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解码海航集团保险图谱 旗下新光海航二季度偿付能力垫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手机看新闻
  本报记者 李致鸿 实习生 杨崇 北京报道

  随着海航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集团”)保险牌照的更迭,其布局的保险版图逐渐清晰。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除已经退出的民安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亚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外,海航集团现在仍拥有3家保险公司,分别为新光海航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光海航人寿”)、渤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渤海人寿”)、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安财险”),以及2家保险中介机构——扬子江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和海南通汇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2016年8月,渤海金控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购买华安财险14.77%,若交易成功,“海航系”将跃居华安财险第一大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海航集团在保险领域的布局,似乎有着一种难以捉摸的节奏:财险方面,海航集团这边厢转手出售民安保险,那边厢则通过增持一跃成为华安财险的实际第一大股东;寿险方面,海航集团对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的新光海航人寿迟迟按兵不动,重点直接转向渤海人寿。

  其中,海航集团通过旗下的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资本”),以及海航资本旗下的海航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航投资”)和渤海金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前渤海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渤海金控”)完成上述交易。

  谋求华安财险第一大股东

  海航集团在财险领域的布局可以追溯到5年前。

  2011年1月,华安财险增资扩股,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海航集团下属的海航资本和海航酒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酒店”)。

  其中,海航资本认购股份17500万股,持股比例12.5%,认购金额为87500万元;海航酒店认购股份10000万股,持股比例7.14%,认购金额50000 万元。海航系合计持股19.64%,合计为第二大股东;特华投资持股20%,为第一大股东。

  这一方案最终于2011年5月经保监会批准,华安财险注册资本完成了由9亿元到14亿元的变更。2012年,华安财险注册资本再度发生变更,由14亿元增至21亿元,增资后海航资本和海航酒店持股数量增加,持股比例未变。

  在接连的注册资本发生变更后,2015年8月,华安财险发布公告称,海航投资拟受让海航资本和海航酒店合计4125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19.64%,交易完成后,两家公司皆不再持有华安财险股份。

  不过,华安财险2016年2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海航投资已经受让海航酒店持股数量,持股比例7.14%,而海航资本则仍在股东名单中,持股比例12.50%。

  如今,海航集团再现新动作。2016年8月,海航资本拟通过其持股的渤海金控发行股份来购买华安财险14.77%股份。此次股权出让方为广州泽达棉麻织品有限公司(下称“广州泽达”),交易价格为16.998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海航集团自2011年入主华安财险后,始终位居第二大股东,与第一股东特华投资所持股份仅相差0.36%。此次渤海金控向广州泽达购买14.77%股份的交割完成后,海航集团将以合计34.41%股权反超特华投资,跃居成为第一大股东。

  从经营业绩来看,海航集团频频增持华安财险似乎不无道理。华安财险2011年-2015年年报显示,其保险业务收入每年以近10亿元的速度增长;净利润也呈现正增长态势,2015年净利润达7.63亿元,同比增长130.51%。

  然而,与华安财险同年被海航集团收入囊中的民安保险,命运则截然相反。

  2011年1月,中国太平保险(香港)有限公司将所持有的民安保险全部股权转让给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公司。其中渤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渤海国际信托”)持股20%。

  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2011年6月,海航资本认缴出资120435万元,成为渤海国际信托股东。同年9月,保监会同意渤海国际信托将所持民安保险20%股权转让海航资本。

  2012年12月,民安保险注册资本由9.9亿元变更为20亿元。然而,从民安保险2011年-2015年的经营业绩来看,可谓表现平平。2011年-2015年保险业务收入一直徘徊于20亿元-28亿元的区间内4年内仅2012年和2013年录得微盈利(350万元和290万元)。

  2015年,海航集团将经营业绩不佳的民安保险转让出售,由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属间接全资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接盘。

  股东方变更后,民安保险的经营状况尚未见好转,其2016年1、2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两个季度分别净亏损0.46亿元和1.03亿元。

  “失宠”的新光海航人寿

  公开资料显示,海航集团的“新宠”——渤海人寿成立于2014年12月,是首家在天津自贸区内注册成立的专业寿险公司,注册资本8亿元,主要经营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人寿险业务。

  2015年10月,渤海人寿注册资本发生变更,由8亿元猛增至58亿元。增资股东名单中出现了渤海租赁(即现在的渤海金控)。增资后,渤海金控持有渤海人寿11.6亿股,占总股本20%,渤海人寿第一大股东。

  同年12月,渤海人寿业务范围亦发生变化,新增“分红型保险”和“万能型保险”两项业务。

  距上次增资3个月后,2016年1月渤海金控发布公告称,经各方股东协商,拟增加渤海人寿注册资本至200亿元。其中,渤海金控拟再度增资28.4亿元,增资后将持有渤海人寿40亿股,仍占总股本20%。

  从经营业绩来看,渤海人寿2015年总资产96.4亿元,净利润0.8亿元,原保险保费收入4.1亿元,保护投资款新增交费29.2亿元。

  其中,按照缴费方式划分,趸缴业务和期缴业务首年保费收入分别为4.08亿元、0.04亿元;按照销售方式来看,以银保渠道为主,高达4亿元。

  不过,这一惊人的增长业绩仅持续到2016年1季度,尔后即出现断崖式的下跌。

  2016年第一季度,渤海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57.4亿元,保护投资款新增交费113.9亿元。其中,1、2、3单月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5.5亿元、21.2亿元、10.7亿元;保护投资款新增交费分别为6.1亿元、49.1亿元和58.7亿元,

  但第二季度中,渤海人寿4、5、6单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仅为-24万元、24.6万元、763万元,同期保护投资款新增交费为137.4万元、744.5万元、1157.7万元。

  究其原因,或与其此前大力通过银保渠道销售中短存续期产品受限存在一定关系。2016年3月,保监会下发《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叫停保单存续期不满1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

  与此前高歌猛进的渤海人寿相比,新光海航人寿虽系嫡出,却日渐失宠。

  新光海航人寿成立于2009年3月,由海航集团和新光人寿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5亿元,二者各出资25000万元。

  从其年报现实的经营业绩来看,2010年—2015年均为净亏损,亏损幅度浮动于0.49亿元—1.08亿元;保险业务收入方面,自2014年起开始呈现逐年下滑的态势。2016年上半年,新光海航人寿规模保费收入为0.51亿元,排名已接近垫底。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偿付能力不足,2014年3月,保监会曾下发监管函,要求新光海航人寿暂停增设分支机构;2015年11月,保监会再次下发监管函,要求其自2015年11月23日起停止开展新业务。

  增资,似乎成为新光海航人寿最后的一根稻草。2012年4月,新光海航人寿股东方同意增资5亿元。其中,新光人寿增资款项2.5亿元于2014年6月到账,而海航集团增资款项迟迟未到。

  相关媒体报道称,2016年3月10日,由于海航集团增资款项迟迟未到,于是新光人寿将存放于新光海航指定资本金账户的增资款人民币2.5亿元划回。

  截至2016年2季度,新光海航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由上季度的-3.9%下降至-31.7%,行业排名垫底。

  作者:李致鸿 杨崇
business.sohu.com false 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s://epaper.21jingji.com/html/2016-08/23/content_45518.htm report 3659 本报记者李致鸿实习生杨崇北京报道随着海航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集团”)保险牌照的更迭,其布局的保险版图逐渐清晰。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除已经退出的民安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