济金融的可能影响。作为重大的政治经济“黑天鹅”事件,英国脱欧的影响正在并将继续显现。

  英国脱欧看起来是“黑天鹅”事件,其实背后早有渊源。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总体比较微妙,近年来欧盟移民的快速增长和随之而来的福利负担、欧洲难民潮和跨国恐怖主义活动的蔓延以及欧债危机后欧盟经济持续低迷等,使部分英国民众感觉英国受到了拖累,催生了公投的萌芽。

  英国脱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取何种退出模式、在多大程度上利用欧盟单一市场。由于脱欧无先例可循,在脱欧程序和脱欧后的英欧经贸关系上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从与欧盟单一市场融合程度来看,未来英国与欧盟可能的关系

  模式大致可分为欧洲经济区模式(即“挪威”模式)、双边协议模式(即“瑞士模式”)、自贸区模式(类似于加拿大与欧盟之间尚未生效的自贸区安排)、关税同盟模式(即“土耳其”模式)以及WTO模式等五种,融合程度是递减的;也不排除会开辟一种新的模式,达成新的协议。由于涉及经济体众多,相关程序复杂,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关谈判、重塑经贸关系殊为不易。

  脱欧首先对英国产生直接的影响。一方面,英国在政治、经济、金融上均面

  临挑战。此次公投中,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均支持留欧,英国国内意见存在分歧;外部则面临一系列制度、关系的重建。7月5日英格兰银行发布《金融稳定报告》,指出脱欧公投后,来自经常账户赤字、商业地产市场、家庭债务、经济发展不确定性、金融市场脆弱性等渠道的风险有可能逐步显现。此外,由于金融服务是英国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各方尤其关注脱欧对英国尤其是伦敦金融中心地位的影响,包括脱欧后英国能否获得本地公司为欧盟服务的通行证,伦敦的欧元交易中心地位能否保持等。IMF在2016年6月预测,乐观情况下,脱欧将使2018年英国GDP较未脱欧情形缩减1.3%;极端情况下,脱欧将使2018年英国GDP比未脱欧情形缩减 5.2%。另一方面,脱欧给英国一定的自由度,或可采取更加灵活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并推出更有利的税收、准入、人才流动等制度安排;同时,如果英国能更好地重塑与其他经济体的经贸关系,也有利于促进英国经济金融的发展。

  英国脱欧对世界经济产生较大的溢出效应。对于欧盟而言,英国脱欧对其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产生一定影响,欧洲银行业的风险有所上升,欧盟经济复苏压力加大。对于全球而言,英国脱欧造成了金融市场动荡,其在一定程度上是“去全球化”思潮的反映,加大了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和未来的不确定性。IMF在2016 年6月预测,乐观情况下,欧盟其余国家GDP比未脱欧情形缩减0.2%-0.5%,全球 GDP 比未脱欧情形缩减 0-0.2%;极端情况下溢出效应更大。也有分析认为,英国脱欧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体的影响存在差异,有挑战也有机遇。

  英国公投脱欧以来,中国股市、债市、汇市运行总体平稳。由于与脱欧相关的下一步形势尚不明朗,准确评估脱欧的影响还需时日,需要密切观察,保持警惕,进一步加强与有关央行、货币当局以及主要国际金融组织的政策沟通和协调,做好应对准备。

  (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

  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有所缓和。美联储自2015年底加息后一直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 0.25%-0.5%不变,并多次重申仍将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立场,未来利率调整将是渐进过程,美联储会根据实际和预期经济状况与最大化就业和 2%通胀目标的差距,来决定加息的时点和力度。考虑到英国脱欧的影响仍在持续,市场机构普遍下调美联储加息预期。

  为刺激经济和提振通胀,欧央行于3月10日加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力度,将主要再融资操作利率、边际贷款便利利率和存款便利利率分别下调5个、5个和10个基点至0%、0.25%和-0.40%,自2016 年4月份起扩大月度资产购买规模至800亿欧元,同时将资产购买范围扩大至欧元区非银行公司发行的欧元计价的投资级债券,并自6月22日起实施新一轮四年期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 II)。

