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哈佛高材生27岁成银行高管,却放弃千万年薪选择了这个|请把他的故事转给更多人看

温州金融 阅读(0) 评论()

  来源:家教网

今天要说的这个人,履历太辉煌!

哥伦比亚大学学士,哈佛大学硕士,

在华尔街工作十年,

27岁就当上了瑞士某银行联席董事,

2年后,成功上任法国一家银行副总裁。

  在哈佛

  每天出入华尔街,90年代就已手握数百万美元年薪,生活似在云端:

  跟洛克菲勒的曾孙女喝喝下午茶,和林青霞一起听昆曲,他的事业得到过李兆基和克林顿的支持,他的照片还挂在法国国家巴黎银行总部大堂···

在华尔街工作十年,

理想是“成为华尔街最出色的银行家

这也是他母亲的梦想,

然而令谁也没想到的是,

深入了一次河南农村,他却毅然辞职,

过上了另一种天壤之别的生活。

  

  这就是杜聪,从小跟父母从香港移民美国,受尽各种歧视排斥的他却很争气,一路碾压各种人才,成为美国精英。

  直到21年前,他被调职到香港,因为项目原因到农村考察,从此人生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我永远都不能忘记那个夏天去到河南考察的经历,一口气跑了数个村庄,其中一个村有个大队,几十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艾滋病人,在阴暗的、密不透风的屋子里,躺着一个个年轻而病危的人。

  当时药物十分缺乏,病人普遍发烧、咳嗽、腹泻,长满了疱疹。有的就那样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甚至身体已经溃烂,随时都可能毫无尊严地死去。”

  从没见过这种场景的杜聪,一下子陷入了严重的焦虑,晚上经常做噩梦,半夜醒来痛哭。

  满脑子想的都是“有这么多人需要帮助,我的力量却这么小,我该怎么办?”

  

在离开村子的前一夜,

他彻夜难眠,

下定决心要为这里的人做点事,

出乎所有人预料:

他辞去了年薪几百万的工作,

决定救助艾滋孤儿。

  

  母亲第一个跳出来激烈反对,“含辛茹苦把你养这么大,送你念哈佛,读书毕业,不是让你做义工的,而且你为什么那么关心跟你毫无关系,那么遥远的一帮孩子?

  但杜聪的想法却是:这世界少了一个银行家,照样运转,但眼看这帮孩子不救,就晚了。

  

  况且他眼睁睁地目睹一位患艾滋的母亲,在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求助:我完了,我儿子也有艾滋,也许你救不了我的儿子,但一定要帮帮我的女儿,我想让她有一个读书的机会。

他这才知道原来很多艾滋父母的心愿,

只是单纯地希望孩子能上学读书。

不顾家人的反对,

回到香港的他,

立马成立了智行基金会。

用自己先前的积蓄和筹资,

深入各地的艾滋村救助艾滋孤儿,

第一年救助127人,

第二年救助400人···

累计资助河南、安徽、云南等10省2亿元,

救助2万名艾滋遗孤。

20余年,

他幽默地评说辞职后的变化,

“比以前更忙,

一文不挣,全年无休。”

  也正因在关注艾滋遗孤方面的突出贡献,他获得素有“亚洲诺贝尔奖”之称的拉蒙·麦格赛赛奖。

  

但也正是关注艾滋孤儿的这些年间,

他发现仅仅是资助他们念书,远远不够,

很多孩子都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

克服不了受歧视的阴影,很难“抬头做人”。

  甚至不少孩子心理已经备受摧残,我亲眼看到有的孩子,把“仇”或“忍”字刻在手臂上,有的孩子立志长大后要去血战报仇。他们没有家庭的温暖,如果再没有社会的关爱,会走上怎样的一条路?

