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独家|刘世锦:房价飙升带动投资热仅一个季度

  摘要:地方政府把卖地收入作为城市发展的一种融资手段,这种模式在特定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有它的合理性,但到了现在,已经慢慢走到尽头。

  (搜狐财经思想库:让思维有乐趣,让思想有力量!汇集顶尖财经智库,分享深刻透彻的调查研究,旨在普及常识,为网友提供思想洞见和专业分析。)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接受了搜狐财经的独家专访。在专访中,刘世锦提到2016年一季度以来房价上升,某些城市房价飙升,这个反应是不正常的。因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历史需求峰值2014年已经出现了,这样大的格局没有改变。刘世锦同时认为,地方政府把卖地收入作为城市发展的一种融资手段,这种模式在特定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有它的合理性,但到了现在,已经慢慢走到尽头。

  以下是刘世锦关于房价部分的观点选摘,搜狐财经近期将会发布采访全文,敬请关注。

  搜狐财经:刘主任主编的《由数量追赶到质量追赶》这本书里面对于过剩产能着墨比较多,原来大家说降低经济增速调整经济结构,现在经济增速是降了,但是过剩产能为什么还是这么大的问题?结构为什么还没有调?

  刘世锦:过去六年经济回调,从需求侧来讲主要是高投资的速度逐步降低,而中国过去有三大需求来源带动了高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出口。需求侧减速减到位或者触底,它的条件就是高投资要触底,高投资要触底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出口三大需求--我称之为"三只靴子要落地",现在看来这三只靴子慢慢落地了。需求下降了,和它相对应的供给侧也在相应调整,主要是一些重化工业比如煤炭、石油、石化、钢铁、铁矿石、建材这些行业也在逐步减速,但是减速相对较慢,这样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钢铁行业、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程度一般在30%以上。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有一个本质性的区别,不是短缺经济而是一个过剩经济,但是过剩是有限度的,过剩10%、15%就差不多了,过剩30%太多了。这几年重化工行业的PPI,也就是这些产品的出厂价大幅度降低,中国工业的PPI超过50多个月负增长,最低的时候达到负5.9%,这种情况之下,这些行业肯定是要调整的,产能太多就要去产能。客观来讲,过去一段时间去产能取得一定的进展,看一些统计数据,再实地考察,煤炭行业、钢铁行业在有些省调整力度还是相当大的。当然,调整起来也有困难,难在什么地方?调整某种意义上是博弈,中国的钢铁行业、煤炭行业现在是过剩的,但是如果把过剩的部分去掉以后,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些行业本身的需求规模还是很大。像钢铁行业,中国人均钢铁存量6吨,美国人均钢铁存量24.6吨,日本钢铁存量超过40多吨,我们就不和日本比了,如果我们接近像美国这样的水平,中国现在至少生产200多亿吨到300亿吨规模的钢铁。将来每年产量降到7亿吨左右,大概还需要生产三四十年的时间。有人说这个数有根据吗?我举一个例子,在日本经济下台阶是1972年,当时日本钢铁产量是1.19亿吨,去年日本钢产能1亿吨左右,70年代到现在40多年过去了,日本钢的产量变化不大,日本才1亿多人口,中国14亿人口。中国将来钢铁的增长率比以前是会大大降低,但是需求规模还是很大。所以,很多人对去产能希望别人去我不去,熬下来,以后规模还是相当大的。

  重化行业去产能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国企深化改革的问题。我是看过一些产能过剩的国企,很困难,有些是亏着本在生产。能不能不生产?回答是必须要生产。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得养。即使企业不赚钱,如果还能够运转的话,至少发个工资还是可以的。另外,银行也不让它关,银行给了不少的贷款,过去把贷款倒腾倒腾,通过续贷或者其它办法周转一下,银行帐面看起来不良率还不太高,如果企业一关不良率马上水落石出,银行也不愿意让它关。这些行业过剩产能调整的问题其实是国企深化改革的问题,怎么解决人的问题、债的问题、资产重组问题。

