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人物 刘斯奋谈岭南文化新气象 “复兴文人画须在表现当代生活中寻求突破”(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手机看新闻
本报记者 戴春晨
本报记者 戴春晨

  实 习 生 黄妙哲 广州报道

  自从放下了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等担子之后,年过七旬的刘斯奋先生目前已达到了一种“从心所欲不踰矩”的境界,他将现在的生活状态称为“挥霍余生”,作为当代 “文人画”的代表人物,在书房中挥毫泼墨成了他“挥霍”的主要领域。

  1997年,刘斯奋的长篇小说《白门柳》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随后,他把精力转向中国画,倡导以线条造型、以简驭繁和侧重写意,呼吁文人画复兴,无论是画传统高士,画都市人物,还是画山水,都有一种人文情怀,最大特色就是注重“写”,将对书法、文学的理解,融在形中。多年来,他以“似鸟非鸟、是兽非兽”的蝙蝠自诩,敢于“跨界”,涉足诗歌、小说创作、绘画、书法、学术研究、行政管理等多个领域,被称为文艺界的通才。

  在广州的寓所,刘斯奋畅谈对文化自信的看法。他形象地譬喻:中国文化是“包子”文化,馅包在里面,外国文化是披萨文化,馅摆在外头。这是两种不同的审美理想。

  岭南文化是移民文化

  《21世纪》:这次在289艺术空间的岭南名家艺术作品展,以“南方气派”为名,也就是指岭南文化。如何理解有“南方气派”的岭南文化?

  刘斯奋:岭南是中国农耕时代开发较晚的“蛮荒之地”,历代皆有自中原迁徙而来的移民,以及被贬谪的中原官员。这些贬官和移民的到来,推动了百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融合和发展。而广东毗邻南海,很早就发展起对外贸易,在唐代就在广东设立海外贸易管理机构,从那时就开始与海外文化交流。因而,岭南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多种文化杂交而成的移民文化。这种杂交特性决定了岭南文化的三大特点:不拘一格,不定一尊,不守一隅。“不拘一格”指的是岭南人务实,“不定一尊”指的是广东讲究人际之间的平等性,“不守一隅”体现了广东人的开放进取。

  由于这种特性,到了近代西风东渐时,广东人就积极乘潮而上。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广东画家到日本学习,将西方的绘画技法引入中国画创作中,开创了“折衷中西,融会古今”的岭南画派。后来西方早期的一套美术教育方法引入中国之后,现在全国美术学院都无一例外地用写生、素描、人体解剖、画石膏像来教学生,几十年下来,已经变成一个大同小异的模子,加上信息交换的加速,南北画家交流的频繁,以地域特色为代表的“京派”、“海派”、“岭南画派”等流派的特色其实已经不复存在。

  《21世纪》:你一直在提倡“文人画”的复兴,也体现了岭南画家的进取精神。怎么理解“文人画”这种艺术形式?

  刘斯奋:我不是科班出生,没有受过美术学院的西式教育训练,走的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

  在古代,工匠画、宫廷画要受制于雇主或皇室的意志,不能随心所欲发挥自身的天赋才情,于是转而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很讲究师徒之间的传授与继承。而文人画则不同,文人画则是饱读诗书的读书人,有美术的天赋和兴趣,是“业余”作画,其对于线条的运用更直接沿袭文人作字时的随意挥洒,与工匠式的严谨描摹有很大不同。由于文人不是为谋生而画,而是为兴趣而画,不用迎合谁的审美趣味,画的就是自己。因而,文人画是一种更能体现绘画者的个性和综合素养的艺术形式。

  《21世纪》:但你在《颓垣觅旧图》中画的是一个穿着露胳臂旗袍的现代女性,应该说这与古代文人画的人物形象有很大的不同。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造型?

  刘斯奋:古代文人生活在古代,他们笔下的人物全是古代衣冠是很正常的。而且大写意的长线条也有利于表现宽袍大袖。但是到了现代,人们的服饰有了很大改变,短衣窄袖,用西方的体面造型画法可以表现,但却不是文人画的大写意方式。用大写意画法表现现代人物,笔墨如何转换?前人没有提供现成经验。这是当代文人画面临的一个学术难点。

  但是如果不攻克它,继续停留于画宽袍大袖的古人,无所发展,那么弘扬文人画就变成一句空话。另外,用大写意画法表现现代人,还有一个难点,就是这种画法如同书法创作,要讲究意随笔转,临时发挥,在兔起鹘落之际完成造型,而不能像西方绘画那样从容起稿,慢慢修正。这对画家的能力要求也很高。当然,文人画更注重文化审美,而不是技术审美。这就要求画家对中国文化精神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中国的艺术观念和西方不一样,传统的中国画不画苦难,不画死亡,不画流血,不画灾难。西方的文化是一种原罪、救赎的文化,以上那些状况西方绘画全都直接表现;中国文化是现世的文化,讲究现世生存,不讲原罪,觉得那种人类非正常的生存状态,不属于美的范畴。如古代名画《文姬归汉图》不画蔡文姬在匈奴受苦受难,而是画蔡文姬被曹操迎回来的欢快场面。我的《颓垣觅旧图》虽是为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而作,但也遇到“怎么画”这样的问题,中国画传统不直接描写苦难,但是又要表现那段历史,经再三考虑,便画一位女子的抗战胜利后回到家乡,寻找老屋,但是老屋已经只剩下断壁颓垣和一只瘦狗。画中没有直接表现死亡、流血,很含蓄。

  《21世纪》: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中国人的审美标准、美学范式应是什么样?

  刘斯奋:首先要有文化自信。我觉得中国历史上作为一个农业文明高度发达成熟的社会,其文化的高妙精深实在是不同凡响,很多在中国早有定评而且深入人心的东西,外国人却无法理解,例如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马悦然对中国的传统小说只能欣赏到《西游记》,却没法欣赏《红楼梦》。还有一个研究中国美术的权威专家,美国的高居翰,也只能欣赏宋代的宫廷画,文人画他没法欣赏。

  《21世纪》:那么,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中国文化根本的核心在哪里?

  刘斯奋:核心在于守住民族传统的审美理想。一个民族的审美理想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制高点,只有守住这个制高点,才能和别人分庭抗礼。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就是儒家提倡的诗教——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中庸、内敛、含蓄,这是中国的审美理想。要说明这个问题,可以举李安拍的电影做例子。《卧虎藏龙》是武侠片,李安偏偏拍得那么美。两个人在竹林里打斗,像跳舞一样优美,这样表现西方做不到。而《少年派》讲的是海上的杀戮,而他则用几只动物表现出来。李安的成功,表明中国的含蓄、内敛、哀而不伤的审美理想能够征服西方观众。其实何止电影,中国的一切文学艺术,都应该如此。

  作者:戴春晨 黄妙哲
business.sohu.com false 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s://epaper.21jingji.com/html/2016-08/19/content_45409.htm report 3039 本报记者戴春晨实习生黄妙哲广州报道自从放下了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等担子之后,年过七旬的刘斯奋先生目前已达到了一种“从心所欲不踰矩”的境界,他将现在的生活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