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 综合

VR和AI技术还没落地 投资策略分析

经济学人 阅读(0) 评论()

  在资本寒冬论盛行之时,曾经是投资宠儿的O2O领域已经因为前期投入过大,回报率低而逐渐被资本所放弃。与此同时,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等技术则逐渐开始被认为是下一个热点。包括李开复在内的著名投资人都已经在这些领域开始布局。

  然而,关于AI和VR的质疑声也伴随而生,并一直没有停止过。其中最主要的质疑体现在,这些技术是否确实成熟可用,是否确实可以在大规模商业化使用上有所推进。

  针对这些问题,以及AI和VR领域的发展前景,在9月21日由葡萄创投承办的中国声谷·人工智能产业高峰论坛上,来自国内著名投资机构的一些投资人以及创业者发表了一些看法。在他们看来,AI和VR确实有不小的发展空间,然而想要真正取得突破,却还是任重道远。

  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早期,投资机构更应该准确地看出投资机会。启赋资本合伙人曾峥认为,在投资时,机构更应该关注的是产业整体的发展机遇是否到来,已经产品是否产生集聚效应。

  “大数据、运算能力和产业应用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因素,”曾峥表示。如今,BAT等巨头对于云计算、传感器等技术逐渐重视,并且开始将云技术运用于旗下的诸多产品。曾峥认为,这些技术是人工智能产业上的不同链条,它们的同时发展,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此基础上,曾峥认为,未来的互联网行业发展重点在于,在人工智能基础上,企业如何能够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降低成本。作为投资人,他表示,自己在之后将会更加看重那些能够绕开BAT、拥有核心技术并聚焦垂直领域的重运营创业公司;从领域上看,他表示会重点关注持续研发门槛高、有产业化思维,或者容量大、有运营经验的前沿项目。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虚拟现实(VR)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但是在总体趋势走好的时候,不少投资人依然对AI和VR产业的发展前景表示谨慎,在他们看来,这些行业的具体落地仍未到成熟阶段,因此对于投资而言,困难依然存在。

  创客共赢基金创始合伙人李建军认为,目前在国内,AI、VR等本身其实已经积累了大量技术基础,但其商业化的过程却存在着不少问题。

  “在国内,技术的前进还没能够完全依靠商业来推动,”李建军说,“很多科研人员只是对技术有一定的理解,但并不一定理解市场。所以,技术下沉成为商业项目,其实还需要投资机构、政府、科研方等做很多工作,来把整个产业链条建立起来。”

  从投资角度出发,李建军表示,自己的基金就已经投了两家科技产业化的平台。他希望,资本的介入能够将科技和商业化串联起来,在推动技术前进的同时发现某一领域产业化的机会。

  另外,IDG资本投资合伙人朱建寰则认为,对于AI等领域的创业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能完全依赖于技术本身。“很多创业者特别强调技术,但我想强调,技术只是支撑点之一,但它不能单独撑起一家伟大公司。抓住用户需求,提高用户黏性才是最重要的,”他如此评价当下的一些技术创业思潮。

  就在投资人们依旧保持谨慎的时候,创业者们的信心却更多一些。在他们眼中,AI、VR这些技术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绝对光明。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手机本身的技术不够支持VR内容的呈现,”大朋VR的首席战略官章立告诉界面记者。目前在市场上,用户经常会看见有关VR设备的批评,不少用户认为,VR技术目前体验不佳,且内容匮乏;本质上,它还是一个伪命题。

  但章立并不认同这个说法。他认为,VR技术本身是先进的,落后的只是设备本身,底层技术的不足使得现在市场上的移动设备还不能很好地让VR技术将自身的特性完全解放。但他认为,之后移动设备制造商将无疑会加强这一块的开发。

  “在和人工智能结合之后,VR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章立说。他预计,从2017年,手机厂商就会加快这部分的研发,而VR产业也将会迎来发展期。更多相关行业资讯请关注“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business.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0922/n468969384.shtml report 1905 在资本寒冬论盛行之时,曾经是投资宠儿的O2O领域已经因为前期投入过大,回报率低而逐渐被资本所放弃。与此同时,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等技术则逐渐开始被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