  今年一季度一线城市的房价上升,部分城市是飙升,比如深圳,拉动了对整个房地产市场预期的改变。房地产投资也在回升,去年已经负增长了,今年一季度又达到9%左右。房地产起来以后,钢铁、煤炭、建材、有色等行业都带起来了。一季度房地产市场的反应是正常的吗?这个反应是不正常的。因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历史需求峰值2014年已经出现了,这样大的格局没有改变。房地产带动的回升时间不会太长,我原来估计就是一个季度的时间,现在看来差不多。房地产投资在回落,钢铁行业也在回落,钢材的价格一段时间涨得很高,现在又开始回调。这样一个扰动,使去产能出现反复。有些企业本来准备去产能的,一看钢材价格大幅飙升,还去什么产能?有些准备关的现在不关了,而且又要把新的产能开动起来。开动起来之后发现还是多的,还要再去,所以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去产能是比较缓慢的,也是痛苦的,很可能有一个反复的过程,但这个调整势在必行。

  搜狐财经:您认为目前的房地产回暖上涨会是一个暂时的现象,有一个搜狐的网友提问,说政府何时从房地产中抽身才是关键,否则金融业就起不了任何作用,放出再多的贷款都会流向房地产,实体经济会不会渴死?您怎么看网友的这个说法?

  刘世锦:这个网友的问题提的很尖锐,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中国下一步要解决城市发展模式的问题。过去一些年,地方政府独家垄断土地资源,对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采取不同的政策,总的来讲,对工业用地倾向于把价格压低,招商引资,成为未来税收的来源、GDP增长的来源。对居民住宅,供地比例较低,在大城市这个问题更为突出,从而把价格抬高,政府通过卖地获取一块财政收入,再拿这些钱去搞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把卖地收入作为城市发展的一种融资手段。这种模式在特定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有它的合理性,但到了现在,已经慢慢走到尽头。这种模式能不能有一个调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们现在一些城市,包括一线城市,土地是不是紧缺到那种程度,一定把价格搞得那么高?如果土地市场能有多一点的供给者,进一步来讲,城乡之间的土地市场能够打通,房价还会这么高吗?这个道理应该说是清楚的。另外,房价搞这么高,从地方政府来讲卖地收入增加了,但代价也是很高的,因为增加了产业特别是创新的成本。有的城市最近一段时间房价涨得很高,有些企业承受不住,撤离了。房价是一个基础性价格,房价涨了以后,很多价格都得跟着涨。

  搜狐财经:合肥市委书记吴春荣就说房价涨这么高会影响城市竞争力。

  刘世锦:城市领导者应该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边推高地价、推高房价获取卖地收入,另一边产业受伤,创新搞不起来,很多年轻人在这个城市呆不下去,这个城市有未来吗,有竞争力吗?得算这个帐。

  搜狐财经:您怎么看楼继伟提出来的义无反顾搞房地产税,而且一两年内开征,您怎么看这个房地产税开征的必要性,一两年内开征房地产税能够做到吗?

  刘世锦:房地产税的开征是大势所趋,是符合规律的。世界上搞市场经济、搞城市化到这种程度,肯定要开征房地产税的。刚才提到的卖地作为融资手段推动城市和经济发展不具可持续性,要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很大一块政府收入来源就是房地产税。我在美国做过考察,地方政府,特别是县镇,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与房地产相关的税和费。房地产税的开征,三中全会文件讲得很明确。当然,什么时候开征,如何开征,到底怎么来推荐,是复杂的、有相当难度的事情。这也是一个利益关系调整的过程,不同的人所处的环境、位置不一样,会有不同反应。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business.sohu.com true 乱炖财经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0816/n464363753.shtml report 3675 摘要:地方政府把卖地收入作为城市发展的一种融资手段,这种模式在特定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有它的合理性,但到了现在,已经慢慢走到尽头。(搜狐财经思想库:让思维有乐趣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