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从“七下柯桥”到“无中生有”——一个产业转移样本的故事

来源:新华网
  • 手机看新闻
  新华社郑州8月25日电 题:从“七下柯桥”到“无中生有”——一个产业转移样本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刘雅鸣、付昊苏

  置身道路开阔平坦、数十栋厂房林立的汝州市机绣产业园,看着越来越多的货车,58岁的企业家闫素云仍时常恍惚:16岁出门谋生,一路漂泊辗转,故乡这个“遥不可及”的地方,我真的回来了吗?

  一年前,闫素云还在浙江柯桥;汝州市机绣园这片地,还满是荒草。日月轮换间,机绣园拔地而起,闫素云返乡创业,成了当地知名的女强人。

  离家的42年里,闫素云多次尝试回乡。10年前,苦于没有市场,首次返乡创业草草收尾。5年前,她兴奋地去政府打听产业转移政策,爱答不理的回应给了她一肚子憋屈,这念头再也没提。直到2014年底,遇到了汝州市委市政府派来的考察团。

  素有“百里煤海”之称的河南汝州,随着支柱产业星光渐暗,近年来感到了些许寒意。经济亟须再起航,一个线索很快引起重视。20年来,不少汝州商户南下柯桥,扎根机绣行业,同乡陆续投奔而去,如今达到了约5万人的规模。“能否顺应产业转移大势,接老乡回家创业呢?”共识很快达成,领导果断决策,思路开始化为行动。

  万事开头难。柯桥远在1000公里之外,到底有哪些企业、哪些人,谁也说不清楚。考察团直奔柯桥,从认识的第一家商户开始,一连二、二连三,与汝州籍商户广泛取得联系。2014年12月31日,引导成立柯桥汝州商会。这“商会招商”的第一招,让摸底有了进展。

  返乡创业,意味着要舍去多年的积累重新开始,大家顾虑重重。这时,考察团使出第二招——亲情招商。“漂泊在外,老家肯定有挂念的事,这就是突破口。”汝州市产业集聚区招商部主任闫黎明说。

  从2015年初开始,招商团先后带着汝州教育局、卫计委等部门的同志,挨家挨户跑企业,跟负责人座谈。一边宣传新政策,一边拉家常。老家有老人需要照顾、有孩子需要上学,都一一记下来,尽力协调。

  “一家一家的登门拜访,记不清挨过多少难听话。”闫黎明说,“浙江天气潮、温度高,我跟在领导身后,只见那后背上永远都是汗,裤子始终就沾在屁股上,想笑又想哭……”

  就这样,近半年时间,招商团把柯桥的267家汝州籍机绣企业,几乎全部跑遍了。

  闫素云说:“他们一来就呆上半个月,也不顾家,也不嫌累,就这么一家一家跑,这份真诚和执著,打动了我们,也建起了彼此的信任。”

  虽然诚意满满,但生意终究得“向钱看”。招商团用出第三招——送实惠。“厂房我来建”“第一年免租金”“搬回去就能投产”……一个个优惠政策,开始在商会中传播。

  老板宁万伟算了算账:在柯桥,一年房租80万,工人工资每月6000元,还常常招不到人。回乡之后,免一年房租,工人工资4000元……

  2015年6月底,汝州市委书记高建军赶赴柯桥,与企业家代表一直谈到夜里12点。这一番谈话,讲清了规划、布局,让大家吃了定心丸。

  此后,招商组留在柯桥负责项目签约,在汝州,工程建设组也忙碌起来。说定了年前要回迁,时间紧任务急,汝州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姚军柱,带着工人吃住在工地。“穿着军大衣,满头满脸的土,着急上火长了满嘴泡,谁看得出这是个干部?”工人们笑着说。

  2015年7月4日,机绣产业园开始征地,9月25日正式开工建设,12月初,一批厂房就已建成,做好了迎接老乡的准备。

  2015年12月7日晚上8点,作为返乡的第一人,闫素云的厂里开始拆卸机器。那天的柯桥,罕见下了一场大雪。大灯照着,机器一点一点地拆,一件一件往车上装,工人们红着眼眶,搬完了还站在雪里不愿离去,闫素云的眼里也不知不觉噙满了泪水……

  “咱是招商引资,可对人家来说,赌上的是一辈子奋斗打下的家业啊!”闫黎明有些激动地说,“那时候,我心里就一个念头,拼了命,也要让人家回到老家后,把企业办活办好!”

  此后的9个月里,数十家企业陆续回迁。数千名外出务工者,重新过上了“工作顾家两不误”的日子。机绣园一期已经建成,二期正在加班建设中。闫素云厂里订单不断线,货物一批批运往巴基斯坦、迪拜。宁万伟则刚从新疆考察市场回来,信心十足。柯桥汝州商会微信群里,关于回乡情况的询问越来越多,数十家企业正与园区接洽。此外,与机绣相关的织布、配件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也开始来园区考察、洽谈。

  汝州市委书记高建军说,两年间,汝州创造了机绣产业“无中生有”的奇迹,这其中只要有一个环节玩点虚的,事就不可能办得成。现在树挪过来了,下一步就要浇水施肥,悉心呵护。要引入资本的力量,培育龙头企业,通过产业链条延伸,继续扩大集聚效应,打造北方机绣城。

  “你一共去了柯桥7次吗?”记者问到。“7下柯桥这说法或许是好听吧,我数了数,其实去了不止20次。”闫黎明笑着说。来源新华社)
business.sohu.com false 新华网 https://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6-08/25/c_1119455275.htm report 2195 新华社郑州8月25日电题:从“七下柯桥”到“无中生有”——一个产业转移样本的故事新华社记者刘雅鸣、付昊苏置身道路开阔平坦、数十栋厂房林立的汝州市机绣产业园,看着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