  

  杜聪认识到情况的严重性,就结合自身的经历推心置腹地跟孩子们交谈:

  “我也有各种被歧视的地方社会不可能一下子改变,不只是艾滋病患者,丑、穷、胖、矮、同性恋,每个人都有被歧视的点,勇于面对不代表不被歧视,而是不被别人的歧视伤害。”

  不只是言语上的心理宽慰,他还发起各种艺术疗愈项目,通过画画、唱歌、舞蹈、戏剧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每年资助的大学生回家,杜聪就和他们一起到村子里鼓励那些艾滋孤儿:你也可以像我一样,靠知识改变命运,读大学,将来过上想要的生活。

  一个个孩子听着大哥哥/姐姐说的话,眼里有了光芒,大哥哥/姐姐的切身经历,让他们羞涩的小脸上写满无限的可能与希望。

这么多年的资助下来,

杜聪也清楚地知道:

慈善绝不是施舍,

更不是直接资助钱财,

“不要剥夺他们的尊严。”

即便他最窘迫的时候,

面临几千个中小学孩子要养,

什么都缺、什么都急需的时候,

他也通过多元的救助模式巧妙转化。

  一次法国雅高酒店集团联系他,希望为基金会捐款2万欧元,杜聪却建议对方:不如用这笔钱以社会投资的方式,在河南农村建立一个环保袋加工厂,支持当地艾滋妇女自力更生。

  产品合格,可以被雅高酒店集团在中国的100多家酒店采购,就这样2万欧元的投入,如今已产生了300万元的效益,不仅艾滋妇女有了收入,还能每年资助30多名儿童每年近3000元的生活和学费开销。

“如果我当初收下那2万欧,

现在早就用光了。

做慈善,就像种苹果,

不断有苹果产出,

才能持续下去。”

  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他还成立了“海上青焙坊”,先后有200多名艾滋遗孤在这学习烘焙,进入五星级酒店工作。

  2015年11月18日,世界面包大赛亚太区的决赛,汇集的都是世界顶级的面包高手中国队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该比赛亚太区的冠军,其中的两位队员就来自海上青焙坊。

  

  至今杜聪已经走遍了中国60个艾滋高发的村庄,全国各地2万多名艾滋遗孤得到救助,2510多名孩子考上了大学,智行的员工中有70%是以前受资助的孩子。

  

  没有家室的他,也经常在微博晒幸福:

  曾担心活不下来的孩子学了中医,还监督他控制血糖;以前吃不饱饭的孩子学会了烤面包,还在世界级的面包比赛获了奖;上不起学的孩子毕业后回到家乡贷款创业,帮扶受艾滋病影响的老乡···

  

  杜聪每日每夜的做十几年,孩子们也都长大了,开始陆续的结婚成家,他时常会被请来做证婚人。“对一个没有亲生孩子的人来说,能不断地‘嫁女’、‘娶媳妇’是一种福气,但我宁愿把这种福气,还给他们的亲生父母。

  

  有人管他叫爸爸,有孩子的宝宝叫他爷爷。对没有一个亲生儿女的杜聪来说,能看到他们成家立业,有自己温暖的生活,杜聪觉得这是一件比做银行家更有成就的事情。

点击视频收看杜聪亲自讲述他和孩子们的故事↓↓↓

  杜聪今年已经48岁,常年在外奔波,全年无休的高负荷工作,让他患有严重的高血糖和高血压。很多人问他,会不会放弃求助孤儿?杜聪情绪激动的说:“成功”在如今社会被定义得世俗狭隘,金钱、地位、荣誉,

没有得到的拼命追求,

已经得到的还想得到更多,

人的一生如果只是得到与追逐的过程,

这些都会随着生命的殆尽而消失。

浮生若梦,行大爱才是真谛。”

请把他和孩子们的故事转给更多人看,

让更多人来帮助和支持他们!

business.sohu.com true 温州金融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1010/n469844945.shtml report 9962 来源:家教网今天要说的这个人,履历太辉煌!哥伦比亚大学学士,哈佛大学硕士,在华尔街工作十年,27岁就当上了瑞士某银行联席董事,2年后,成功上任法国一家银行副总裁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