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 行业

楼市会收紧么?高层智囊一个月内5次警告地产泡沫

  “十一”前的最后一周,成为楼市调控政策是否出炉的关键窗口期。

  中南海智囊一个月内5次警告楼市泡沫。。

  来源:信托圈

  导 读

  在当下中国经济学大咖中,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的刘世锦,绝对算是中南海高层的“座上宾”。这名出生于1955年的西北汉子以对显示问题的“预测”和“直觉”更为业内人士称道,甚至被誉为“神奇”。

  五年前,刘世锦组织的团队就成功预测了中国经济将在2013年出现下滑,当时引起较大的反对声。2013年,这一预测获得应验,相关论著《陷阱还是高墙:中国经济面临的真实挑战和战略选择》获得当年的孙冶方经济学奖。

  他参加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文件的起草;是主持研究、较早提出“新常态”的人;近年来被邀请“入海献策”达5次以上。

  今年5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看法《开局首季问大势》一文,“权威人士”谈中国当前经济,引发舆论。在这篇“权威人士”文章中,其中提到,中国经济总体L型走势一两年不会变。事实上,刘世锦早在今年年初就提出该判断。

  从我国经济改革开始,政府财经决策的智囊们——无论身在政府直属的研究咨询机构,还是就职于大学或其他智库——就在中南海的重大决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015年7月,因到龄退休,刘世锦目前的公开身份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在最近一个月内,信托圈注意到,关于房地产他有过5次发言——《盯上房地产!风投都不搞创新了》、《我们的房价为什么这么高》、《金融街工资就算高也是买不起房了》、《决策部门知道这个城市应该有多大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思维》、《房地产投资增长触底意味着什么》(标题为信托圈所加),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他感到痛心疾首,而其所揭示的某些现象可谓触目惊心。

  1、盯上房地产!风投都不搞创新了

  时间:9月24日

  地点:新华社财经传媒集团、中科招商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上市公司产业转型升级高端论坛

  观点

  最近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应该说已经达到了疯狂的地步,这实际上对创新创业是有损害的。本来有些资金是准备去搞创新的,最后一看房地产价格涨起来了,这么多年的投资都不如买房子,于是一些风投项目也投向了房地产项目。

  真的无法估计中国房地产能涨到何种程度?

  2、我们的房价为什么这么高

  时间:9月17日

  地点:北京,“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6年第三季度”

  观点:

  房地产投资在2014年已经达到峰值,而今年一线城市房价的暴涨,其认为有合理因素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涨到目前这个程度是有不可逆的因素。

  城市规划需要反思。一线大城市几乎都有人口控制的规划,最后事实证明都是错的,搞城市规划中间还有多少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在起作用?

  有人讲说特大型城市现在房价涨了,你能不能增加供地呢,能不能释放出这种信号呢?如果农村用地宅基地和国有土地一样可以同权同价进入市场的话,我们的房价还会这么高吗?我觉得这些答案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3、金融街工资就算高也是买不起房了

  时间:9月11日

  地点:“躬行与攻坚:供给侧改革下一步怎么办?”圆桌会

  观点:

  最近北京、上海、深圳房价飙升,当然有它合理的局面。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些不合理的因素。比如像我们城市的发展战略。这些年我一直在想,上海有多少人口,北京有多少人口,这个规划指标应该有。这个问题要反思。如果你规划的指标和最后应该达到的指标差距太大,最后各种资源都会出现问题,包括土地和公共服务,这实际上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

  

  三中全会讲得很清楚,农村的基础土地无论是建设用地还是宅基地都要动起来,逐步要流转。几年过去,宅基地的流转,据我所知现在试点是在村里进行的,由一个村里一个居民组进行流转,集体内部才能流转。你是需要这样流转吗?你是要村和村之间,城市和村之间,是要和外省外国这么大范围进行流动的。所以,中国的改革体想往前推还是可以推,但你不想改革,弄出很多招你真是没脾气。

  如果农民的宅基地能够和国有土地一样同价同权都流动起来的话,北京的房价会这么高吗?深圳的情况略有区别,深圳的土地比较有限。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值得大家思考。我们的高房价导致了已经很突出的收入分配差距大的状况会进一步加剧,这件事现在已经不能退了。