  日本银行于1月29日引入负利率政策,将金融机构存放在日本央行的部分超额准备金利率从之前的0.1%降至-0.1%,主要目的是鼓励金融机构借出更多资金,以期实现 2%的价格稳定目标。为应对外部不确定风险,日本银行在7月29日会议上决定进一步强化宽松货币政策,将交易所基金(ETFs)购买规模扩大至每年6万亿日元,同时扩大美元借贷项目规模至240亿美元(之前为120亿美元),并允许金融机构将日本国债作为美元资金供给操作的抵押品,目的是为日本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充足的外币流动性。

  英格兰银行在上半年例会上均决定继续维持 0.5%的基准利率和 3750亿英镑的资产购买规模不变。英国公投脱欧后,英格兰银行在8 月3日的例会上决定引入一揽子措施,为经济增长提供额外支持,并实现向通胀目标的可持续性回归。这些措施包括:下调基准利率0.25 个百分点至0.25%;引入新的长期资金计划以疏通利率下调的传导渠道;购买不超过100亿英镑的英国企业债券;新增600亿英镑的英国政府债券购买规模,从而将资产购买计划的存量规模增加至4350亿英镑。

  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政策继续分化。为提振本国经济、缓解外部冲击,乌克兰、土耳其和匈牙利央行均连续多次调低指标利率;俄罗斯、韩国和印尼央行均选择借美联储暂缓加息的时间窗口小幅调降指标利率。为应对国内通胀压力,哥伦比亚在上半年内连续5次上调指标利率共125个基点至7.5%,南非储备银行两次上调政策利率共50 个基点至7%,埃及央行上调100个基点至11.75%。

  与此同时,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采取灵活汇率制度等措施应对金融市场动荡。埃及央行和尼日利亚央行分别于3月14日和6月20日起实施本币自由浮动,成为继阿根廷、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俄罗斯之后放弃外汇干预、采取更灵活汇率制度的新兴市场国家。另一方面,面对金融市场波动和资本外流压力,巴西央行新任行长戈德法恩6月8日在巴西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未来将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不再将汇率政策作为控制通胀的工具之一。

  (四)国际经济展望及面临的主要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6年7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16年和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分别为3.1%和3.4%,较2016 年4月的预测值均下调了0.1个百分点。展望未来,全球经济可能面临以下风险:

  英国脱欧谈判的不确定性可能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持续影响。7月13日,特雷莎·梅就任英国首相,并承诺将领导英国成功脱欧。考虑到英国与欧盟复杂的政治经济博弈关系,英国脱欧谈判的过程和结果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增加市场波动性,持续影响投资者信心,从而对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带来冲击。

  受国内外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等影响,主要经济体之间政策协调难度依然较大。面对更为复杂的国内经济走势和外部环境,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存在不确定性。英国决定脱欧后,为应对国内经济下行风险、维护经济金融稳定,英格兰银行已出台一揽子措施提供额外货币刺激,日本银行也已进一步强化宽松货币政策,欧央行官员则多次表示为稳固经济复苏形势可能会加强量宽和负利率政策。与此同时,发达经济体之间在解决长期存在的结构性挑战和难民问题方面仍存在较大分歧。

  去全球化以及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缺乏集体行动和推动全球化的动力将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大风险之一。恐怖主义袭击增多、地缘政治形势紧张等不稳定性因素也为世界经济复苏蒙上阴霾。此外,随着近期全球避险情绪上升和美元走强,国际石油价格可能再次面临下行压力,或会对石油出口国的经济基本面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加大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

  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201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转方式、调结构稳步推进。消费稳定增长,投资增速放缓,进出口降幅收窄。工业生产稳中趋升,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就业基本稳定,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4.0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提升,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3.4%,比上年同期提高13.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第一、二季度GDP同比均增长6.7%,环比分别增长1.2%和1.8%。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以人民币计价的货物贸易顺差为16720亿元。

