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硅谷和中国的创新生态有那么不一样吗?| CBNweekly推荐

  本文授权转载自The Huffington Post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河粉屯邮报”(HuffPostCN)。

  Zhang Peng/Getty Images

  当Uber在本月早些时候将其中国业务卖给滴滴出行之后,硅谷试图征服中国市场的最后希望也破灭了。近年来,硅谷领先的科技巨头们一个接着一个地折戟有着7亿互联网用户的中国市场。他们当中,有的无法逾越中国政府的审查机制(谷歌、Facebook、Twitter等等),有的则无力击败本土强大的竞争对手(亚马逊、eBay和Uber)。

  与此同时,来自中国的特技巨头们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在其国际化战略上也收效甚微。尽管在中国市场有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也开发出了一些让西方公司都有冲动借鉴的创新性手机应用,全球消费者们似乎还没有真正接受中国的高科技公司。

  与其硬碰硬地直接竞争,中国和西方的互联网公司现在更趋向于成为合作伙伴和互相投资。由于这些企业约定好彼此退出各自的首要市场,选择彼此合作而不是互相竞争,一些分析师因此形容全球互联网市场已经被划分为大大小小的好几块“势力范围”。

  为了洞察跨太平洋高科技企业间的竞争和关系,《河粉屯邮报》最近采访了李志飞,他是“出门问问”(Mobvoi)的创始人兼CEO。这个位于北京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在许多方面成功地连接了北京和硅谷。李志飞在返回北京创立自己的公司之前在曾在谷歌担任研究科学家。从他回国的那时起,出门问问就获得了来自谷歌的战略投资,也成为了这个被拦在中国门外的科技巨头的中国代理,帮助谷歌把安卓穿戴设备(Android Wear)介绍给中国用户。最近,出门问问正在通过知名众筹网站Kickstarter将他们自主研发的智能手表Ticwatch 2介绍给国际消费者,他们在Kickstarter上的项目已经筹到了约200万美元(约合1300万元人民币)。

  在同《河粉屯邮报》的对话当中,李志飞比较了硅谷和北京两地的创新生态系统,也谈到了为什么中国和美国的科技企业没有办法突破对方的市场。

  问:你曾在谷歌担任研究科学家一职,而现在你在北京创立了出门问问。请问你如何比较两地的科技创新氛围?

  答:我认为,北京在这方面正在迎头赶上硅谷。如果你在两到三年前思考这个问题,你会发现两地在商业模式和人才资源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现在,我认为北京在很多方面都很接近硅谷。甚至在某些方面,北京比硅谷走得更远。

  在人才资源方面,如果你想寻找那些真正优秀的人,那些极有上进心、顶级聪明、受过良好教育并且专业的人才,硅谷显然还是一个比北京更好的选择。但这当然需要一个过程。我认为,北京正在迎头赶上,因为所有的这些事情都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解决的,只要你发现的真正问题所在。目前,像滴滴和小米这样的公司都在面临着非常棘手的问题,成功商业化对这些公司来说非常重要。这些公司都正在逐渐地变得越来越强大,因为它们发现了真正重要的问题。如果它们成功地解决了那些问题,它们能够学到很多。

  在获得风险投资这方面,我觉得北京完全可以媲美硅谷,而且有些时候,在北京你所能获得的市场规模要比硅谷大。仅仅是在北京,你很容易就能吸引一两百万的用户。这就是中国的优势。

  但是,硅谷还是有很多它所独有的优势。如果你的公司位于硅谷,从公司诞生的那天开始,你就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司。当世界审视北京和硅谷的时候,总会认为硅谷才是代表着人类全球价值观的那一个,而北京则更常被视为是中国的代表。特别是在西方世界,我认为仍然存在着对中国体制的偏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硅谷的公司还是有优势的:从一开始,他们就可以走全球化战略,他们拥有的就是一个全球化的品牌。

  问:最近,Uber将其中国业务出售给了滴滴,而且我们越来越常看到这种两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合作。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北京和硅谷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的趋势?