  我觉得如果一个城市,年轻人觉得这个城市生活成本太高,待不下去的时候,这个城市是没有未来的。北京就是这样,有一些年轻人本来打算买房子,大概在五年前,集各种关系,所谓“洪荒之力”还能买房子的话,现在很多人已经不想这个事了。这个地方已经15万一平,金融街工资就算高也是买不起。

  信托圈延伸阅读:

  “从我做起,抵制房地产债券!——然而那是不可能的。”2016年8月底,闽系房企融信中国在上海静安拍下史上最贵地块后,一位上海债券经理在其朋友圈写下一条分裂的状态。

  状态的配图是一连串的质问:11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能买什么?就这么一块地皮。别喊贵,都问问自己,是谁帮房企发的ABS(资产证券化),是谁帮房企承销的债,是谁帮房企成立的信托计划,是谁帮房企弄出来的夹层、劣后。都是你们,傻了吧,自己都买不起房了吧。

  当债券经理和他的同行们把手里的资金输送给一个个房企的同时,他向南方周末记者承认,以他每月数万元的金领阶层收入,也已买不起上海市区均价过6万一平的房子了。

  摘自:《钱往哪儿投?》|

  文/ 南方周末记者 冯叶 实习生 石茹

  4、决策部门知道这个城市应该有多大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思维

  时间:9月7日

  地点:华创证券研究所举办的2016秋季策略会暨上市公司交流会

  观点:

  中国目前的实际增速很有可能在5%-6%之间,现在已很接近底部。明年是触底的关键期,这两年如果不能触底的话,经济就要出问题了。

  我们基本的判断2014年就是房地产的一个历史性拐点,中国城镇每年新增住宅需求峰值就是1200万-1300万套,这个数值2014年就达到了。保障性住房建设高峰已过,对住宅投资的支撑作用降低。

  北京现在的房价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这背后有两个不合理因素:

  一个是我们的城市发展战略,北京市的人口规模限定过几次了,最初开始1000万冒头,现在将近2000万,现在上海市也在制定人口规划。过去计委搞经济、搞生产都采取这种计划办法。现在这种对城市的限定,意味着决策部门知道这个城市应该有多大,是一种计划管理式的城市发展战略。

  第二,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供应。地方政府都在算账,什么时候这块地抛出来价格最高。这些年的城市发展战略,土地财政基本上成了卖地融资的方式,客观来讲这种方式过去有其合理性,但是在目前房价已经非常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减少供地,价格是往上走还是往下走呢?

  我看到的,唯一一个,合肥一个女市长,水平还是不低的或者胆子挺大的,说新增供地大概五六千亩。这个信息出来以后,合肥房价就稳住了,但是她说这个话胆子挺大的,地方财政由此要减收多少呢。

  

  我们做一个假设,比如北京的小产权房、北京周围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包括宅基地能够入市交易了,北京的房价还会这么高吗?现在这么高的房价,有人高兴,有人不高兴,但是我觉得高兴的人得小心一点,比如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是增加了,但是年轻人到这地方一看以后就不在这儿呆了,这个城市有希望吗?创新创业从哪里来呢?

  我这两天到深圳,深圳在吸引一些国外的优秀人才,但是房价这么高,他们来以后房子怎么解决,市政府也有一些政策,但是能享受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不达标。

  这显然不利于中国下一步建设创新驱动的社会,加上货币政策催生的资产泡沫,现在都在搞金融投资。有人说这么多年最正确的投资就是在金融街买了房子。这个故事日本也曾发生过。

  特别是中国经济已经下台阶,房价这么高,我本人倾向(认为)泡沫因素很强了。如果继续鼓吹这个泡沫,只能加剧我们的混沌。

  总的来讲,房地产全国来讲需求已经见底。

  5、房地产投资增长触底意味着什么

  时间:9月2日

  地点: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

  观点:

  高投资触底,有一个通俗说法,即主要取决于基础设施、房地产、出口三只“靴子”落地。

  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的高点出现在2000年左右。作为政府稳增长的主要抓手,这一指标波动较大,但总体上处在回落状态。

  出口已由以往20%以上的高增长转为2015年的负增长,可以认为大体触底。

  房地产投资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后,2014年触到历史需求峰值后开始快速回落,2015年下半年出现月度同比负增长,当回落趋稳时,很可能成为房地产投资增速触底的信号。