  (一)消费稳定增长,投资增速放缓,进出口降幅收窄

  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需求平稳增长,网络消费保持强劲。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886 元,同比名义增长 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957 元,同比名义增长8.0%,实际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50元,同比名义增长8.9%,实际增长6.7%。第二季度人民银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消费意愿有所回升,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1.2%,比上季提高1个百分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1 万亿元,同比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增速与一季度持平。乡村商品零售增长继续快于城镇,上半年乡村零售额同比增长11%,比城镇高0.8个百分点。基本消费类商品平稳增长,居住类、休闲娱乐类消费快速增长。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日用类商品分别增长 11.5%、11.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增长15.6%,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增长16.9%。网络零售保持强劲,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2.2万亿元,同比增长28.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8万亿元,同比增长26.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6%。

  投资增速放缓,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民间投资增速回落。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8 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当前投资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同比增长11.7%,比第二产业高7.3 个百分点。二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9%。三是民间投资增速回落,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8%,实际增长4.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5%,比上年同期低3.6个百分点。四是东北地区投资降幅继续扩大,其他地区投资增速总体稳定。投资增速下降,

  尤其是传统产业以及传统产业集中地区投资增速下行,而基础设施投资、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一定程度上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反映,也有利于用市场的力量纠正资源错配问题。但也要看到,影响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的因素较多,也比较复杂,包括投资回报下降、风险溢价上升、存在挤出效应等,下一阶段在投资机会、投资环境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进出口降幅收窄,民营企业对出口贡献较大。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1.1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40万亿元人民币,下降2.1%,收窄3.6个百分点;进口4.73万亿元人民币,下降4.7%,收窄3.7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1.67万亿元人民币。贸易结构优化。上半年,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5.7%,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7.2%,为出口主力;民营企业出口增长3.6%,占出口总额的46.6%,继续保持出口份额首位。分国别看,对欧盟出口保持正增长,同比增长 1.3%,对日本、美国和东盟出口下降,分别同比下降0.5%、4.6%和2.9%。

  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3402 家,同比增长 12.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4417.6 亿元人民币(折合694.2亿美元),同比增长5.1%。

  (二)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工业生产稳中略升

  2016年上半年,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1万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3.43万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 18.43 亿元,增长 7.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快于第二产业。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6.5%、39.4%和54.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国夏粮总产量 13926 万吨,比上年下降1.2%,仍为历史第二高产年。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853万吨,同比下降1.3%,其中猪肉产量2473万吨,下降3.9%。生猪存栏40203 万头,同比减少3.7%;生猪出栏31959万头,同比减少4.4%。

  工业生产稳中略升,企业利润状况有所改善。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6.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1%,制造业增长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6%。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0.2%和8.1%。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3%,与上年同期持平。工业企业利润状况改善。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0万亿元,同比增长6.2%,增幅比上年同期高6.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 5.68%,比一季度高 0.24 个百分点。企业经营指数、订单指数和存货指数回升,盈利指数重回盈亏平衡点之上。第二季度人民银行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企业经营景气指数为48.3%,比上季上升1.6个百分点;国内订单指数为46.6%,比上季上升7.5个百分点;出口订单指数为46.5%,比上季上升5.5个百分点;企业盈利指数为52.7%,比上季上升5.5个百分点。

  (三)价格水平维持温和上涨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相对平稳。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第二季度各月分别上涨2.3%、2%和1.9%,平均上涨2.1%,基本与上季度持平。食品价格上涨明显,非食品价格走势相对稳定。第二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推动CPI上涨约1.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 1.1%,涨幅与上个季度基本持平,推动 CPI 上涨约0.9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涨幅回落,服务价格涨幅继续扩大,第二季度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 2.1%,比上个季度低 0.1 个百分点;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1%,比上个季度高0.1个百分点。生产价格降幅有所收窄。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9%,第二季度各月分别下降3.4%、2.8%和2.6%,平均下降 2.9%,降幅比上个季度收窄 1.9 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和生活资料价格降幅均有所收窄。第二季度,生产资料价格和生活资产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9%和0.2%,降幅比上个季度分别缩小2.5个和0.2 个百分点。第二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分别上涨7.7%和0.3%,比上个季度分别提高1.0个和下降0.1个百分点。上半年,企业商品价格(CGPI)同比下降 4.8%,降幅比上年同期收窄 0.8 个百分点。初级产品价格跌幅较大,同比下降 7.3%,投资品价格同比下降5.6%,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1.3%。