  答:我确信北京和硅谷间的关系会更加紧密,将来肯定还会有更多的互动。真正的动力肯定是商业因素,是基于商业战略的考量。我记得在2010年谷歌退出中国市场的时候,他们来自中国的收入仅仅占到全球收入的1%。对于谷歌来说,这个损失完全可以接受。

  但是,移动互联网行业在过去的三四年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中国有着全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大概占到了全球市场的20%。这意味着,如果你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司,而且你无法忽视这个全球五分之一的巨大市场,你就不得不要么亲自把业务开到中国来,要么就找一个靠谱的中国合作伙伴。

  另一方面,中国的公司同样迫切地想要走出国门。现在的中国公司都很自信:他们有着充裕的资金、完备的团队、垄断性的市场份额,也有全球视野。这就是为什么你会越来越常发现来自中国的科技公司去投资硅谷和欧洲的科技企业。

  问:鉴于对进入中国市场的极度渴求,对于美国的科技公司来说,除了来自政府的审查机制,他们还将遇到哪些主要障碍?

  答:我认为,对于美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如果你的公司更依赖于运作方式上的创新,而不是技术优势的话,你在中国就并没有什么竞争优势。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在当地的运营、行动的速度和资金筹措上的竞争,我认为本土的中国公司在这些方面的能力非常、非常地强。这就是为什么像Uber这样的公司在中国往往需要面临长期的残酷竞争。滴滴在吸引投资、执行力和成长速度这些方面咄咄逼人,你必须针对市场的变化做出迅速而且正确的反应。如果你的公司总部在美国,要想做好这些非常困难。

  但我认为,对于科技企业来说,情况可能会有些不同。如果一个以技术驱动的公司真正处于技术革新的前沿,那么它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还是会有很大优势的。但是在运营上,这些公司仍然需要非常了解本地化运营的团队。我觉得硅谷的科技企业们的确拥有很棒的全球视野,但是他们也需要本地化的行动力。

  青藏高原玉树县,一个藏传佛教的僧人坐在草地上用他的智能手机打电话。

  Nicolas Asfouri/Getty Images

  问:当谈到你自己的公司走向全球市场的时候,你曾经说过:“我们不准备一直强调我们是一家来自中国的公司,但是,我们也不准备隐藏这一点。”你认为,当中国公司试图走向世界的时候,会遇到哪些障碍?

  答:中国的公司现在在技术、执行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上都非常自信。但是,我们要面对的是来自西方世界对中国公司的刻板认识:中国公司并不拥有什么核心科技、中国公司不懂得如何创新、中国公司只会生产廉价的产品、中国公司不值得信任。我认为,这些想法目前仍然深植于很多西方人的脑海里,这就是我们需要克服的真正难题。

  但是对我们还有很多科技公司来说,如果你真的想在海外市场成功,我认为你必须专注于产品和用户本身。当你拿得出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产品,好到用户根本不会去担心你的公司来自中国或是俄罗斯就会花钱购买的时候,你就成功了。如果你没有一个很好的产品或者良好的用户体验,那么在美国市场根本没有任何机会成功。如果你有好的产品和用户体验,再加上一些耐心,你才有可能成功。

  问:你在Kickstarter上向国际市场推广Ticwatch 2的项目已经筹到了超过200万美元。为什么你们决定把Ticwatch 2推向全球市场?对于出门问问来说,进入全球市场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答:对出门问问来说,我们想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司,而且我们想成为一个技术创新公司。我们的使命就是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定义下一代的人机交互。我觉得,这个方向是一个真正的新方向。这个使命尚未被任何一家美国公司或者其它国家的公司完成。

  我们特别希望能从全球收集到关于产品的反馈。如果你拥有了对市场的全球视野和来自各个地方丰富的意见反馈,你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我们对自己产品的竞争力非常有信心。在中国,我们面临着相同的竞争:苹果、华为、三星和Moto 360。它们都在中国有着与我们类似的产品,所以,当我们踏上海外市场,我们面对的是几乎相同的竞争。在中国,与这些大品牌相比,我们做得很好。

  西方市场是非常乐于看到有新的品牌、新的方式来诠释智能手表的。我认为,我们定义智能手表的方式是不同于其它品牌的:我们坚持自己研发算法、自己设计操作系统与硬件设备。所以这是一个完成度和优化程度都非常高的产品。我相信,我们将会给智能手表市场带来一些新的、独特的东西。

  翻译:高翔宇 | 编辑:周宗珉

  

  

business.sohu.com true 第一财经周刊mp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0827/n466290710.shtml report 6586 本文授权转载自TheHuffingtonPost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河粉屯邮报”(HuffPostCN)。ZhangPeng/GettyImages当Uber在本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