  房地产投资增长触底,也意味着全部投资乃至从需求侧看的整个经济增速探明底部。

  

  刘世锦:这张图是2009年画的,到现在一个符号都没变,什么意思呢?当时我们首先观察到这个现象,基于各项指标都非常确定的要下台阶。当时就提出一个判断:中国经济将会下一个很大的台阶,由高速增长降为中速增长。当时做出这个判断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不同意的。

  文章:刘世锦:房价大幅上涨提高社会创新成本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陈莹莹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24日表示,房价大幅上涨提高了社会创新成本,也分流了拟进入创业创新领域的社会投资资金。

  刘世锦是在“第三届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上市公司产业转型升级高端论坛”上做以上表述的。他说,中国经济旧的增长动力在逐步减退,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期。经济发展需要新动力,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旧领域需要加快改革,换新机制也会成为新动力;二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提高增长的精细化程度和内在品质;三是营造好的创新环境,通过鼓励试错提高创新成功的概率。

  创新无法规划和审批

  刘世锦认为,创新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是不大可能被规划、审批出来的,推动创新要以尊重创新规律为基础。创新要素是流动的,政府应致力于培育有利于创新的软硬环境,提高创新成功的概率。他强调,政府要着重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靠优惠政策养大的企业到底有多少创新能力,需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

  他说,政府在推动创新上并非无所作为,很多事情必须要由政府去做。 这方面,政府职能和做事方式也要创新,比如,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如何稳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预期,如何防止泡沫经济的干扰,如何打造创新公共平台等。这些事情做好了,创新资源就会聚集,创新成功的机会相应增加。

  对于高校双创,刘世锦建议加强创业创新的知识教育,理解创业创新的规律,按规律办事;积极创造、有效利用创新环境和条件;尤其重要的是宽容失败,使创新创业者跌倒以后能再爬起来。创新创业成功者毕竟是少数。

  房价疯涨对创新的影响是推成本、挤资金

  谈及房价上涨对创新的影响,刘世锦坦言,房价大幅上涨使得整个社会的创新成本都在上升。房价、地价是城市的基础价格,这类价格上去了,创新相关的许多成本都上去了,尤其是作为创新主体的年轻人的生活成本上升,会形成很大压力。此外,分流了本来有可能用于创新创业的投资资金。“本来有些资金是准备去搞创新的,最后一看房地产起来了,这么多年的投资都不如买房子,于是一些风投项目也投向了房地产项目。”

  刘世锦认为,创新和创业之间紧密关联,有相当多创业项目就是创新项目,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但这类项目与传统产业不一样,“创新是一个试错过程,不确定性较高,传统的商业银行并不适合给这类项目融资,而应采取风险投资等形式。”他说,退出机制对这类投资很重要,或者被大企业收购,或者上市,应尽快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使退出渠道更为通畅,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创新创业。

  转型期需求刺激政策主要用于托底

  谈及接下来的宏观调控政策,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未来将步入中速增长期,形成新的供求平衡。在此过程中,要以增长的质量指标反过来确定数量增长指标,其中关键的是效益指标。“如果企业盈利能够稳定增长、风险能够有效控制,就业比较充分,居民收入能够稳定增长,资源环境可持续性,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多少,就应该是多少”,质量效益指标靠不住,速度指标也会守不住的。

  因此,在中国经济转型期,只有当宏观经济由于某些原因大幅度下滑、低于潜在增长力,才有必要采取一些非常规的宏观需求刺激政策。除此之外,还是有必要保持比较中性的货币政策,立足于供给侧改革来发挥经济增长的潜力。而财政政策在经济稳增长方面的确还有空间,但空间也不大。“目前财政收支平衡比较紧张,一些地方政府财政相当困难,财政政策稳增长的空间有限。”

  注意:现在公众号有置顶功能了,大家把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点开“金羊毛工作坊”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就可以将我们置顶了。这样,您就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我们哦~

business.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0926/n469230482.shtml report 7263 “十一”前的最后一周,成为楼市调控政策是否出炉的关键窗口期。中南海智囊一个月内5次警告楼市泡沫。。来源:信托圈导读在当下中国经济学大咖中,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