  进出口价格降幅继续收窄。上半年进口价格总体下跌 8%,降幅比第一季度收窄 3.5 个百分点;出口价格总体下跌 3.2%,降幅比一季度减少1个百分点。

  GDP平减指数同比上涨。上半年GDP平减指数(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与按固定价格计算的GDP的比率)同比上涨1.7%,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高1.2个百分点。

  价格改革继续稳步推进。自6月20日开始,在中央管理企业全资及控股铁路上开行的普通旅客列车软座、软卧票价,由铁路运输企业依法自主制定;普通旅客列车高级软卧包房票价继续实行市场调节价;铁路运输企业可根据运输市场竞争状况、服务设施条件差异、客流分布变化规律、旅客承受能力和需求特点等实行一定折扣,确定实际执行票价。6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完善两部制电价用户基本电价执行方式的通知》,将基本电价计费方式变更周期由按年调整改为按季调整,电力用户选择按最大需量方式计收基本电费的,最大需量核定值变更周期从现行按半年调整改为按月调整,电力用户可根据企业实际需要选择对其最有利的计费方式。

  (四)财政收入增速总体有所回升

  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8.55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4个百分点。全国财政支出8.92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5.1%,增速比上年同期高4.5个百分点。全国财政收支赤字为3651亿元,上年同期为盈余2312亿元。

  从收入结构看,非税收入 1.33 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下降0.7%,税收收入7.22万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营业税同比分别增长8.7%、2.8%和15.6%,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同比下降3.1%,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同比分别增长7.6%和19.8%。在主要支出项目中,财政支出增长较快的有债务付息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公共安全支出和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同比增长38.1%、34.5%、28.9%和27.5%。

  (五)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717 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7%;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2%左右。二季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98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的统计分析显示,与上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劳动力市场供求人数均有所减少。劳动力市场需求略大于供给,求人倍率为1.05,比上年同期和上季度分别略降0.01和0.02。从行业需求看,与上年同期相比,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用人需求增长幅度较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等行业的用人需求减少较多。市场对具有技术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劳动者的需求均大于供给。与上年同期相比,除对高级技师的用人需求有所增长外,对其他各类技术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的用人需求均有所减少。

  (六)国际收支总体平衡

  国际收支继续呈现“一顺一逆”、总体平衡的格局。2016 年第一季度,经常项目顺差393亿美元,同比下降54%,与同期GDP之比为 1.6%,继续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范围之内。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233亿美元,同比增长9%。截至2016年6月末,外汇储备余额3.21 万亿美元。

  外债总规模降幅放缓,偿债风险可控。截至3月末,外债余额为13645亿美元,较2015年末下降3.6%。其中,短期外债余额为8491 亿美元,较2015年末下降8%,占外债余额的62%。

  (七)行业分析

  1. 房地产行业

  2016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快速增长,房价上涨城市增多,但势头逐步趋缓,房地产开发投资触底回升,房地产贷款快速增长。

  房价上涨城市增多,但走势趋缓。2016年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55个,比3月减少7 个,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7%,涨幅较3月收窄0.1个百分点;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有57个,比3月增加17个,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7%,

  较3月涨幅扩大2.7个百分点。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48 个,比3月减少6个,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5%,涨幅较3月收窄0.4 个百分点;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有52个,比3月增加6个,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7%,涨幅较3月扩大1.0个百分点。

