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马太效应暴露三大症结 36家公募徘徊亏损边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手机看新闻
  本报记者 安丽芬 广州报道

  经过18年的发展,公募行业规模超过8万亿,基金公司家数也扩展至109家,但是首尾两头差距逐渐扩大,马太效应愈加明显。

  数据显示,华夏、南方等“老十家”依然坚挺,天弘、易方达等则成为“新十家”。每年,基金行业都会崛起一些后起之 秀,但是更多的则做了“分母”,在股东变更、团队震荡中内耗,垂死挣扎状。

  业内人士认为,在马太效应持续发酵下,虽然突围症结因素颇多,但并不表示市场没有突围的机会。随着投资者结构的变化以及FOF等新产品的火热,下一个突围的中小基金公司可能已不远。

  马太效应发酵“基金公司的公募规模生死线是100亿元,如果达到不这个标准,基本就会亏损。”近日,广东某公募基金的一位负责人指出。

  Wind数据显示,今年年中,有36家基金公司的公募规模不及百亿元,而中原英石、华宸未来、红土创新等8家基金公司的公募规模不足10亿元。其中,最小的中原英石公募规模只有0.1亿元。

  而19家基金公司的公募规模则超过1000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天弘基金和华夏基金分别达到8505亿元和5061亿元。

  据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分析师李颖介绍,在他们设计的基金公司评价体系中,对总规模200亿元以下的基金公司的成长能力打分较低。因为这类公司 一般盈利状况不佳甚至亏损,致使股东频繁动荡,进一步导致核心管理团队动荡,从而影响到公司业绩、规模等。

  7月26日,证监会批准了中原英石变更股权和实际控制人,原控股股东中原证券将34%股权、股东安石投资32%股权转让给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变更后太平资管持股66%,成为控股股东。控股权变更的背后则是同行里规模最小、股权激励搁浅、高管投研团队接连动荡。

  另外,在新业务的拓展上,中小基金公司也在遭受“排挤”,比如银行委外虽然蛋糕比较庞大,但很多银行是有门槛的,这也是为什么行业的马太效应会更明显的原因之一。

  “小基金公司一开始只能找一些农商行合作,随着规模变大再逐渐与大的银行开展合作,这需要一个过程。”上述公募业务负责人透露。

  李颖指出,形成当前基金行业的马太效应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基金行业发展历史沿革和竞争环境变化。成立较早的基金公司有着多年的积累,投资者认可度较高。而新成立的基金公司难以复制他们的环境,必须要面对全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包括险资、私募等;第二个因素是基金销售机构天然就会选择市场口碑好、在销售费用方面能予以强支持的基金公司,使得实力雄厚基金公司能够获得更多销售机构支持;第三个因素是,跟老基金公司比,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在战略规划、产品设计思路、对投资者需求把握方面等不具备优势,甚至处于劣势。

  突围三大症结“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横亘在基金行业多年,每家中小基金都在思索如何突围,但时至今日绝大多数尝试者都做了“分母”。

  症结在哪里?金鹰基金总经理刘岩指出了三点:一是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一方面股东与经营管理人之间缺乏长期利益绑定机制,经营管理人行为容易短期化,不利于股东长期利益;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的核心地位不够突出,经营管理人的话语权相对较弱,公司经营管理团队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障。二是,泛资产管理行业刚性兑付产品占比仍然较高,实际无风险收益率被扭曲,导致严格要求由买者自担风险的基金管理行业在整体竞争上处于劣势。三是,投资者长期投资和资产配置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公募基金“好做不好卖,好卖不好做”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这也间接导致行业内很多公司考核目标与激励机制短期化,不利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股东与管理团队的目标不一致,一直是困扰基金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有不少管理层和股东私下闹掰出走的案例,甚至股东不堪亏损退出,这两方面均会导致核心团队动荡,进而影响到公司的业绩和规模,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业内人士指出,对中小基金公司来说,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管理团队和股东之间的关系。刘岩认为,证监会和基金业协会鼓励专业人士、经营管理人持股以及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是未来这个行业最大的希望之所在。

  为了挽留人才,自2013年以来,股权激励和事业部激励成为基金行业的两大法宝,汇添富、嘉实、天弘、中欧等均试水。不过,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从整个行业的情况来看,这两大方式并非灵丹妙药,一试就灵,能否因此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多方面支持保障。

  据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介绍,前海开源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在发起人协议、公司章程、股东会决议和董事会决议等正式文件中,都明确规定了公司高管及投研核心团队股权激励及基金经理绩效激励的公募基金公司,从制度上确保上述政策落到实处这不仅仅只是口头承诺,而是具备法律效力。

  此外,前海开源股权设计上,也为日后实施的股权激励提供了便利。数据显示,前海开源在实施股权激励之初,将股权进行了调整,仅有四家股东,开源证券、北京长和世纪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中盛今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和合投信资产管理合伙企业,其中最后一个是前海开源的员工持股合伙企业。四家公司平均享有25%的股权,这意味着,未来前海开源的股权激励不会受到“一言堂”式的股东掣肘。

  机构投资者、FOF是突破点“在突围中,虽然不少基金公司做了分母,但并不表示市场没有突围的机会。”李颖指出,在不同的行情下,每年都会有基金公司取得突破,有些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有的是把握住了行情的特点,有的是加强了股东的优势。

  近年来,天弘基金和财通基金的“逆袭”之路成为不少中小型基金公司竞相模仿的对象。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两条道路难以复制。

  “天弘基金应该是一个特定案例。天弘基金早期资产管理规模和产品业绩排名较为靠后。”李颖指出,在阿里集团介入后,天弘通过把握投资者细分市场的需求,再加上先发优势和流量优势,在现金管理市场形成强大的护城河。很明显,天弘之路是不可复制的。

  随着并购重组近几年的大热,主攻定增市场的财通基金成为“定增王”,不过他们的公募规模仍然较小。

  “财通基金的做法是很多小型基金包括刚拿到牌照的基金公司模仿的对象,通过取得公募牌照开展类私募业务,面向非公众投资者业务,比如平安大华。”李颖指出,但这条路子在监管出来后(非货币型基金公募规模低于200亿元的不能设子公司),也成为比较难以复制的模式。

  其实,除了“复制”他人,一些积极的变化也在基金行业酝酿。“以前很少基金公司有战略发展部门,近来我们调研发现不少基金公司设立了该部门,通常叫做产品设计部门,希望有个部门统筹规划产品,这也是激烈竞争之下,基金公司做的积极转变。”李颖说。

  2015年末,基金行业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大大超过了个人投资者,这在历史上前所未有。很多基金公司希望通过这一系统变化寻找自己发展的道路,比如华宝兴业。

  “一些基金公司希望在满足机构投资者需求的市场中探索自己的发展之道。像今年市场出现了一些募集规模较大、产品特色鲜明的产品,比如封闭5年期固定收益类产品,很大程度上是为特定机构投资者需求定制的。”李颖表示。

  另外,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正在备战FOF,并选择以此为突破点。“我们时刻关注创新业务,比如FOF。”上述公募负责人表示。

  作者:安丽芬
business.sohu.com false 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s://epaper.21jingji.com/html/2016-08/09/content_44770.htm report 3822 本报记者安丽芬广州报道经过18年的发展,公募行业规模超过8万亿,基金公司家数也扩展至109家,但是首尾两头差距逐渐扩大,马太效应愈加明显。数据显示,华夏、南方等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