  商品房销售快速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7.9%,增速较第一季度下降5.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4.9万亿元,同比增长42.1%,增速较第一季度下降12.0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占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88.8%和85.9%。

  房地产开发投资触底回升,但增速略有回落。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4.7万亿元,同比增长6.1%,较第一季度降低0.1 个百分点,较上年末回升5.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开发投资额3.1万亿元,同比增长 5.6%,较第一季度提高 1.0 个百分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6.8%。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7.8亿平方米,同比上升14.9%,较第一季度下降4.3个百分点。全国房屋施工面积67.0 亿平方米,同比上升 5.0%,较第一季度下降 0.8 个百分点。全国房屋竣工面积4.0亿平方米,同比上升20.0%,较第一季度扩大2.3个百分点。

  房地产贷款快速增长。截至6月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含外资)

  房地产贷款余额23.9万亿元,同比增长24.0%,增速较3月末高1.8 个百分点,快于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9.7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6%,比3月末高0.7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15.4万亿元,同比增长32.2%,增速较3月末高5.7 个百分点;住房开发贷款余额为4.2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比3月末低1.5个百分点;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1.7万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3月末低15.3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增房地产贷款2.9万亿元,同比多增1.0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38.9%,较第一季度扩大6.3个百分点。

  保障房信贷支持力度继续加大。截至6月末,全国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为2.2万亿元,同比增长42.2%,增速较3月末低3.2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增3597.2亿元,占同期房产开发贷款增量的97.1%,较第一季度增加75.1个百分点。此外,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截至6月末,已有85个城市的372 个保障房建设项目通过贷款审批,并按进度发放851.0亿元,收回贷款本金628.2亿元。

  2.煤炭行业

  长期以来,煤炭行业的发展有效满足了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能源需求,有力支撑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煤炭等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逐步显现。近年来,煤炭行业依靠市场力量逐步实现产能出清和结构调整,但受行业和体制性因素等多方面制约,“去产能”步伐较为缓慢。2013年后原煤产量开始逐年减少,2015年全国原煤产量37.5亿吨,较2014年和2013年分别下降3.3% 和 5.6%。虽然供给有所减少,但受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等影响,煤炭需求下降地更快,并呈逐年扩大态势,导致煤炭价格大幅下降。2015 年末,煤炭价格指数为125.1,较2014年、2013年和2012年末分别下降9.2%、22.7%和26.7%。受此影响,主要煤炭企业经营效益连续三年负增长,2015 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4.8%,利润总额同比下降65.0%,各项经营指标进一步恶化。

  2015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等五大重点工作任务。其中,煤炭行业成为“去产能”的重点领域之一。2016年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对化解煤炭行业产能过剩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各级政府部门相继推出配套政策,并进一步明确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行动方案。随着“去产能”政策的逐步落实,2016 年以来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状况得到一定改善。上半年,煤炭产量为16.3亿吨,同比下降9.7%,增速较上年末回落6.4个百分点。随着煤炭产量的加快收缩以及价格小幅回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自2月份以来开始反弹,6 月末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下降 13.0%和 38.5%,较 2 月末分别回升4.1和72.6个百分点。但需要注意的是,截至2016年7月末,煤炭行业去产能任务完成进度仍未过半。

  下一步,应继续落实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有关政策,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去产能”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推进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一方面,严格执行淘汰落后产能认定标准,依法依规实施淘汰,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适度减少煤矿数量,优化市场供需结构。同时,加强财政资金支持和政策协调配合,做好剩余资源价款返还、职工安置等后续工作。另一方面,推进企业改革重组、促进行业调整转型。稳妥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煤炭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中小型企业,培育一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进一步提高安全、环保、能耗、工艺等办矿标准和生产水平;加快研究制定商品煤系列标准和煤炭清洁利用标准;加快煤层气产业发展,合理确定煤层气勘查开采区块,建立煤层气、煤炭协调开发机制。

  

business.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0806/n462932774.shtml report 15776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2016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总体缓慢,受欧洲银行业风险暴露、英国脱欧公投等事件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几轮震荡,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